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的全面退守策略的问题所在 没有主力野战军
“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是孙承宗早在天启年间就提出的复辽方略,此方略核心就一个字——“辽”。在孙承宗看来,客兵皆不可用,只有辽东汉人才能真正保家卫国,与其徒耗钱粮调来那些无用的客军,不若用心打造辽兵。因此,他毫不犹豫上疏反对再调客兵赴辽,强调辽事只能重用辽兵,惟辽兵才能平辽、定辽。然而,此举导致了本来就有显现的辽西军阀,更加突出来,明后来任命统管蓟辽军事的文官,很难对那些军头们发号施令的(除非像袁崇焕那样给辽的军头大量好处和利益,也许称为将自己利益和辽军头利益绑架,以这个利益为先而不是明朝的利益为先)。尤其辽西将门的首领祖大寿又是个谁也碰不得的主,此人就曾经在各军和侵入京城的后金军打战的时候,就敢私自带兵出关,置京城安危不顾,足以说明这人眼中根本没有朝廷,没有明皇帝,他的眼中只有他自己与他辽军的利益后来,距离锦州二十余里的右屯被后金军包围,守将派人急报后,当时辽东巡抚丘禾嘉即令前锋总兵祖大寿带兵前往救援,可是祖大寿却说后金兵势大,不能轻率出战。而总兵吴襄和宋伟等人也唯祖大寿马首是瞻,均推脱不出兵,结果右屯守军坚守八日后全军覆没。
孙承宗这个“辽人守辽”政策不仅导致了辽地军阀(这些军阀眼里只有自己利益,没有大明的利益)产生,而且孙承宗还是明朝所谓“关锦”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搞的这个“东方马其诺”防线,只能说他在徒耗钱粮,因为他的每次大修土木都在加快大明覆亡的脚步,明廷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财政,在能勉强维持财政平衡的老太监魏忠贤死后,东林党文官集团更是一手遮天,在农民都活不下去的情况下,居然还加强农业税,而工商业税收几乎是零—如果是和平农业丰收时代,这样做也许是促进工商业发展,可惜在明末的背景完全不同,而且明末的这些工商业基本上是东林党把持的垄断行业。
孙承宗来锦州,曾对锦州城内的文臣武将说过“大明若要固辽,就必修此城;而后金要想攻明,也必拆此城。”可见大凌河城在孙承宗辽东方略中的重要性。实际从当年袁崇焕为辽东巡抚起,明金两方对大小凌河二城的争夺就非常激烈,就拿大凌河城来说,多次拆除(后金)多次建(明)。其实,真不知道孙承宗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就这么喜欢重复一件根本无用功的事情呢?这座大凌河城修起来又能如何,金兵只要截断大凌河与锦州的通道,不用打,困也能困死大凌河城。或许孙承宗的想法是好的,修建一座坚城继而巩固一片区域,然后再往前推进,不断的修建新城,每座新城都像一把尖刀插入后金的心脏,最终通过无数坚城挤压后金的地盘,缩减他们的战略活动空间,然后再与他们进行决战。固然胜不了,也可以依托坚城之利消耗后金的兵力。
时间长了,后金必败无疑,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应该如此。可问题就在这背景和时间上,如果是明廷是盛世时期,农业丰收,税赋充足,老百姓能吃饱饭,那么就内部不内乱,然而明末先不是如此,而且要知道老天爷可没有给大明太多时间——西北的农民起义势越来越大,而且你每动用重金修建一座新城,关内的百姓就被你逼反一批。等到中原处处烽烟时,又哪里来的重金可以供你继续打造坚城呢?再说,没有能具备野战能力的步骑混合兵,你修再多的坚城,届时后金把城一围,阻断你的粮道,坚城再坚又能如何,到了不是以人为食便是开城投降的结局。辽事的关键还是野战能力的问题,这点不解决,任何防线都没有用。
——以上为转载。其实,“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和“关锦防线”是让孙承宗走入了一个死胡同。孙承宗认为客兵不可战,然而先不说毛文龙的东江军就是全国各地的人(当然有很多辽地汉人)汇聚在一起的“乌合之众”,东江军就牵扯了不少后金力量,而且秦良玉的兵,戚家军的余部,都不是辽人组成的辽兵,而是典型的客兵,然后他们在和后金的表现已经证明,他们可以一战,而且当时可战之时,明廷给的武器和军饷少的可怜,而袁崇焕手下拿着明廷最好军饷武器的辽兵,貌似表现还没那两支武器简陋的军队好吧!
其实,完全可以根据当时形势,在山海关之外挑几处关键的城池守住,其他的放弃,然后把大量修城池的钱用来训练士兵的野战能力,挑选全明朝各地能战的客兵而不仅仅是“辽地兵”进行训练,养战,不断地和后金兵作战,须知战争才是真正锻炼队伍的方法(苏德战争初期,几个甚至十个苏军才能打一个德军,而后期,一个苏军顶好几个德军,战争锻炼了苏军战斗力)。当然,如果后金大规模来,那在野战军没有形成之前可以以守城为主,当然守城不是一味龟缩,而是有防守反击—守城加适当的出击野战,同时可以让毛文龙的东江军骚扰后金后方,如此大量修城池的钱,足够用来打造一支不错的野战军,而且还有结余去支援更多财物给敌后游击军东江军。
不要小看游击军,起的作用很大,看中国历史,南宋其实是被投降蒙古的北方汉军灭掉,南明其实是被投降的明军灭掉(如果大家仔细看看顾城先生的南明史就知道了),可见这些汉奸军的危害之大,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其说是被游牧狩猎社会所灭,倒不如更多是被投降汉奸所灭。而对比抗日战争,果粉总是贬低八路军游击队,先不说八路军以一个基本上没给军饷和武器(极端落后的武器)的集团军消灭多少日军(效费比远高于*军),仅仅就说八路军和其领导的游击队全面打击汉奸伪军,让这些伪军被不断削弱,使日军无法更多利用伪军来打中国人。对比之下,如果南明有毛文龙这样的游击队在敌后不断打击伪军(投降明军),那么以后金/清那数量少的八旗兵根本无法全面摊开布置,更何况入关后没多久,由于各种原因,八旗军的战斗力就急剧下降了,这样一来,局面怎么样还真不好说。甚至,如果毛文龙不死,后金想全面入关,也要考虑一下自己后方问题,如全面入关就得考虑是否要放弃关外。
可见,少数关键城池+全国调集可战之兵(可以抑制辽地军阀产生)+训练与战斗结合形成可野战之兵+敌后游击队牵制,这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