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和杜甫有关系吗?他的情史?

科普一个文学小知识,李白与杜甫并称“李杜”,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所以杜牧也被称为“小杜”,区别于杜甫的“大杜。”但是杜牧和杜甫本身是没有任何血缘宗室之类的关系的。杜甫是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而杜牧是晚唐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两人的身世地位完全不同,杜牧完全不用为生计而担忧,只不过杜牧生出名于晚唐,写诗在某些方面受到过杜牧的影响。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的诗歌成就主要在七言绝句,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比如说《泊秦淮》这首千古名篇:“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做官儿时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佣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于是借歌女所唱《玉树后庭花》,来讥讽晚唐政治,群臣们沉湎于酒色,就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通篇弥漫的忧时伤世的感情。

但是杜牧英姿豪爽,不避时事,终究卷入朋党之争中,被流放,杜牧本人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挤,但当时李杜两家为世交,只能说杜牧自己作死,不拘小节,看不清官场的关系网,本来自己家就是和李家交好,按道理说是李党,但是杜牧和牛党的牛僧孺私交很好,并且为人洒脱的杜牧也不屑于向李德裕解释,然后稀里糊涂的成了牛李之争的牺牲品。

杜牧作为诗人,自然也有有风流倜傥的一面的,事关他的就是著名的《张好好诗》名篇了,事情经过大概就是沈家和杜家是世交,有一段时间,杜牧经常沈述师家中跑,一来二去的就看上了沈家的一个歌女——张好好,很有好感,可惜,这个歌女的主子对其很珍惜,抢先一步纳为了小妾,杜牧就只有眼睁睁地望着,羡慕嫉妒恨了。后来,杜牧再次和张好好相遇,可惜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

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情绪饱满、文笔清秀,书法飘逸,今人所能见到的唐朝真迹少之又少,这幅《张好好诗卷》自然珍贵异常,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当年溥仪皇帝“北狩”之时,仓皇之中还不忘携带此卷,后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张伯驹个人所有,又捐赠*,藏于故宫博物院。少有的真迹,被历代人收藏,也可谓是一种荣誉了吧。

关于杜牧,还有一件津津乐道的事情——十年之约,杜牧在宣州做官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就想去瞅瞅,湖州刺史听说了这件事,盛情款待,将本地的名妓都叫了过来,杜牧都不怎么满意,然后建议办一场竞渡活动,全湖州的人都来参观,自己在其中慢慢走,也许就可以找到看中的人。不愧是风流才子,这种主意都能出得出来。不过,后来杜牧果真相中了一个女孩儿,可惜这个女孩儿太小,杜牧就定下了十年之约,说:“不到十年,我必然来这里作郡守。如果十年不来,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可惜,等他到湖州做官的时候,距离当初约定的时间,已经过了十四年,女孩儿也已经家人三年,有了孩子,就此,杜牧写下了《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

杜牧死时做了一件很令人不解的事情,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给自己写了一篇墓志铭,可是却写得平淡无奇,丝毫不像他的作风,并将生前的文章搜罗出来烧了,只留下了十之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