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白酒仅有3度 东吴南京皇帝文士爱喝酒

《金陵晚报》的“南京酒文化史考”的系列报道,今天来谈谈从楚国到东吴时期,南京先民的饮酒历史。和六朝、宋、明等朝代相比,这一时期留存至今的南京文物虽然相对不多,但也有一些与酒有关,记录了那个年代南京人和酒有关的故事。

楚国人酷爱饮酒

《史记》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国灭越。此前属于越国领土的今南京地区,从此归于楚国统治。楚国在石头山(据考证在今清凉山和四望山之间)设金陵邑。来自遥远湖湘地区的楚国文化从此也渗入到南京这边吴文化浸淫多年的土地。

据记载,楚国人爱喝酒,最典型的,是唐李白诗中“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中的那位“楚狂人”。此人即楚国著名的隐士接舆。唐代诗人王维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有这样的名句“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此句中的“接舆”指的是裴迪,说的是裴迪喝醉的事情,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这也反映了楚人爱喝酒的风尚。

南京曾现汉代饮酒耳杯

汉代人喝什么样的酒?据山东省社科院饮食史专家王赛时研究,汉代时,酒已经不再神秘化和特权化,而成为各基层都可以享用的日常品。汉朝所造酒的度数,只有3度而已。一部分汉代酿酒者把精力关注在制曲方面,想方设法提高酒曲的发酵能力,以求酿出度数更高的酒。由于汉代所造酒曲的发酵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汉代酿酒虽然用曲量大,但酿出的酒度数仍然不高。

根据王赛时的研究,汉代酒可能是翠绿色的,这是因为当时酒曲的微生物种群就是绿色的,当时的人们在培育微生物种群时不能保证酒曲的纯净。汉代还出现了各种香料酒,包括桂酒、椒酒、菊花酒等。这些酒都属配制酒,有的是直接泡制,有的是在制曲过程中就加入草药。在南京地区,也出土过汉代的饮酒器。记者查阅资料后得知,在属于汉代丹阳郡的江宁丹阳镇地区,曾发现过西汉的耳杯和漆碗。耳杯是带握把的小杯,长圆形,可用来饮酒,也可盛羹,两个耳朵(握把)为弧形,犹如两只耳朵。南京还发现过一只三足硬陶把杯,其外形和现在的杯子很形似,可能就是汉代人拿着直接喝酒用的。

东吴贵族的酒多如河流

汉代灭亡后,南京进入三国时代,以南京为政权中心的是东吴政权,酒,在东吴朝野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正史《三国志》的记载,还是小说《三国演义》的演绎,有东吴人士参与的重要宴会都少不了酒的身影。

赤壁大战前,周瑜举办群英会,喝酒装醉引诱蒋干盗书除掉心腹大患;刘备东吴招亲,连日饮酒,乐不思归;翻看《三国演义》,你会发现,书中爱喝酒的人士比比皆是。而作为东吴的首都,建业城(即南京)里举办的宴会上又怎么少得了酒。而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即位后,“凶暴日甚,酷溺酒色”,酒成了加速东吴亡国的催化剂。

《吴都赋》中多次提到“酒”,如“数军实乎桂林之苑,飨戎旅乎落星之楼。置酒若淮泗,积肴若山丘”,“鄱阳暴谑,中酒而作”,“里宴巷饮,飞觞举白”、“飞轻轩而酌绿酃,方双辔而赋珍馐。饮烽起,酹鼓震,士缱绻,众怀饮”等句子也与饮酒相关。这些语句指出了东吴皇室和官僚贵族豪饮暴食的奢靡生活,酒多得像淮水泗水一样。

当然,最终,酒也导致了东吴政权的灭亡。从出土文物可以看出,东汉的酒器更加讲究,在南京地区的一座东吴墓葬里发现过一个其青铜托盘,托盘上放置两只耳杯,正是一套饮酒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