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安葬在哪 张廷玉的死因是什么
张廷玉十分长寿,在83岁时高寿生病去世,他曾在雍正时期极度受到赏识和提拔重任,却在乾隆当朝后饱受排斥,屡遭冷门,却在死后由于乾隆突然转变态度破例进入太庙,那么这位政治待遇落差如此之大的大臣,他去世以后的墓在何处呢?
张廷玉出生在安徽桐城,于是他逝世以后便落叶归根,其墓地也建造在家乡桐城,总共占地七千多平,已经列入国家重点文物名单,受到了保护。
纵观该墓园,由方位上看,整个的朝向是自西北向东南,结构上是围绕着墓冢向四周扩散,看上去成扇状,由上至下的功能作用不同。墓的顶端用于摆放祭祀物品,比如供奉时用的桌子、香炉、烛台等等。墓的中间是留给后人用于跪拜的场所,左右两排分别陈设了很多座石头雕像,有动物、兵俑,还竖有碑文。张廷玉墓最底部的位置是享堂,用于张家家族族谱以及人物生平事迹典故的记录。
这座张廷玉的墓其实并不是完好保存至今的,早在*期间,它也未能幸免于难,惨遭了几乎毁灭性的破坏。之后由国家出资修整、重建了这座古墓,他才能保存下来,留存至今让我们能够看到。至1983年,该张廷玉墓正式列入文物名单。
张廷玉一生政路坎坷起伏,辅佐不同的皇帝遭受着不同的境遇,早期雍正对它的赏识,以及晚期受到乾隆的冷遇,他没能安享晚年,却在死后得到至高的殊荣。
康熙王朝张廷玉是谁演的
康熙王朝这部剧讲述了康熙帝的一生,从他青年时期到最后的驾崩,他遇到的人和事都完整地被拍摄出来。这部剧一经播出就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好评。张廷玉作为雍正时期受到重用的人,其实在康熙时已经开始了他的为官之路,并且受到康熙的褒奖。那么康熙王朝张廷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张廷玉在历史上初入仕途就是在康熙朝,但是一直没有受到重用,直到雍正登基,他才进入了国家的权力中心。而在康熙王朝这部剧中,显然不可能完整地复述他这么一个小配角的人生,那么康熙王朝张廷玉是什么时候出场的呢?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在这部电视剧中,张廷玉出场是在后期,即电视剧的第三十八集。在这一集中,康熙去巡视长城,索额图和纳兰明珠都劝说康熙重修长城,认为长城能够防守外敌入侵。但是康熙却认为防守外敌的主要功绩不在长城,而是在人,所以他决定永不修长城。张廷玉因为一句万里长城万里空的话引得康熙龙心大悦,立即提拔了他。
而张廷玉最重要的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十三集。在这一集中,张廷玉要运粮去漠北,在向孝庄辞行时,孝庄意识到自己和苏麻喇姑即将死去,就让张廷玉去找苏麻喇姑。希望能给康熙留下苏麻喇姑最后的话。而苏麻喇姑在给康熙写了一封信后,原本是要交给张廷玉的,但是最后却亲自烧掉了这封信,且让张廷玉转告皇上她的行为。但最终张廷玉什么都没说,让康熙和苏麻之间最后的联系都断了。
张廷玉的死因是什么
张廷玉一生政路坎坷起伏,辅佐不同的皇帝遭受着不同的境遇,早年雍正时期,备受赏识得到重用,可晚期由于得罪乾隆而屡屡碰壁受到冷遇,他没能安享晚年,却在死后得到至高的殊荣。然而作为政治待遇落差如此之大的一位大臣,张廷玉是怎么死的呢?
1749年,张廷玉已身处晚年,乾隆为了将其换掉,名义上假借其已是花甲之年,特许他每逢天气糟糕的时日可以不用上朝,实际上还特意找人代其职。张廷玉为人聪明得体,便主动提出辞职归乡,在得到乾隆同意以后他要求最后上朝一次。
最后一次上朝时,张廷玉进了了一份奏折,要求皇上能遵守先皇的承诺,保证其死后能进入太庙。乾隆虽然心有不满,但是同意了他的要求。谁知张廷玉得到承诺后没有亲自谢主隆恩,而是派儿子前去叩恩,这令乾隆火冒三丈,大肆指责张廷玉不懂规矩理法。张廷玉听闻后,次日便亲自进朝叩谢皇恩。
乾隆见状便明白定是有人走漏风声,于是借题发挥执意要追查该人,并借着这个名义指责张廷玉在皇宫中安插线人间隙,发展私党,于是将之革除爵位。
人倒众人踩,群臣见状便纷纷劝告皇上,张廷玉原是没有资格入庙的。但碍于先帝的承诺,乾隆并没有罢免他入庙的权利,而是将他免官,以工作赎罪。
次年,张廷玉借学生去世之名要求归乡,并主动提出放弃入庙的资格。乾隆认为他不识时务,非常时期还要回家,便通过审判罢免了他入庙资格。
1755年,张廷玉病逝,原本已无资格入庙的他,乾隆却一改常态,认为他一代老臣,使其进入太庙。
张廷玉的生平简介
张廷玉,清朝时期的大臣,辅佐过不同的君主,仕途起起落落,在不同时期遭遇不同的从政境遇,晚年因得罪乾隆未能安享晚年,但死后却得到入庙的殊荣。
张廷玉,又名横臣,安徽桐城人。1700年,中进士入官,在康熙年间入内阁担任学士、吏部副长官。
雍正继位后,张廷玉颇受赏识与重用,开始在政场上大显身手。他协理翰林院文章事务,晋升为礼部尚书,成为《世宗实录》的副主编。随后,张廷玉逐渐成为皇子的老师,以及乡试主考官。后由于其文笔写作深符皇帝的心意,又担任了《明史》的主编。
张廷玉做事聪明老练,思维谨慎周到,且文笔出众,才气尽显,因此深得雍正的宠信与提拔。国家大事上,无论军事还是政务,雍正都与之商议,参与决策,且当时国家的古书典籍也大都出自他笔下。1726年,张廷玉升为大学士,参与军务,着手改善军机制度。
雍正去世后,张廷玉受遗诏之令其死后可进入太庙。乾隆初期,张廷玉任总理大臣掌理事务,后年近花甲,逐渐不得乾隆待见,他深明皇上有意将他换之,便主动请辞。后张廷玉请求皇上保留其入庙之位得到允许后,未亲自进朝叩谢,受到怪罪,被削伯爵之位。后由于学生去世执意归乡,使皇上大怒,取消其入庙资格。
张廷玉于84岁病逝,死后乾隆改变态度,认为其一代老臣,仍使其入庙,成为清朝唯一入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后人是谁
张廷玉,作为清朝唯一死后破例进入太庙的汉臣,有一个弟弟张廷璐,也是历任三朝的大臣,学识丰富,是乾隆年间最被看中的提督学政,那么此外张廷玉在历史上还有哪些后代呢?
张廷玉有三个儿子,其中他本人偏爱长子张若霭,世袭其爵位,张若霭与张若澄均擅长书画、诗文,留下不少传世佳作,藏于全国各大博物馆,此外他还有一个儿子叫张若溎,也于朝中任职。
张若溎,字若谷,生于安徽桐城,与清朝雍正年间中进士入仕,被任命为兵部主事,后来调职为员外郎中,升为御史大夫、晋给事中,直至刑部侍郎,任左都御史。此外,张若溎还就任殿试读卷官以及乡试的考官,出任山东地区的提督学政,总管书库馆。七十四岁时,张若溎因生病辞官退休,十分长寿,去世时享年85岁。
除了儿子外,张廷玉在历史上还有一名著名的藏书家后代。张师亮是张廷玉的五世孙,字筱渔,家乡也是安徽桐城,于咸丰六年中进士入官,在江西南昌任丰城县令。张师亮偏爱收藏史书典籍,他的藏书阁命名为笃素堂、杨云石山房,其中他收藏的明清刻本最多,写本有各种杂稿、文集,其他还有各种经礼精品。除了藏书以外,张师亮还收藏各种各样的印刻以及多种手抄秘籍。如今藏于美国的明万历时期的文心雕龙刻本,里面就含有张筱渔氏手抄秘笈的印刻。
张家书香门第,家庭教育的氛围良好,因此多出人才。
鄂尔泰、张廷玉的命运
鄂尔泰和张廷玉都是雍正时期极其受到赏识与重用的心腹大臣,雍正去世前,特意表彰二人对朝廷所作出的贡献,为肯定其政治地位与价值,封二人死后可进入太庙。这显然雍正担心自己驾崩后儿子会迫害两位老臣以此来巩固君威,可谓是煞费苦心来保护两位大臣。
雍正本人对科举出身的官员并不感冒,他偏爱的几位大臣例如鄂尔泰、李卫都不是进士考入宫中,唯独张廷玉是个特例。张廷玉深识大体,做事情十分谨慎小心,思维灵活变通,且在修前朝实录时,删除了很多对雍正不利的记录,因此十分受到雍正的信任。
雍正年间,张廷玉升至大学士,并在军机处任第二把手,皇上优待于他,由于张廷玉自小生活清贫,对于皇上的赏赐十分感恩。而此时的鄂尔泰是军机首席大臣,二人皆有众多亲信在朝中任官,也吸取了很多官臣*。雍正注重打击私党,但由于过于重任鄂尔泰与张廷玉二人,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张廷玉为首的汉官党,以及鄂尔泰为中心的满官党,而二党也在明里暗中互相较量。
乾隆十年,鄂尔泰生病离世,乾隆一开始按照先帝遗旨使其进入太庙,后来为了打击其党,又以文字狱罪名将其移出太庙。鄂尔泰去世后,张廷玉汉官党一枝独秀,乾隆自然不能容忍,想方设法将其替换下来,得到张廷玉的主动辞官便同意。后来张廷玉由于入太庙的事情得罪了乾隆,被罢免入庙资格。
乾隆二十年,张廷玉因病去世,乾隆转变态度使其入庙,张廷玉也成为历史上唯一入庙的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