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对匈奴王阿提拉的历史评价如何

阿提拉决战西罗马帝国要从野心勃勃的阿提拉早就对高卢和意大利的繁华富庶垂涎三尺说起。公元449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的妹妹和侍卫长私通被发现,皇帝瓦伦提尼安将她送进一个修道院软禁起来。生性风流的奥诺莉亚暗中写信向阿提拉求救,称愿以身相许。

阿提拉立刻向西罗马皇帝索要奥诺莉亚,并要求西罗马帝国拿一半的国土作为嫁妆遭到西罗马皇帝的拒绝。于是阿提拉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公元450年,阿提拉决战西罗马帝国正式开始,阿提拉集结匈奴军和被征服民族的仆从军50万人,向西罗马的高卢发动进攻。随着高卢名城一个接一个地陷落,阿提拉兵锋直指名城奥尔良。阿提拉大军对高卢北部的蹂躏震惊了西罗马帝国的所有蛮族,大家都意识到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与匈奴对抗。西罗马帝国的骑兵统帅阿契斯抓住这个同仇敌忾的良机,四处奔走。终于联合各蛮族建立起一个抗击匈奴的统一战线。当阿提拉屯兵奥尔良城下的时候,阿契斯的西罗马联军已经集结了50余万人,并正式向匈奴人开战。

强悍的西哥特人挽救了西罗马联军,年过六旬的西哥特王特奥多里克中箭落马,失去首领的西哥特入只出现了片刻慌乱,在王子托里斯蒙的指挥下迅速恢复了秩序。慌不择路的匈奴骑兵迎头撞上了左翼西罗马军团的盾牌防线,纷纷倒在标枪的攒射之下,阿提拉决战西罗马帝国也宣告结束。

阿提拉为什么不打中国

阿提拉在作为国王期间,侵略了无数地方,被历史学家定义为“上帝之鞭”。但是阿提拉为什么不打中国,地大物博的中国可是无数野心勃勃的统治者要侵略的对象。而阿提拉却退兵,最终死在了新婚夜,结束了传奇的一生,最终也没有远征中国。

阿提拉的民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野蛮的游牧民族,而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也很单一,他们的力量可能并不那么强大,但是他们擅长游击战,并且耐力非常好,所以常常进行远距离的突袭。所以说,匈奴虽然攻城做不到,但是掠地还是很有实力的。而他们进行侵略的原因无非也就是因为生产力过于低下而导致的粮食和生活用品的匮乏,他们需要侵略得到这些。而阿提拉不打为什么不打中国也无非是因为这个。

阿提拉退兵后,建立了帝国。帝国的生产力慢慢变强,粮食和生活用品的缺少问题也逐渐得到了解决,而远征中国,路途十分遥远,又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还要损害帝国的实力和生产力。而帝国停止战争后,面对即将到来安稳和平的生活,帝国人民应该也是十分期待的,这时候远征中国,也不符合帝国人民的期待,阿提拉如若为了报仇,又要驱使军队远奔中国进行突袭,未免也太得不偿失,不太理智了。而阿提拉为什么不打中国,是否也是因为还未来得及就离奇去世,就是一个未解之谜了。

阿提拉的历史评价

对阿提拉的历史评价呈现多端发展的姿态,在阿提拉死后,他的帝国便迅速瓦解消失,使得他在欧洲历史中更富传奇性。在西欧等地方,他被视为残暴及抢夺的象征,但是当然也有历史记载形容他是一个伟大的皇帝,尤见于古北欧的萨迦文献记载中。

对阿提拉的历史评价离不开对其相貌的描述,据记载,他身材矮胖,双肩很宽,短粗的脖子上长着一个硕大无朋的头颅,有粗硬的黑发和稀疏的胡须,鼻子扁平,一双黑眼睛锐利而阴鸷。这段描写让人觉得过分,但有一点毫无疑问,这肯定是一个东方人的形象,而且身高很矮。

匈奴人促成了欧洲历史发展的转折。他们把丛林里的日尔曼蛮子推上了历史舞台,并与后者一起如摧枯拉朽般地结束了罗马人的时代。最后一个匈奴王阿提拉被阴损的罗马人和野蛮的日尔曼人一致地称为“上帝之鞭”,表达了欧洲的恐惧和无奈。然而恰恰是匈奴人挥起了欧洲历史战车转向的第一鞭,这才是名附其实的上帝之鞭。执鞭者,就是阿提拉。

不过匈奴人力量的决定性的崛起还是来自阿提拉登基成为匈奴帝国的王之后。公元433年,27岁的阿提拉与他的兄弟布来达一同从他们的叔父罗阿斯手中继承了帝国的王位。436年,阿提拉谋杀了他的兄弟,独自君临帝国。与他的前辈们相比,阿提拉更具雄心,更富于侵略性,这是对阿提拉的历史评价呈现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