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家著《唐大和上东征传》 记载鉴真东渡

关于鉴真大师的最早最权威的传记资料,中日文化交流史的重要文献。日本作者真人元开著。又名《鉴真和尚传》等。记述唐代扬州高僧鉴真备尝艰辛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的传奇事迹。是研究鉴真生平、贡献及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史料。记叙清晰,文字流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版本价值和文学价值。

在中国,佛教也是一种外来宗教,并非土生土长。佛教在中国落地生根后,也产生了多位佛教大师。在唐代,扬州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就是佛教传播史上一个最为壮丽的传说。鉴真大师从扬州出发,历经六次艰难险阻,终于抵达日本,不仅带去了佛教文化,还有其他各方面的文明种子。鉴真大师逝世后,日本文学家真人元开用中文撰写了《唐大和上东征传》,再现鉴真大师东渡的传奇故事。这是首部再现鉴真东渡的作品,其中的艰难辛苦,在书中皆有记载。

日本文学家中文撰写

收录日本僧人怀念鉴真的诗文

《唐大和上东征传》作者真人元开是日本人,是日本天智天皇的后裔、奈良时代著名文学家。早在鉴真东渡日本之前,真人元开就曾受过佛教的教诲。鉴真到达奈良后,便由他亲自化导。

真人元开的撰书动机,与当时日本佛教教团派系间的相互倾轧有关。鉴真生前的传戒弘法活动,触动到旧教团的既得利益,因而对鉴真及其一派进行诽谤攻击。鉴真的一位弟子思托为了反驳,便撰述有关鉴真的传记《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尚鉴真传》,邀请身为上层知识分子又曾受鉴真化导的真人元开帮忙撰书。于是,真人元开便于779年,即鉴真逝世十六年后用中文撰写本书。

在《唐大和上东征传》书中,叙述了鉴真的早年事迹,包括年少出家,在淮南地区教授戒律,在佛教界具有影响力,后来获日本僧侣荣睿、普照的诚意邀请东渡弘法,以及在日本接触贵族、僧侣,传授佛法,创立唐招提寺,以及在当地去世的一生事迹。另外,书中还收录了真人元开本人、日本贵族和僧人为颂扬及怀念鉴真而作的诗文。

详载六次东渡艰辛

食生米充饥、饮咸水解渴

在唐代,造船和航海技术落后,航海技术依赖自然力,对气象条件也不能有很准确的预测,远海航行不仅艰辛,而且要冒着生命危险,真可谓是九死一生。在《唐大和上东征传》中,就详细记载了鉴真六次东渡的艰辛。

比如遇到险恶的天气,人力就显得无能为力。“天宝二载十二月,举帆东下,到狼沟浦,被恶风漂浪,波击船破,人总上岸,潮来水至人腰。冬寒风急,甚太辛苦。”

比如船上的粮食非常短缺,只能吃生米充饥,“但普照师每日食时,行生米少许与众僧,以充中食。舟上无水,嚼米喉干,咽不入,吐不出,饮咸水腹即胀。”

当然,在航行过程中,也见到了很多奇闻异事。比如“三日过蛇海,其蛇长者一丈余,小者五尺余,色皆斑斑,满泛海上。三日过飞鱼海,白色飞鱼,翳满空中,长一尺许。一日经飞鸟海。鸟大如人,飞集舟上,舟重欲没,人以手推,鸟即衔手。”据后人考证,鉴真大师等人看到的,可能是海蛇、飞鱼、信天翁。

记录大师在日圆寂

弟子梦见讲堂栋梁摧折

在这本书中,除了记载鉴真大师东渡,还记录了鉴真大师在日本弘法的过程:“其年四月初,于卢遮那殿前立戒坛,天皇初登坛受菩萨戒。次皇后、皇太子亦登坛受戒。寻为沙弥证修等四百四十余人授戒。又旧大僧灵福、贤璟、志忠、善顶、道缘、平德、忍基、善谢、行潜、行忍等80余人僧,舍旧戒,重受大和尚所授之戒,后于大佛殿西,别作戒坛院,即移天皇受戒坛土筑作之。”足见当时佛教盛事。

鉴真大师在日本圆寂,在书中亦有记载:“宝字七年癸卯春,弟子僧忍基梦见讲堂栋梁摧折,寤而惊惧,知大和尚迁化之相也。仍率诸弟子模大和尚之影。是岁五月六日,结跏趺坐,面西化,春秋七十六。化后三日,顶上犹暖,由是久不殡殓,至于阇维,香气满山。平生尝谓僧思托言:‘我若终已愿坐死。汝可为我于戒坛院别立影堂,旧住房与僧住。’《千臂经》云:‘临终端坐,如入禅定,当知此人已入初地。’以兹验之,圣凡难测。”

以手抄本为主传世

版本间有不同,许多已散失

扬州学者许凤仪说,《唐大和上东征传》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及文学价值。就史料而言,本书是有关鉴真的史料中较为完整、翔实及原始的史料,也是研究唐代中日关系的详细记录。在文学方面,本书记叙清晰扼要,文字流畅,在文坛上则为佳作。更为难得的是,这是首部关于鉴真大师的文学作品。

扬州学者汪向荣介绍,关于这部《唐大和上东征传》的版本,因为日本奈良时代印刷术还没有广泛运用,所以写好后,就靠传抄而流传保存。多种抄本分别收藏在东寺观智院(有“甲本”及“乙本”两份)、京都高山寺、金泽文库、大阪高贵寺、唐招提寺等地。

因为年代久远,所以很多版本也都散失了,或者版本之间也有不同。然而,这部《唐大和上东征传》作品的意义却是不容忽略的。“到了现代,无论是佛学界,还是文学界,想要研究鉴真大和尚,这部书是肯定要通读的,毕竟作为鉴真东渡的第一手资料,实在太难得了。”许凤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