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丧母九岁丧父 凭两个字 和珅最终权倾朝野

将门之后

和珅原名常善,生于1750年,即乾隆十五年,乾隆已经做皇帝十五年了。和珅是满洲人,祖辈随着清太祖、清太宗打仗,有军功,家有世袭的官“三等轻车都尉”,类似于现在的连长,是个管理车兵的连长。其父亲名常宝,也有本事,曾因功得过一个官,叫福建都统,搁现在就叫福州军区司令员。此时的和珅衣食无忧,不缺钱,那么是杂么以后会发展成大贪官呢?

父母皆亡

事情就是这么快,在和珅3岁的时候,和珅的母亲在生和珅弟弟的时候,给死了,弟弟活了,但和珅没了娘,但还有爹。但在和珅9岁的时候,和珅的爹也死了,病故在了福建都统的任上,和珅是没了娘也没了爹,按现在说,和珅继承家财也可以活的风光自在,但在那个时候,不是现在的一夫一妻制,和珅的爹那也是三妻四妾,家中钱财尽被那些旁氏管着,又哪愿意花在和珅身上,都往自己孩子身上花,这时候的和珅才9岁。一个九岁的孩子在封建社会那是有多难呢?但这也激发了和珅,他要活下去,他要活下去,想尽一切办法地活下去。

鸡立鹤群

在和珅父亲死之前,和珅上学了,在这紫禁城里上了一个贵族学校咸安宫。这里面都是些非富即贵的子弟,本来也没什么,但和珅这爹死了,那自然在这些人里就额外受排挤。其中有一次,有个子弟写了一首诗,是骂老师的,但底下却写道:和珅手书。在课堂上交给老师,老师一看是气冒三丈,拿着戒尺是劈头盖脸的一顿打,这和珅解释呀,但这老师就是不听,这和珅渐渐明白了,这些子弟哪个是这些教书的得罪的起的呢,唯有自己可骂可打,这老师的戒尺也打去了和珅的良知,和珅知道自己只能忍着,我将来要出人头地,我现在的任务是学习,我得罪不起这些人,我要笑,人家打我也要笑,否则,我咋么改变自己的命运。在经历过多次这样的事件后,和珅愈发勤奋,并且在这里练就了和珅独有的绝活。

天无绝人之路

和珅在这段时间学习了许多知识,作为满洲人,他学了满洲文化,此外呢,还学了汉人的著作,按四库全书的分法有经、史、子、集。

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史:二十四史,资治通鉴。

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

集:汉赋、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小说等等。

汉人的著作浩如烟海,这一切,对于一个满洲人是非常困难的,满洲人不学这个就可以当官,汉人学了四书五经也就够了,但和珅就是爱这个。而这一点对于和珅以后的发迹至关重要。此外呢,他还学了少数民族语言,蒙古语、藏语等。他这时候已经知道了,这个社会太需要什么了。和珅特别有心,还有一个事,他研究乾隆皇帝的诗文笔迹,一有闲工夫就学乾隆的诗,模仿乾隆的字,和珅明白,这将来要是见了皇上,我也有的说,我了解他呀。就即使拉来刘墉,那也没这个孩子了解乾隆。

人人都说和珅是大贪官,却不知他的学问有多高,付出了多少努力,靠着“学习”而来的大能力,这既是和珅发迹的根源。一个没能力的庸人,奸人贼子都做不了。

在这里,你发现了吧,这要是见了乾隆,乾隆得多喜欢他呀。那么机会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