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有意把军校建在库伦 世上将无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开始后,孙中山考虑到从广州出兵到北京,需要经过长江天险,而列强在长江上有军舰,如果强行介入,将把北伐军一分为二,对北伐不利。
于是,孙中山曾有意将军校建立在蒙古库伦,便派蒋介石去苏联征求意见,而苏联已经把蒙古当作自己的*范围,坚决不同意。
没有办法,孙中山只好把军校建立在广州。如果苏联当时同意了,那么中国将无黄埔军校,而是将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库伦军校!
蒋介石带队前往苏联学习革命经验
1923年9月,蒋介石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由上海启程抵达莫斯科,对苏联进行为期三个多月的访问。
“孙逸仙博士代表团”由蒋介石任团长,全权代表孙中山行事。彼时正值苏联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社会各界都对苏俄给予同情和好感,纷纷向往去苏联学习取得民族解放的经验 。
孙中山选择蒋介石作为代表团团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蒋介石积极主动要求承担这一使命。蒋介石早年十分倾心苏联,在苏联革命处于初创阶段时便大为称赞。1918年7月,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在全苏“五大”上发表演说称“苏联将自愿放弃沙皇*在满洲攫取的一切财产及特权,恢复中国在那一地区的主权”这一宣言后,极大地振奋国内的知识分子,对国内政治极度失望的蒋介石在得知这一宣言后,倍受鼓舞,也更加向往去苏联学习。
1923年,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护法运动以失败的结局落下帷幕,国内仍是各派军阀雄踞一方的局面,苦闷之中的孙中山想要从苏联获取物质和精神援助。此时的广州革命*财政赤字严重,除了提高税率外几乎别无它法维持。而*内部更是派系林立,一盘散沙,孙中山下定决心重组*,组建自己的军事部队,因而派蒋介石考察苏俄党务及政治组织,并借此次出访与苏联探讨在北京西北及京畿地区进行军事行动的建议,即“西北军事计划”。
在当时的孙中山心中,特别希望在蒙古库伦建立一所军事学校,届时如果再次北伐时候,可以不经过长江天险,避免列强的干扰,更主要的是,在库伦建立军事基地后,全是陆地,路途又很近,便于开展军事行动。
苏联要援助孙中山
9月2日,蒋介石一行抵达莫斯科后,适逢社会党群众参与者集会,苏联人民在马路上广场上欢呼呐喊,高涨的革命情绪和自信大大振奋了代表团成员。随后,代表们参观了苏联的军队、工厂、博物馆、教堂、农场、村庄等等,蒋介石一行对苏联社会组织的严密性大加称赞。
蒋介石此时已经认识到军队对革命事业的重要性,因此将访问的重点放在军事方面。蒋介石一行先是参观了苏联红军以及各个级别的军事院校,仔细参观了许多先进的武器及飞机。随后参观了步兵144团,品尝了士兵们的膳食,参观了营房。
苏联军队中的政委制模式更是让蒋介石大开眼界。军队政委制即在部队中团长负责军事指挥上的事宜,而政治上思想上的指导则是由党代表负责,党代表参与主要事务,军中命令经其署名方能生效。这一方法在日后蒋介石任校长的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参观时,蒋介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大大称赞了苏联的军队和革命事业,声称要向苏联学习,由于太过激动,在演讲的最后声音颤抖几乎是吼出来的,士兵们也热情高涨,掌声多次打断了演讲,并在演讲结束后将蒋介石抬至车前,蒋介石此时可谓兴致极高。参观完144兵团后,蒋介石又参观了步兵第二学校、军用化学学校、高级射击学校、海军大学等,并且拜访了苏联军队的教练总监。
蒋介石此次还会见了很多苏俄*的高级官员。9月5日,蒋介石拜访了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9月7日,拜访了俄共(布)*委员会书记鲁祖塔克,并与其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会谈,鲁祖塔克为蒋介石等人讲述了苏联的革命历史。
9月9日,会见了苏联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斯克良斯基和红军总参谋长加米涅夫,分析了中国的局势,并与其商谈了关于在广州建立军校,苏联派军官指导的事宜,在11月13日再次会谈中得到斯克良斯基先建立50人班以作试验的回答。9月11日,会见了苏联军事院校总监彼得罗夫斯基,了解了苏联军队的组织状况。此外,蒋介石又多次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在库伦建立军校计划流产
与苏联商议“西北军事计划”是蒋介石此次出访的重要目的。1923年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林立混战的局面,而孙中山则一直希望能够铲除军阀*,建立真正*的*。关于平叛军阀,孙中山等人筹划了两条线路:一条是从广州出发,一路北上直至北京,即是北伐,但是路途遥远且困难重重。另一条线路则是在库伦(今乌兰巴托)以南地区以苏联红军模式建立军事基地,从库伦出发,只需经过张家口等地便可向北京直接发起进攻,即是南伐。相比北伐而言,路途简短而且在战略上很占优势,同时又能避开外国*盘踞的上海和香港。南伐即为孙中山等人1918年就开始筹划的“西北军事计划”,但这只是孙中山的一个构想,并未作出具体的书面计划,这一计划的顺利实施无疑需要苏联各方面的支持,因而,蒋介石一行要竭尽全力使得苏联方面能够同意“西北军事计划”。
蒋介石在首次会见斯克良斯基和加米涅夫时便提出“西北军事计划”,并作了详细的介绍,斯克良斯基和加米涅夫也详细讨论了这一计划的细节以及未来的政治状况等,并详细报告了这一计划。
蒋介石更是在会谈结束后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起草出《西北军事计划意见书》,详细地制定了此计划的具体方案,并在10月13日信心满怀地交给苏方。但这份意见书却遭到了苏方的“冷落”,苏方迟迟未作出答复。
11月11日,斯克良斯基和加米涅夫再次会晤蒋介石时才对“西北军事计划”作出答复,苏方认为孙中山和*目前应该深入群众做好政治工作,军事行动的条件并不成熟。蒋介石自然不肯轻易放弃酝酿已久的计划,又与苏方代表进行了多次谈论,但显然苏方是经过慎重考虑才否决这一计划的。蒋介石失望之极,却无可奈何。
苏方之所以否决“西北军事计划”除了考虑到中国国内军阀混乱,帝国主义横行的局面以及孙中山领导的*的实力之外,“西北军事计划”中,中方计划在库伦建立军事基地,也让苏方很是惶恐。苏方这一态度让蒋介石更加愤怒,想到自己出访之初的踌躇满志,如今却倍感失望。蒋在日记中说:“求人不如求己”,“各国都是考虑自己的利益,什么朋友啊、盟友啊,都靠不住。”
11月29日,蒋介石在极度失望中离开了莫斯科。
中国人在中国自己的地盘上建立军事基地,而作为邻国的苏联却不同意,这对孙中山和蒋介石打击很大。苏联之所以不同意孙中山在库伦建立军校,其主要原因是已经把蒙古当作自己的*范围,不许中国染指。
如果当时苏联同意了,那么中国历史也将重写,历史上不会有黄埔军校,而库伦军校将闻名遐迩。再者,中国又将多了一个名词,南伐。更主要的是,如果中国在库伦建立军事基地,那么蒙古也不会离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