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刘禅为何乐不思蜀甘愿做阶下囚
刘禅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主要是写关于蜀国后主刘禅的故事,在蜀国投降魏国之后,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故意当着刘禅的面安排了蜀国的节目,并且还故意问刘禅感受如何,刘禅回答说:“在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从此之后,人们便把乐而忘本的,没有对故国国土的思念的人称之为“乐不思蜀”。
电视剧《三国》刘禅扮演者
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和吴国三个国家各自占据一方土地,连年征战不停。其中,刘备割据的地方被称为是蜀国。刘备在张飞、关羽等人的帮助下打下了*,自立为王,在他死后将皇位传给了刘禅。刘禅是一位昏庸无能的君主,整天无所事事,在诸葛亮死后,蜀国也逐渐衰落。
一次,魏国的军队攻打蜀国,蜀国抵挡不了魏国的军队,终于惨遭失败。刘禅在大臣的建议下,选择了投降,做了魏国的人质。投降之后,司马昭把刘禅安置在京都中,还封他为安乐公。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的昏庸,但是对他还是有些怀疑,怕他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于是想找机会试试他。
在一次宴会中,司马昭故意叫人在刘禅面前表演蜀国的节目,跟随刘禅的人各个看了非常难过,但是司马昭看见刘禅正长着嘴巴看得高兴,于是就故意问他:“你故乡吗?”刘禅却说:“我在这里很快乐,我不想念蜀国。”在散席后,刘禅的臣子跟他说:“下次他再问你,主公应该哭着说我非常想念蜀国,这样可能会感动他,会放我们回去。”果然,司马昭又问了刘禅这个问题,刘禅照着说了一遍,司马昭看他样子说:“这是别人教你的吧?”刘禅惊讶地说:“对啊,正是别人教我的,你怎么知道呢?”
刘禅做了阶下囚
历年来历史学家们对后主刘禅的评价就是无能懦弱、贤愚不分,其中令人唾弃的就是他的不战而降。“乐不思蜀”这个成语让刘禅彻底成为了一个反面人物,把他认定为是一个窝囊废,从而进行书面上的讨伐。但是,却没有从更深的层次去挖掘为什么他要选择投降。
电视剧《三国演义》刘禅扮演者
话说在曹魏攻打蜀国的时候,刘禅非常清楚如果选择抵抗,那么士兵的伤亡会很大,而且极有可能血流满城,导致百姓遭殃。所以,为了保全百姓,刘禅经过几番思考之后选择了开门投降。刘禅投降后,被魏军带到了洛阳,并且还封为安乐公。这样一来,虽然多了一个骂名,但起码是保住了百姓的性命和财产,不论怎么说也算是一件好事了。
呆在洛阳城中,司马昭如果想要杀掉刘禅,那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身为阶下囚的刘禅也明白这一件,不仅要保全自己的性命,而且包括蜀国的百姓和臣子的命运斗掌握在他的手里。所以,想要让司马昭放松警惕,那就是让他认为自己的无能和懦弱,这样的话便不会引起司马昭的顾虑。而正是这句“此间乐,不思蜀”正是刘禅给司马昭放的一个烟幕弹,在司马昭的面前留下一种“我不忧愁”的形象,这样才让司马昭放松了警惕,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在那种情况下这是最智慧的举措了,可以说是上上策。在这个问题上,刘禅可以说是一个大智若愚的智者了。
刘禅其实不傻
刘禅,蜀汉后主,小名为阿斗,刘备的儿子。刘备在入蜀之后,立刘禅为太子,在公元233年继承了皇位,在位四十一年。后来投降曹魏,蜀汉灭亡。有很多认为刘禅是弱智,主要表现在亲信小人、不战而降和没心没肺,但是事实上刘禅并不傻,而是一位被历史扭曲的大气君主。
电视剧《三国》刘禅扮演者
刘备在临终前特意嘱咐刘禅要听从诸葛亮的意见,代诸葛亮像父亲一样。刘禅也做到了,虽然诸葛亮大权独揽,但是刘禅还是做到了谦让,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他。按照常规,诸葛亮应该把政权还给刘禅,但是他却没有那么做,他依旧把二十多岁的刘禅当作小孩,还要教刘禅像教小孩一样,告诫他要亲近贤臣,远离小人,成年的刘禅为了大局着想,于是委曲求全。
诸葛亮违背了刘备让起辅政的嘱托,进而选择了代政并且长期让自己的军队在外面,这是君臣的大忌。尽管刘禅跟诸葛亮存在着一些不和谐,但是刘禅为了大局着想还是尽量地克制自己。诸葛亮在错用人之后非常自责,刘禅便安慰他,诸葛亮选择自贬。为了不影响诸葛亮的权威,在他打了胜仗之后,就恢复了他原来的职务。
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刘禅竟然哭倒在了龙床上,等到灵柩运回来的时候,刘禅率领文武百官在城外二十里的地方进行迎接。刘禅的行事,既得到了民心,也顺从了民意,也使得蜀国的政权的稳定得到了保障。如此年轻的皇帝能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地体地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是自古以来都未曾有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