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脏支架的利与弊有哪些?

有时候在有些疾病是需要进行别的方式来治疗的,例如心脏支架。但是有些人不敢选择这种手术,因为不太清楚心脏支架的好处和坏处有什么,那么接下来就请权威专家为大家讲解一下做心脏支架的利与弊有哪些吧。

植入支架治疗以后,能够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改善心肌供血问题,缓解临床症状,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弊端就是毕竟还是一项手术,有一定的风险性,当然手术技术目前比较成熟了,一般都是很安全的。

任何药物都会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副作用。一般支架术后1年内容易形成支架内血栓,同时本身冠心病就容易出现狭窄等情况,因此首先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是拜阿司匹灵和波利维,主要的副作用是可以导致出血,但大多数都能够耐受。

其他改善长期预后的药物如RASZ阻滞剂,他汀类,硝酸酯类,倍他乐克类等一般都能耐受。

同时注意生活饮食方面的调理,如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饱食,保持大便通畅等。

“支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俗称。据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做心脏支架的患者人数不足2万;而2008年已超过18万;2009年竟达到了24万。

目前应用的介入治疗,是将一个金属支架植入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使之迅速再通,能很快改善病人的症状,但由于异物的植入,可引起血管保护性反应,病变血管会很快生长出过多的细胞来包绕、侵蚀金属支架,尤其是支架的两端,从而导致血管再狭窄的发生比例升高。

近年来研究者发明了药物缓释支架,即给金属裸支架穿上一层防止形成再狭窄的“外衣”,缓慢释放药物,以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但临床观察发现,药物缓释支架与金属裸支架相比,只是可降低术后早期再狭窄的发生率,仍有6%~10%的患者会发生再狭窄(金属裸支架约为30%),且远期血栓发生率高于金属裸支架。

虽然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不需要开刀缝针)、恢复快、可减少心绞痛发作、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但有相当一部分安放支架的患者被“过度医疗”了。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有12%的患者靶血管狭窄程度不足50%;有6%的患者靶血管狭窄程度在50%~75%。一般来说,血管狭窄程度达到75%以上才考虑选用介入治疗。

为了加强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和行为规范,除了规范医生的行为外,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来说,在治疗上不能迷信心脏支架。虽然支架植入可以解决狭窄程度较重的病变,但整个冠状动脉可能有多处粥样硬化病变存在,一些轻度病变有时甚至连冠状动脉造影也难以发现,常会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所以,对冠状动脉的整体保护比局部治疗更重要。目前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式,即药物、支架介入及冠脉搭桥手术。一旦确诊为冠心病,应首选药物治疗和消除危险因子(如吸烟、酗酒、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

有些患者认为吃药打针麻烦,近期又看不到明显疗效,放支架可以解除病根、一劳永逸,殊不知心脏支架植入术后也要吃1年的抗血栓药,阿司匹林更要长期服用。如果术后不改变以往的不良生活习惯、不按时吃药,病情还会很快复发。

因此,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要综合考虑支架、搭桥、降脂抗凝中西药应用的利弊,更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以上就是为大家讲解的做心脏支架的利与弊有哪些的相关文章了,看完以上文章之后相信那些准备做心脏支架的朋友们也能有个底气,也知道应不应该做这种手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