历代帝王都喜欢干的一件事 秦始皇开了先例
秦始皇自从驱匈奴、定塞北,征南蛮、服岭南之后,内心那个高兴啊,无比。人一高兴,就需要人吹捧,于是,置酒咸阳宫,大宴群臣。秦始皇摆宴,估计也和建长城、修驰道一样,规模宏大,因为酒席中单是博士就有七十人。大家交推杯换盏,恭贺皇帝,马屁哄哄,开怀畅饮。
仆射周青臣,见皇帝兴致不错,便走到秦始皇跟前开拍说:“以前,咱秦地不过千里,仰仗陛下的神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如今分郡置县,外轻内重,战斗不生,人人乐业,将来千秋万世,传将下去,万事无忧。臣想从古到今,帝王虽多,要象陛下的威德,实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大凡帝王,都好谀词,此话一出,秦始皇正中下怀。偏偏一个不晓事的腐儒博士淳于越,该拍时不知拍,站起身来说:“臣闻殷周两朝,传代久远,少约数百年,多约千年,这都是开国以后,大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拥有海内,子弟乃为匹夫,倘使将来有田常等人,从中作乱,若无亲藩大臣,何人能救?总之事不师古,终难持久,今周青臣但知谀媚,反为陛下重过,怎得称为忠臣!还请陛下详察!”
皇帝一听,如同一盆凉水浇下,脸就马上拉了下来,很不高兴。丞相李斯深知皇帝心思(否则也当不上丞相),见有人敢唱反调,马上启奏说:“五帝不相因,三王不相袭,治道无常,贵通时变。今陛下手创大业,建万世法,岂愚儒所能知晓!且淳于越所言,系三代故事,更不足法,当时诸侯并争,广招游学,所以百姓并起,异议沸腾,现在天下已定,百姓宜守分安已,各勤职业,为农的用力务农,为工的专心务工,为士的更应学习法令,自知避禁,今诸生不思通今,反想学古,非议当世,惑乱黎民,这事如何使得?愿陛下勿为所疑!”
听了李斯这一番有理有据的话语,秦始皇终于转怒为喜,马上端起酒杯,连干三大杯,才酒终席散。
这个时候的李斯,已经由廷尉提拔为丞相,他本是帮助秦始皇创立郡县,废除封建的提议者与落实人,深得秦始皇信用,如今改革六七年了,并无不妥,淳于越却来反对,无异于搅局。李斯越想越气,回家后,连夜写成奏折,第二天一上朝就递交到皇帝手上,李斯在奏折中说:“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书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刺面成文为黥,城旦系发边筑城,每旦必与劳役,为秦制四岁刑。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李斯的建议是,把全天下不是秦国的典籍全部焚毁,除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之外,天下敢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都送到地方官那里去烧掉。有敢在一块儿谈论《诗》、《书》的处以死刑示众,借古非今的满门抄斩。官吏如果知道而不举报,以同罪论处。命令下达三十天仍不烧书的,处以脸上刺字的黥刑,处以城旦之刑四年,发配边疆,白天防寇,晚上筑城。所不取缔的,仅只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
秦始皇一看李斯奏折,大喜,“天下思想一统,唯吾皇万岁!”哪个皇帝不喜欢?!焚书,这是历代帝王都喜欢做的一件事。所以,秦始皇马上手批一字:可。
接着,通令全国,凡诗书百家之书,尽行烧毁,先烧咸阳的,依次烧向各郡县。无论繁华都市,还是偏远村野,全国烧书,全民烧书,不烧书就烧人,要命还是要书?于是,中华文化遭受洗劫,中华文脉横刀斩断。
然而,没有文脉绵延,天下再大,也不过是独夫暴君一人的天下而已,又何其孤单寂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