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子眼中公认的八大美男 哪个最潇洒?
民国时期,风云际会,诞生多少英雄豪杰名流绅士!追捧他们的人不仅有普通大众,更因为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她们独具慧眼,情倾俊郎,以与美男子有段情缘甚至一晤都为艳事,从而形成一定的舆论氛围,才子佳人、英雄美人,在民国时期演绎得最为美好。那么,民国时期公认的美男子有哪几个呢?
“才子佳人”自古就是大家很看好的搭配,尤其是在民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才子,那么民国女子眼中八大美男都有哪些呢?对于这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360常识网网为大家揭开谜底。
1、胡适——一生不尽女人缘
胡适,新文化运动史不能绕开的人物,清秀俊逸,温文儒雅,令无数女子折腰,连一个美国女人都为他终身未嫁。
胡适的一生中,与之相关的女人,最主要的有五个:母亲,妻子江冬秀,恋人曹诚英,有暧昧友情的陈衡哲,韦莲司。
母亲慈祥妻子泼辣:母亲影响了胡适将近一生。1918年这位可敬的老人来不及享受儿子的孝心,就去世了,胡适的悲痛自不待言,母亲并不是毫无遗留地走的。她还留下一个人一生都守在胡适的身边。这个人就是胡适的结发妻子江冬秀。
江冬秀是安徽旌德县江村人,江家是旌德县的巨族。江冬秀的外祖父曾位至翰林,其舅母是胡适的姑婆。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未征得胡适的同意,就由两家老太太所定。订婚后,胡适到上海读书,留学美国,一去十多年,直到1917年回家结婚,从未见过江冬秀一面。胡适的婚姻是不折不扣的旧式婚姻,这对于那时代中国新派的第一号人物来说,与其说是滑稽,不如说是讽刺。婚后,胡适为使冬秀照顾母亲,就自个儿回北京。直到1918年,江冬秀才离开乡村,到胡适身边。江冬秀并不像一般的乡村女子那样羞怯、胆小。她颇果断,而且具有一种泼辣的办事能力。到北京后,梁实秋要和他好脾气的太太离婚。江冬秀看不过去,亲自到法庭为梁妻辩护,终于使梁实秋败诉,这事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京都。时人曾盛传江冬秀泼辣如虎。其实,江冬秀要求于胡适的也就是保住自己的名分、位置而已。所幸胡适也有弱点,而这个弱点被聪明的江冬秀摸得一清二楚:胡适爱名,爱面子,爱保持他那作国人导师的圣人形象。所以,发现胡适的婚外恋情,江氏就泼而又泼,闹得胡适噤若寒蝉。
胡适最帅的照片之一
旧情难忘现实无奈:胡适一场婚外恋最痴烈的时刻是1923年。令江冬秀无法料到的是,自己的情敌竟是自己结婚时的伴娘———曹诚英。
曹诚英是安徽绩溪人,小胡适11岁。她与胡适有些亲戚关系。1917年,胡适归乡结婚时,曹诚英做伴娘。也许就在这一次婚礼前后,胡适真正的恋情悄悄滋生了。1919年曹诚英嫁人,三年后因未生育离婚。1923年4月,胡适到了杭州的烟霞洞。在此地的绩溪同乡都来看他。曹诚英与汪静之结伴也来了。胡适一见曹诚英,往昔的记忆又涌上来。胡适就写了《怨歌》来寄寓自己的感叹。这首诗以“梅花”喻指曹诚英,首段点明的朦胧的恋情确实产生于胡、曹二人初见之时。值此萧瑟之际,翩翩风采的胡适突然来到身边,对曹诚英来说,该是多么大的惊喜。曹诚英与汪静之结伴来几次后便独自上烟霞洞了。她与胡适畅游西湖,同登西山。几周之后,由于曹诚英要回校上课,胡适要去上海办事,两人暂时分开。6月,胡适复去烟霞洞,曹诚英正值放假,两人有更多的时间接触。这一次,胡适不住旅馆而租了烟霞洞和尚庙的三个房间,曹诚英和他分住在隔壁。这时,他们的关系已不避人。1924年春天,胡适开始向江冬秀提出离婚。江冬秀一听勃然大怒,她从厨房中拿把菜刀,说:“离婚可以,我先把两个孩子杀掉”。当时吓唬得胡适再不敢言。在胡适的人生中,首要的不是爱情。所以,当爱受阻时,他是很难有不顾一切的牺牲精神的。胡适在权衡得失之后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开始故意与曹诚英疏远。
才女韦莲司:为胡适终身未嫁的美国女人(右上)
曹诚英经此变故,发奋读书。后来在胡适的帮助下于1934年到美国留学。1936年回国,先后执教于安徽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及沈阳农学院。抗战期间,曹诚英在四川大学结识了曾某。两人情意相投,决定结婚。事不凑巧,曾某的亲戚在上海,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江冬秀相遇,问及曹诚英,她对曹的醋意未消,就将曹的往事全盘倒出。曾某得悉,在婚期前夕突然变卦,取消婚约。曹诚英再遭重大打击,万念俱灰,欲上峨嵋山遁入空门。后经哥哥劝阻才未成行。
以友相待不越雷池:与胡适以友相待的女子,最相契的莫过于韦莲司女士。韦莲司是他在美国时的女友。二人经常通信,讨论各种问题。但二人也只是感情较深的友人而已。在美国时,胡适另外结识的一位女士是陈衡哲。陈衡哲当时在美国潘萨大学读书。专攻欧洲历史。她是个对文学有浓厚兴趣的人,当胡适后来称赞陈衡哲有文才时,陈衡哲未必没有一种被当代才子肯定后的得意与感动。陈衡哲对胡适有意是当时留学生中都知道的事情。但胡适对陈衡哲仅停留在友情的层次上。胡适在感情之事上,总的来说是个谨慎而稳重的人。他天性冷静、理性,年长后风趣幽默,足以自调心境。更何况归国后志得意满,生活稳定富足,各种刺激和失意没有多少。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事业而不是爱情,是自己的圣人形象而不是率意恣肆。
2、张自忠——梅花上将 悲剧英雄
张自忠,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军衔的将领,史称抗日第一将领,英气逼人。弥留之际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血染的风采永留青史。
张自忠应该是中国名人里长得最端正的。单纯的看他的照片,真的很难想像这是一位将军,惊讶与他的清秀文雅,身着长衫的张自忠看起来更像一个文弱书生,他有着美丽的脸庞和温柔的气质。唯一能显出杀气的就是那对有神眼睛了,他的虎目犀利无比,透着英武,透着将军虎胆。额的神啊,原来钢铁硬汉也能有如此俊秀的长相,看看他的事迹吧,保家卫国,杀人如麻。亲如兄弟的心腹部下,触犯了军法,将军留下了一个杀字。大命的部下,中枪后居然没死,他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追着将军到了台儿庄,他跪下乞求将军:“死,让我死在战场上。”将军严厉的回答:“军法如山,我要的是一支铁军。”李宗仁司令长官也来求情,将军回答:“我替他多杀几个日本人。”人死了,将军流下了泪水。呵呵记的那个文章的题目叫《将军泪》。柔情外表将军心。梅花虽然生的娇艳,却有着迎风傲雪的骨气。美哉将军,狠哉将军,恰似那娇艳的梅花,在冬日里开放。
张自忠(1890-1940) 字荩忱,山东临清人,抗日将领。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校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1931年后,张自忠曾任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第五十九军军长、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
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锋直指徐州,志在夺取这一战略要地。1938年3月,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待至临沂、滕县时,同中国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三军团。由于实力过于悬殊,伤亡惨重,庞部急待援军。张自忠奉调率第五十九军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及时赶来增援。张自忠与庞炳勋原是宿仇,但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摈弃个人恩怨,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配合坦克、装甲车向茶叶山阵地发起进攻。张自忠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苔县,共歼敌4000余人。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年5月,日军为控制长江水上交通线,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本来率部防守襄河以西,当日军攻破第五战区第一道防线,直扑襄阳、枣阳时,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领预备七十四师和军部特务营东渡襄河,抗击来犯之敌。他写信给河东的第五十九军,“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渡河后,张自忠将军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顽强抗击日军,重创日军,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在日军以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弥留之际,张自忠将军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旋即拔佩剑自戕,一代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率部截敌后路并阻敌西进,彻底粉碎了日军进攻襄樊、威胁老河口的企图,使整个战局转危为安。
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后,重庆成千上万的人们哭拜英灵,为其送葬。他的部下悲愤地唱着复仇之歌:“海可枯,石可烂,死也忘不了南瓜店!”表示要坚决为张自忠将军报仇。翌年5月,其部在当阳地区将围攻张自忠将军的日军酋首横山武彦击毙。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一千余人隆重举行张自忠将军追悼大会。*同志亲笔为张自忠题写“尽忠报国”的挽联。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将张自忠烈士墓扩建为张自忠烈士陵园,并于1986年10月,由民政部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北京、天津、武汉等大城市相继恢复了“张自忠路”的名称,以示对这位抗日烈士的永远纪念。
*抗日第一名将
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3、少帅*——风流倜傥 一生蒙无数红颜厚爱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曾与杨虎诚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他风流倜傥,一生蒙无数红颜厚爱,晚年写有自传讲述与十一个情妇的故事。与红颜赵四小姐的故事最为人称道。
少帅*一生结过三次婚,原配夫人是于凤至,第二个夫人是谷瑞玉,第三个夫人是赵一荻,即赵四小姐。人们皆知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对谷瑞玉则知之甚少。
*的原配夫人于凤至,自幼聪明伶俐,文采出众,并写得一手清秀俊逸的毛笔小楷。在张家大院的小一辈女人中,*的妻子于凤至,最受张作霖重视。这不仅仅是由于儿媳妇的品貌出众,还因为他十分珍视同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的旧谊。
张作霖1908年奉徐世昌之命赴郑家屯剿匪期间,到把兄弟于文斗的家中,看中了于凤至的文才人品,就决定由她来做自己的长儿媳妇。当时*在奉天(沈阳)求学,追求他的高官之女甚多,他对于凤至这样出身低微的小镇民女根本看不上,所以,当他奉父亲之命,去郑家屯相亲时,写了一首《临江仙》词嘲讽于凤至,暗示于家是在巴结已握有东三省军政大权的张家。于凤至当即回敬了*一首《临江仙》,词曰:古镇亲赴为联姻,难怪满腹惊魂。千枝百朵处处春,卑亢怎成群?目中无丽人。海誓山盟心轻许,谁知此言伪真?门第悬殊难知音,劝君休孟浪,三思结秦晋。
*读罢大吃一惊,深悔自己险些与一位才华超群的少女失之交臂。遂回心转意,同意迎娶于凤至。与*结婚以后,于凤至深知自己纵有满腹经纶,若没有相当的学历,也难以在张家这豪门大户立足的,所以坚决要求进东北大学读书深造。于凤至的文采学识,*常常自叹不如。于凤至不仅聪慧,而且很漂亮,爱新觉罗溥杰就曾盛赞于凤至“长得很美”。”她生就一张很古典的脸,清清秀秀的,宛若一枝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莲。
*的第二个夫人是谷瑞玉,人称“随军夫人”。
谷瑞玉,天津人。1904年2月出生于天津附近杨柳青一大户人家。1922年4月第一次奉直战争爆发,当时谷瑞玉刚刚18岁。这年7月间,谷瑞玉在出席二姐夫的家宴时,有幸与*结识。豆蔻年华的谷瑞玉不仅天生丽质,而且通晓英语。一年之后,谷瑞玉任*的英语翻译,其后二人感情日笃。
1924年9月,第二次奉直战烽火再起。当时,*统帅着东北军第三军,日夜坚守在山海关九门口前线。正在战事的紧急关头,谷瑞玉来到前线去陪少帅。谷瑞玉在奉直激战的前线陪伴着*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终于迎来了东北军的最后胜利。*与谷瑞玉在战地结合的情况传到张作霖的耳朵后,他只好对儿子与谷瑞玉的婚事表示默许,于是,1924年10月,*与谷瑞玉遂在天津结婚。
*的第三个夫人是赵一荻,她与*相濡以沫,共度幽禁岁月,一直到终老。
赵一荻原名赵绮霞,原籍浙东兰溪,1912年,她出身于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父亲赵庆华是北洋军阀直系*时期铁路局长。因在家中排行老四,人们都称她为赵四小姐。她十分美貌,而且冰雪聪明,十四五岁就曾成为《北洋画报》的封面女郎。
1927年,刚刚过完15岁生日的赵一荻,在天津的舞会上认识了*。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此后的日子里,*一有空闲就和赵一荻散步、聊天、打球、下棋,或者谈论新诗。父亲赵庆华知道女儿与有妇之夫*在一起,一气之下将赵一荻软禁起来。在六哥赵燕生的帮助下,赵一荻与家人不告而别,去东北投奔*,成了*的编外夫人。其父赵庆华气急败坏地只好在报上发表声明:“四女绮霞,近日为*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赵庆华随即声言自身惭愧,从此辞离仕途,退隐而居。
赵一荻以*秘书的身份,搬进帅府后,非常感激于凤至的宽厚仁德,对她更是恭顺敬重。她和于凤至和睦相处,情同姐妹。1929年,赵一荻为*生下了惟一的儿子张闾琳。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在南京身陷囹圄,随后,赵一荻陪随着*开始了漫长的幽禁生涯。在与世隔绝的寂寞中,他们俩人相依为命,*把一切希望和欢乐都寄托在赵四小姐的身上,赵四小姐则尽自己全部的力量给*以安慰和照料。见过的人都说,赵四小姐经常身着蓝衣,脚登布鞋,几乎洗尽铅华,终日陪伴在*身边。
1964年3月,结发妻子的离婚手续,从美国寄到*手中。1990年1月30日,于凤至在睡梦中安然逝去。1964年7月4日,*与赵一荻正式结婚,结婚典礼在台北市杭州南路美籍友人吉米爱尔窦先生的寓所举所,来宾有宋美龄、张群等要人。2000年6月22日,赵一荻病逝于美国夏威夷。一年以后的2001年10月14日,*也在美国夏威夷病逝,享年101岁,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
4、袁克文——死后千余妓女为其送葬
袁克文,袁世凯的次子,1890年7月出生于朝鲜汉城,与父亲的秉性大不相同,潇洒风流,十分热衷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政治漠不关心。
袁克文6岁识字,7岁读经史,10岁就会写文章,15岁已粗通诗词歌赋,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上,曾带着袁克文到颐和园给慈禧太后拜寿,时值袁世凯得宠之时,慈禧特意在便殿单独召见了袁氏父子,那时袁克文刚十六七岁。慈禧看着克文长得标志,就给他指婚。袁世凯早就听说过慈禧指婚造成过许多悲剧,连忙给老太后磕头,推说克文已经从小订了婚。
袁世凯在二次革命中将*打败之后,逐渐有了帝制自为的野心,不但在全国引起不少人的反对,在家也暗流涌动闹起了“储位之争”。17个儿子中,袁世凯最喜欢的只有次子袁克文和五子袁克权。有一天,大儿子袁克定在北海团城设宴招待几个弟弟吃西餐。其中只有袁克文多了一个心眼儿,想起曹丕、曹植兄弟相煎的故事,便随身携带着银制的刀匙,前去赴宴。在袁克定劝酒时,克文滴酒未沾,他用银匙探入汤内立即变成黑色。袁克文当即站起,怒视克定而退。
民国二十年过年的时候,袁克文因长女家宜病逝,到其师方地山家中聊起安葬爱女的事情。谈话间,克文忽然冒出一句:“何妨多买些地呢?”方地山当时答应没有这个必要,事后想起才悟出这岂不是一语成谶,过了一个多月,克文猝然去世,享年42岁。袁克文死后,只在他的笔筒里面找出20元钱。送葬那天队伍多达四千余人,另外,还有千余妓女自愿地系上白头绳儿前来哭奠守灵,在送葬行列中自成一个方阵,每人胸前配有袁克文像的徽章,她们大多为他在青楼时的相识。于右任曾给克文写了一副挽联:
风流同子建;物化拟庄周。
袁克文曾同溥侗合演过一出他最拿手的《千忠戮》中的《惨睹》,此剧讲的是明朝初年,燕王朱棣为了争夺帝位,带兵攻破南京,建文帝兵败,化装成僧人逃亡云南的故事。建文帝虽然有一群忠臣保护,但一路上看到百姓因战乱*,昔日的臣属或逃或叛,不禁悲从中来。克文饰建文帝,把他描画得惟妙惟肖,当唱到“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长江。”荡气回肠,大有身世之叹。听剧者一片哑然。
5、张灵甫——英俊潇洒 最帅的将军之一
张灵甫,是北大才子,投笔从戎,为蒋介石的嫡系将领。长得俊美刚毅,玉树临风。不仅精通兵书,爱好马术,还擅长书法,能诗善词。
1927年3月8日,军校第四期学生开学典礼上,张灵甫、胡琏、*、刘志丹、袁国平、李弥、文强、唐生明等日后中国大地上风云一时的人物们站在一起,聆听校长蒋介石的训话。以这一刻为起点,张灵甫开始了他二十年的戎马生涯。
将军是抗日英豪民族之魂,尤其是亲率敢死队智取古山的壮举,腿被日寇机枪打断,血洒疆场之悲壮;抗战之中,舍身忘死。身中7块弹片犹不下火线。在香港治疗腿伤期间,不听医生劝阻瘸着腿回到战场,试问将军如此英雄古今华夏大地几人可比?将军在给家兄信中曾说:“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争生存,兵凶战危,生死未卜,家人当我已死,绝勿以我尚生,予果死,堂上双亲,请兄奉养,膝下诸子,望兄抚教。予妻守嫁,听其自然。”
将军是北大才子,一手好字,对军事战略有着精湛的素养。曾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写了《遭遇战研究》《山地战研究》《日军作战心理分析》《在劣势装备下如何实施河川战》《我带兵的经验》等众多文章,将军堪称中国第一职业军人。
将军私人品行良好,严于律己,常用津贴解决同事家中的困难,改善部队伙食。爱家乡,尊敬父老。每次回家都是三十里下马,不着戎装;必向乡亲们问寒问暖问收成。方圆几十里的父老都将自家子弟送到他的部队以报效国家。将军身高八尺有余(一米八七),英俊潇洒,相貌堂堂,如此英豪怎不令人赞叹。
张灵甫与妻儿
张灵甫将军是一个爱国军人。在抗日战争中带领部队打过无数硬仗、恶仗和胜仗,多次负伤。作为许多中国当代新人,可能只知道张灵甫及其74师(抗日战争期间称74军)在孟良崮战役中被陈毅、粟裕将军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全歼这一国共内战历史上的经典战例,而对于张灵甫将军在此之前的其他生平事迹,尤其是张灵甫在抗战期间参与的许多和日寇军队正面进行的恶仗和硬仗却知之甚少。张灵甫所在的74军在解放战争前是一支抗日英雄部队,在军长王耀武将军的率领下几乎参加了抗战8年内所有国民革命军针对日军的重大战役,毙伤日寇无数,屡挫日军精锐,创造了全国闻名的德安大捷,被誉为“抗日铁军”。
6、*——中外公认的美男子
*,南开才子,留学法国,中外公认的美男子,辅佐*夺得*。同时在*中也享有很高声誉。
众所周知,*开国总理*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彪炳青史。他不仅为中国人民所敬仰,同样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他敏捷机智和人格魅力可以说,无处不在。
外国人对周总理相貌的描述合集
“当年曾经是朝气蓬勃的漂亮的青年,如今他那军人特有的硬朗腰板儿和锐利炽热的眼神仍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的仪表堂堂,再加上他那比较深沉的声音(不像MZD和LB那样)以及无懈可击的雄辩之才,真是相得益彰了。简而言之,他是一个具有超人魅力的领袖人才。“周是很难抗拒的。”一位研究中国的学者说,“他机智、有魅力,并且老练。他可以看着你,而这么一看,就把你争取过去了。”
-----[美]《新闻周刊》
”潇洒倜傥,文质彬彬,温文尔雅——这就是*。他那谦逊的、风度翩翩的外表底下,藏着坚如钢铁的勇气,以及迅速尖锐像把利剑的分析判断能力。周先生的面孔,见过一次,永生难忘。这机警而又慈祥的面孔,显得年轻,甚至带几分稚气。满头黑发,一双黑眼睛,在浓黑的眉毛下发射光芒。这当然是中国人的面孔,但他那特别深陷的眼睛在一般中国人中不寻常。十分和蔼可亲的面孔,眼睛正视着你的眼睛。很难找到比这更不咄咄逼人,或者更加和蔼可亲的面孔了。在那富于魅力而沉着镇定的外表后面,是十足的自信和驾驭周围环境的意识。他用锋利的逻辑驳倒了对手。
-----[英]休勒特·约翰逊
“凡是见过*的人,没有谁会忘记他。他精神饱满,富于魅力,长相漂亮,这是一个原因。他给人第一个印象是他的眼睛。浓密的黑眉毛下边有一双炯炯发光的眼睛,在凝神看着你。你会感觉到他在全神贯注地看你,会记住你和你说过的话。这是一种使人立即感到亲切的罕有的天赋。”
-----[美]约翰·谢伟思
最使见过他的外国人感到惊讶的就是他既强硬又精明,在他一人身上的这种结合,在中国岭岛人当中是少见的。他总是那样温文尔雅,制服笔挺、皮鞋光洁。他的右臂却老是弯曲着,那是因为30年代曾在一次骑马事故中受了伤的缘故
-----[美]阿尔登·魏特曼
今天,在世界各国中,没有人不知道*的事迹。毫无疑问,他是中国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报纸和杂志上常常可以看到他的照片,他是一个美男子,脸上充满智慧,眼睛乌黑发亮而有生气。只看他的脸是难以估计出他的年龄的。可是,即使是最高明的摄影师拍下的照片,也不能再现他的人格和魅力。即使是出身、国籍、正制信仰不同的诸色人等,*对他们都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吸引力。著名的正制家、外交官和名作家、老资格的记者都一致认为,*的敏锐干练,他那优雅洗练的一举手一投足,还有他的幽默和讽刺,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铭记不忘。
-----[德]王安娜
"潇洒的身材,浓黑的头发,粗粗的眉毛,炯炯有神的眼睛,整体印象是钢一般的明快,又给人以和蔼可亲的感觉。他的手干爽得令人惬意,亲切地握了我的手。盛满酒,杯盏相碰时,一股强烈的感动之情传遍了体内。"
-----【日】女剧作家、演员真山美保
“他很有男子汉的风采,胡子刮得青青的,显得很有生气。是一位具有让所有见到他的人不能不深受感动的魅力的人。"
-----日本女演员高峰三枝子
”传记作家必须控制自己的情感。过分流露个人情感,会影响传记本身的作用。" 但她的情感还是在全书中到处流露出来。她当然忘不了第一次见到*的感觉,他"非常英俊,他的一举一动都很柔和。。一见到他,简直好像受到了直接的冲击。"
-----瑞士著名混血作家 韩素音
7、梅兰芳——粉墨登场 迷倒整个民国的美男
梅兰芳,江苏泰州人。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以旦角表演而成“梅派”,年逾60尚能粉墨登场,迷倒整个民国的美男。
梅兰芳:1927年评选四大名旦,梅的扮相是100分,台下的梅兰芳是一位蕴藉风流的美丈夫,据说有人为看他的《太真外传》,搞得倾家荡产。
梅兰芳(1894年至1961年),是中国的戏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以爱国主义和为他的人民深深的爱,他一生致力于京剧艺术。在他半个多世纪的舞台生涯中,他表现出了极大的技能,继承过去的优良传统,并使之适应各个阶段,丰富和改善中国舞台,他不断地,认真地寻求改善他的艺术和创造了许多生动和令人难忘的的艺术形象通过聚集的地方和国家歌剧的最佳。他演戏,唱歌和跳舞的表现之一,京剧变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综合艺术,舞台效果的最高混合。因此,他产生了广泛的的曲目,形成了自己原有的风格和发展已经成为一致同意接受“梅兰芳”学校 - 学校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微妙的尊严。美开辟了一条新路,为他的北京歌剧院同时代。他被世界公认,并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和美丽的化身鼓掌。
梅兰芳是率先推出京剧世界和日本(1919,1924和1956年),美国(1930年)和苏联(1935年和1952年)的成功之旅。在认识到他的文学和艺术成就,两名美国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和波莫纳学院,授予他文学博士荣誉学位。在他的旅行中,在这些国家,这使他赢得国际声誉,他推广的中国古典戏剧,外国观众之间,引导他们到一个更好地了解中国艺术和文化。通过他的表演,京剧获得世界知名的国外阶段的回报产生极大的影响。他成为了很多人的朋友,有许多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剧作家,作家,歌唱家,舞蹈家和画家。在他的国际友人,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高尔基Nemirovich - Denchenko,SM爱森斯坦,加林娜诺娃,年轻的斯塔克,查理卓别林,保罗罗伯逊,道格拉斯费正清,玛丽皮克福德,萧伯纳,爱德华戈登克雷格,布莱希特,Amelita嘉丽Curci泰戈尔,Nandalal百色,青木忠,松本幸四郎,毕可尾上,松尾Kunizo和Ennosuke川。
纵观他的一生,他在促进中国与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美廊坊市为代表的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是如今公认的世界三大当代表演艺术的主要系统之一。
梅兰芳罕见戏服照
中国人民*成立后,梅兰芳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成员代表。他还由选举成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和戏剧家联盟联合会副会长。他就任中国戏曲研究的研究所和中国戏曲学院,以及国家京剧院主任。踊跃参加社会工作和各种活动。在1959年,他的晚年,他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梅兰芳在中国的*建设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的表演艺术的象征,他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8、瞿秋白——翩翩书生,英气勃勃
瞿秋白,翩翩书生,英气勃勃。是中国*早期的领袖之一,也是才华横溢的理论宣传家和文学家。他第一个翻译《国际歌》,也是唱着这首歌在36岁那年从容就义。
原名瞿霜,曾用笔名屈维它、易嘉、宋阳、史铁儿、斯特拉霍夫等,江苏常州人。生于一破落“书香门第”母因债台高筑,*自杀。1917年春,他北上投亲,就读于北京俄文专修馆。五四运动中是爱国学生的领导任之一。
1919年底与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不久,又加入李大钊领导的共产主义研究小组。1920年秋,以《晨报》、《时事新报》记者身份赴俄访问,1922年2月加入中国*。1923年回国,先后担任《新青年》、《热血日报》等党刊、党报的主编和编辑,并参加**的领导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他主持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并当选为*临时政治局书记。六大以后,任*驻莫斯科代表团团长。1930年9月主持*六届四中全会后,负责*工作。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上遭到王明宗派主义的打击,被开除出政治局,后转移到文化战线工作。1934年初,他奉命抵江西瑞金就任*苏维埃*人民教育委员。同年秋,红军突围北上,他被留下;1935年初于撤离途中被捕,6月18日在福建长汀就义。
他的文学活动分两个阶段:一是创办《新社会》到第一次回国初期。《新社会》同人,正是后来文学研究会的骨干,他本人也是文学研究会会员。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短评、新闻报导和散文;其中以《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两本游记为代表,思想深刻,文笔优美,是我国最早报导苏俄实况的作品,在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价值。
另一阶段是1931年初到1933年底,这是他一生文学活动的主要时期,他参与领导“左联”的工作,团结广大作家粉碎*的“文化围剿”,同时致力于无产积极文艺理论建设,最早相当系统地翻译和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著作。鲁迅曾收集他编译的部分译作和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等人作品的译文,亲自校订,编为《海上述林》出版,并誉之为“信而且达,并世无两。”他提倡文艺大众化,鼓吹拉丁化新文字,并和鲁迅一起领导了对“民族主义文学”、“新月派”和“第三种人”的论争。他的杂文,辛辣尖锐,可与鲁迅媲美,如《王道诗话》等12篇,几疑为鲁迅所写,他的评论文章犀利剀切,《〈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一文不仅指出“杂感这种问题将要因鲁讯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的代名词”,而且第一次给予鲁迅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真正友人,以至于战士”的评价。他也最先指出《子夜》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这些都在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瞿秋白一生有两次爱情。第一个爱人王剑虹,是一位聪慧的时代女性。1923年两人相识、相爱,不到半年即结合。由于两人都有志于革命,并且都热爱文学,有着诗人的气质和才华,他们婚后的生活充满了诗歌的浪漫和词赋的情趣。结婚7个月后,王剑虹就因患肺结核而去世,瞿秋白曾在给丁玲的信中表白说“自己的心也随剑虹而去”。
瞿秋白第二任妻子杨之华,是瞿独伊的母亲,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中落的绅士门第小姐,曾就读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20岁时,她和浙江有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相爱成婚。1922年杨之华只身跑到上海,参加妇女运动,认识了向警予、王剑虹等人,并于1923年底被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录取。瞿秋白当时是社会学系的系主任,知识渊博,在师生中声望很高。杨之华第一次听瞿秋白的课,就对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192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瞿、杨在上海举行了结婚仪式。从此,瞿秋白和沈剑龙也成了好友,经常书信来往,写诗唱和。有一次刻图章,瞿秋白对杨之华说:“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为了纪念他们的结合,瞿秋白在一枚金别针上亲自刻上‘赠我生命的伴侣’7个字,送给杨之华。
瞿秋白的一生,日常事务繁重,但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民国女子眼中八大美男相信大家都在历史上会有所了解,我们应该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人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