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不能一统*?争论千年如今终有答案

熟读三国的朋友,必然直到川蜀后期主要靠诸葛亮一人维持,他曾经六出祁山,多次北伐终于还是没能成功,对于这一点的记载,小说《三国演义》跟历史基本是符合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病逝于五丈原。

鲁迅先生曾经说够,诸葛亮是“多智而近妖”的人物,这样如此厉害的人物,为什么都不能统一三国呢?在三国的故事中,我们所熟悉的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巧借东风都是虚构的,司马懿怕诸葛亮倒是不假,但最终胜利的还是司马懿。

其实诸葛亮不能统一三国,最根本的原因还得从他的“隆中对”开始分析,诸葛亮给刘备制定的计划:是先占领荆州,作为发展根据地,然后在攻取西川,等待天下有变,则兵分两路统一天下。诸葛亮本来已经实现了这些基础,荆州、西川都已在刘备手中,可惜良好的基础让关羽毁灭了。

诸葛亮没能抓住机会,在最强盛的时候他就应该出手,集中优势兵力解决东吴的孙权,不然到最后五虎上将一一去世,这时天下大势已定,就再无力回天了,诸葛亮“隆中对”所说的兵分两路,从地图看可知,战线拉得太长,荆州必会被东吴孙权偷袭,其结果还是一样的,所以解决东吴的孙权,“隆中对”是不可能实施的。

当然,诸葛亮在制定“隆中对”的策略时,似乎并没有想到这一层,他把主要的攻击对象作为曹操,却不知道东吴也是影响战局的关键因素,等到荆州被东吴所夺,北伐注定还是要失败的,所以诸葛亮制定隆中对时,在“待天下有变”之前,应该加上“扫灭东吴”的策略。

我们从陈寿所写的《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论,可以看出他最终失败的根源,在《三国志》中这样写道:“诸葛为相国,开诚布公,抚恤百姓,赏罚分明,刑政峻竣而无怨者,识治之良才,可与管仲萧何相比,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陈寿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诸葛亮善于行政管理,善于统筹谋划,而带兵打仗的军事能力,是有所欠缺的,这也是诸葛亮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