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忙了,嘴巴闲了 网络社交为啥让人如此沉迷
若说有什么给人际交往带来了重要变化,一个是搬进了高楼,另一个就是上网。从刚开始浏览门户网站,“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事”,到后来冲进论坛、社区灌水,“大家一起来畅所欲言”,再到博客横空出世,“秀出我精彩”,然后到现在全民微博,“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网络交流的快捷化、个性化、多元化固然令人欣喜,可当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面对电脑敲击键盘时,昔日和家人、朋友促膝长谈的日子也在慢慢远去。
手指忙了,嘴巴闲了--网络社交为啥让人如此沉迷
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调查显示青少年暑期过度依赖网络社交成“宅童”。68%的学生在暑假期间通过QQ、微博、网站等方式进行社交活动,每日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甚至有15%的学生,自暑假开始就从未走出过家门,一直“泡”在网上。
然而,沉迷的又何止是孩子!39健康网调查显示,44%的网民平均每天上网超过8小时,近半数网民热衷于社交网站,五成网民脱离网络两天就会感到躁动不安。而另一项调查显示,从来不用手机上网的网友只有25.7%。
当“无语”变成了一种生活常态,它会带来什么?语言功能的退化,人际关系的疏离,还是自我的封闭?一切皆有可能。而关键是,你如何选择。
【What?】
网络社交改变了什么?
从“晚上见”到“网上见”——社交功能退化
当网络还没普及的时候,传统的社交方式建立在面对面的沟通上。下班了,晚上约上三五知己聚一聚,大家谈笑风生,那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光。然而,当网络走入人们的生活,本应呼朋唤友、肆意狂欢的夜晚却变得静悄悄起来。见面聊天变成网络聊天,上门拜访变成了信息或邮件问候,即使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只有一步之遥,也习惯用在网上交流:
“你有明天的会议资料吗?”
“有。”
“给我Q发一份。”
敲击键盘,滑动手机屏幕,轻轻点击,看似用简单的动作就完成了社交,殊不知“用进废退”的状况恐怕将要出现。嘴巴不张了,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技巧也会退化。在网上无话不谈,见面后却不知道说些什么;难得的同学聚会,却个个成了“闷葫芦”;跟领导汇报工作,远没有写一份意见书来得轻松。网络达人在现实中遭遇尴尬,出现社交障碍,是宅男宅女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加关注”到“不关注家”——亲情友情疏远
微博时代,“加关注”是最快也最没有门槛的交友方式。某某好友最近在做什么?去了哪些地方?某个大学同学秀了他第几个女友的亲密照片?某名人又出了什么绯闻……只要你拥有自己的微博,这一切都会通过网络展现出来,无论相隔多远,都如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一般。
网络似乎把人与人的关系拉得更近了,但那其实只是海市蜃楼的幻境。恰恰相反,网络正在疏远人们之间的关系。每天的网上见面,没有肢体语言,没有眼神表情,只有简单的文字,搞怪的图片,彼此的了解变得肤浅。人们发布到网络的信息往往经过过滤和修饰,愉悦的文字可能隐含着泪水,抱怨的话语背后可能是洋洋得意,而甜言蜜语下很可能隐藏着骗局。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仅通过文字信息,我们其实无法了解,更无法信任。
与此同时,真正需要我们去关注和亲近的家人和朋友,却一再被忽视。“老公,一起去看电影吧”,“没时间”;“爸爸,我想去游乐场”,“你自己玩吧”;“哥们,出来吃个饭如何”,“我有事来不了”。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不过是将亲情友情越推越远,让自己陷入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