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建文帝行踪成迷膝下子嗣竟被“抚养到老”

明建文元年,也就是公元1399年,明燕王朱棣在北京起兵,对抗自己的亲侄儿朱允炆。四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402年,朱棣顺利夺取明都应天,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者。同时朱棣本人也成为了历史上唯一*成功的藩王,此等事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但是应天(南京)城破当日,建文帝朱允炆却神不知鬼不觉的失去了踪迹,从此便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一谜团也就成为了大明朝历史上的第一大谜团,至今无法得到破解。

关于建文帝去向,史学界一直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说他在皇宫*而亡,《明实录》也对此有所记载。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明实录》是经过朱棣美化之后,建文帝去向这么重要的事情,不太可能会按照史实记载。另一种说法是逃亡说,朱棣曾派出两队人马分海路陆路苦寻建文帝。但是关于逃亡说,同样也得不到足够多的证据来支持。所以建文帝之谜固然让人令人兴奋,但是许多人说来说去,也说不出个一二三四五六七来。但是有历史记载的是,建文帝朱允炆是有子嗣的,他在当时去向成谜,可他的子嗣们却是活生生的存在的。那么,在朱棣大权在握之后,又将怎样对待自己的亲生侄孙们呢?在权力面前,那种长幼之间的血缘之亲能不能经受住良心的考验呢?

据历史记载,建文一帝在自己短暂的政治生命,也可能是生理生命中一共育有两子。这样的子嗣数量对于一个皇帝来说确实算不上儿女满堂,甚至于还有点儿凄凉,但也正式这种凄凉,或多或少对于后来的历史轨迹产生了一定的影像。建文帝长子叫朱文奎,次子名叫朱文圭。建文帝失踪的时候,他们两个人一个七岁,另一个只有两岁。但是这两个人却是走向了不同的命运漩涡。

先说长子朱文奎。他的结局是失踪。和建文帝一起失踪。至于去了哪里?我只能说这是个秘密,估计连朱棣自己都不知道。那么朱文奎为什么会失踪呢?此人当时已经七岁有余,也就是说记事儿懂事了,这样的一个孩子对朱棣是有威胁的。后来的宁王之乱,那不就是惦记了朱棣几辈子的事情吗?

有威胁那就两种结局:第一,被朱棣杀害,秘密杀害,斩草除根的道理是有的。第二,被建文帝带走了,建文帝能想到一个从人间蒸发的妙计,以他的智商,自然也知道这个孩子对朱棣来说是个威胁,所以一咬牙就把他给带走了,和自己一起做了和尚。总之,从建文帝失踪的那一刻起,这个孩子也就永远的失踪了。

等于说是给建文帝下落之谜添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接下来说说第二个孩子,他叫朱文圭。文奎,文圭,都带着文,充分说明朱允炆一系都走的是儒家的路线。别看这个孩子只有两岁而已,却是建文帝留给朱棣最大的难题。如果朱棣想杀他。试想,你朱棣本来是靖难的,跑来明都应天屁股都还没坐热,皇帝就消失了,皇长子也消失了,甚至于连皇次子都消失了,那只是个两岁的孩子,是你朱棣的亲侄孙,你让他也消失怎么对满朝文武,又怎么对历史交代。自古政治无血缘,但是人性还是要有的,历史上但凡是残忍无道的皇帝,有几个得以善终的?

可是不杀又该怎么办?建文帝消失了,皇长子消失了。这本身就是威胁,再加上这个只有两岁的皇次子,指不定哪天就会有人打着靖难的旗号把他朱棣给一窝端了。这皇帝轮流做,今年是你朱棣家没错,明年还是不是你朱棣家?这才是朱棣应该考虑的事情。那么这下就一目了然了,建文帝留下这么个皇次子,朱棣是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

但是事情总是要处理的,朱棣总是朱棣。曾不止一次提起过,朱棣虽然是*皇帝,但是其对大明*的贡献足以和他爹朱元璋相比,是一位难得的明君。那这建文帝次子朱文圭要怎么处置呢?朱棣想来想去,想到一条妙计,他给他关了起来,一声令下,就把朱文圭关进了中都凤阳广安宫,陪同他的只有贴身的奶妈和侍女,管吃管喝,但是其他的待遇,比如读圣贤书,学治国之道等事情,他是想也别想了。

这一关就是整整五十多年。还是朱棣的后任明英宗动了恻隐之心,下令把他从广安宫放了出来,给他娶妻,并打算让他繁衍后代,但是他那个时候已经是年近古稀,走在街上连牛马等畜生都不认识,还没等他生下儿子,就已经故去。历史上称他为建庶人。直到崇祯之后的南明年间,这个建庶人才被当时的政权追谥为润怀王!(原文来自使者日记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