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孩子并不只有热水 其实还有很多东西!

小时候,朕常常会跟母后探讨一些哲学问题,比如——

“我是从哪里来的?”

母后的回答花样百出,“匈奴进贡的”、“和亲陪送的”、“御花园种的”,当然还有最经典的——“路边捡的”。

“你是路边捡的”,这话其实有充分历史根据。

从秦汉开始,生孩子就被视为“血光之灾”,在家生孩子“不洁”,成为一种忌讳。

所以准妈妈们到了快要生产,就跑到路边,甚至坟墓旁(神逻辑!),搭一个草棚……

这个卑微而伟大的草棚,就成为了史上最早“产房”+“产后月子中心”。

在这里,准妈妈们待产,生孩子,坐月子,一直到处理完这些“不洁之事”,才能回家。

“乳子之家,亦忌恶之,舍丘墓庐道畔,逾月乃入,恶之甚也。”——汉 王充 《论衡四讳》

有些妇女多次怀孕,但生下的婴儿不是夭折就是畸形,她们就会被视为不祥之人。

再生产时就得到地上、灶间、牲口棚、田野、水沟边等地方去呆着。

于是妈妈们在路边生孩子,生完捡回家……那句“捡回来的”老话还真没骗你!

但朕心里还有个巨大的疑团——

古代产房只有两大神器,热水和剪刀,最后简单一句“母子平安”,中间到底经历了神马?

据探子回报,真是套路一堆,有血有泪。

首先得催生。

生孩子之前,大家要干一碗“催生汤”。

这碗汤用芫花、天花粉煮成。前者微毒,后者甘寒,都有“泻”的作用。

“芫花其根有催产、坠胎作用”、“天花粉通月水,治胎衣不下”。——《本草纲目》

也有人服用“催生丹”,一种用兔毛皮烧成灰的粉末,经过调酒制作而成的东东。还有人*吞头发、喝香灰水。

听着挺诡异,其脑回路是这样的:先催吐,通过反胃给腹部施加压力,最终达到催生目的。

为了把孩子生出来,准妈妈们豁出去了。

很多古装剧生孩子是这样滴:一人脸色苍白地躺着,众人在床边围观,大喊加油。

这是开运动会吼?朕都看不下去了!

真实的姿势是怎样的?来,朕示范一下——

摒除旁人,只留一两位帮手,然后摆出竖式体位。

你没看错,生孩子的首选姿势,并非现代常用的“卧式”。

为啥?

聪明的古人仿佛早已洞穿一切,知道借助地球引力,帮助孩儿(滑滑梯)呱呱坠地,这样能有效减少难产。

竖式生产有四种选择:坐着生、站着生、跪着生、蹲着生。

竖式生产风靡到日本

其中以“坐着生”为主流。

因为这能让准妈妈不必长久站立,不然腿软一屁股坐下……母子都非常危险!

至于“站着生”,动作就相当激烈了。

至少要两人助产,一人在后抱住准妈妈的腰,另一人蹲跪在前面,准备接着随时掉下来的宝宝。

还有“吊单杠生”。

把手巾或横木搭在高处,让准妈妈伸手出去拉着,像玩单杠一样,再双腿微屈,让产道舒张、宝宝出来更从容。(北宋杨子建《十产论》)

正常头胎分娩需要12-14小时,一个孩子生下来,妈妈等于跑了几个马拉松!

但最恐怖的,还是卡住生不出——难产。

比如产道狭窄,或者婴儿太大只,准妈妈就要咬牙切齿“战斗”上一两天,不幸的还会出现XX撕裂,以及大出血……

承受这一切的妈妈们都是真汉纸。

万一稳婆经验不足,生拉硬拽婴儿,或者出现感染,场面就可能相当惨烈,分分钟母子性命不保。

康熙的嫡妻孝诚仁皇后、女儿和硕温恪公主,以及粉丝众多的纳兰性德,其原配卢氏,统统都是因难产去世的。

古代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差强人意,孕妇流产很常见;能怀着等到生产的,有不少人会因难产而死;最终能生下来的,又有一些人的孩子会早早夭折。

母子双双活下来的,都是生命游戏的幸存者。

难怪说——

“儿奔生,母奔死,阎王爷处隔层纸。”

“生孩子就像去了趟鬼门关”的说法,到今天都没变。

所以为啥说妈妈伟大?因为从生孩子开始,就是一次听着都蛋疼的冒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