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曾国荃 此人忠心耿耿却被朝廷误解

清朝中后期,曾国荃率领的湘军久攻不克太平天国首府,曾国荃用起了之前拿下吉安、安庆两城的办法,从天京南门外开挖地道,至十一月始成。

没想到,这次守城的太平军早有觉察,从城内对挖,即将穿透。曾国荃只得装药轰城,轰塌城墙十余丈,但“城身厚有八丈,火药仅轰塌外面三四丈而已”,湘军从护城河上搭浮桥越过,不仅未能攻入,还伤亡300余人。

曾国荃

相比较曾国荃的失利,早已自立门户的李鸿章却率领着淮军在苏南攻城略地,刚刚收复苏州,杀降数万,快意恩仇。曾九帅是个功名心极强的人,李鸿章的成功只能让他更焦虑,甚至肝气郁结。

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曾国荃派兵“剜挖城根,怎奈周垣迭石坚劳,巩入铁瓮,无从着手”,李秀成又在“城中遍地种麦,一至成熟之期,又延时日”。湘军的地道战被太平军的对挖战术所瓦解,正如在曾国荃幕府起草奏折咨札等重要文书的机要幕僚赵烈文在日记中写道:

贼守法甚谙,遥望官军所扎先锋垒之处,知其下有地道,即遥度其处,先从城内挖一直道透出城外,然后分头横挖暗壕。官军或三穴两穴并进,约其所占地面之宽狭为横壕,长短如其数以侯之,十不失八九。

地道战原本是曾国荃的致胜利器,“曾铁桶”也非浪得虚名。但是,城内的对手是李秀成,也绝非凡品!

曾国藩原本刻意安排曾国荃担任攻城主力,其目的当然是要将这不世之功归在曾家名下。曾国荃为了天京之战准备多年,就连援沪这种差事都推脱了,这才成就了李鸿章和淮军。

曾国荃久攻不下,朝廷也渐渐不满,发出了话里有话的上谕:

李鸿章所部兵勇攻城夺隘,所向有功,炮队尤为得力。现在金陵功在垂成,发、捻蓄意东趋,迟恐掣动全局,李鸿章岂能坐视?着即迅调劲旅数千及得力炮队前赴金陵,会合曾国荃围师相机进取······曾国藩身为统帅,全局在胸,尤当督同李鸿章、曾国荃、彭玉麟和衷共济,速竟全功,扫穴擒渠,同膺愈赏,总以大局为重,不可少存畛域之见。

抑湘扬淮,清廷的套路玩的好!

李鸿章

淮军即将介入的消息极大地刺激了曾国荃,他决定拼死也要拿下天京城!五月十五日,曾国荃把李鸿章决定出兵的咨文传示众将,并说:“他人至矣!艰苦二年,以与人耶?”麾下将领也说:“愿尽死力!”

湘人坚韧执着,令人感佩!

曾国荃的战术仍然是炸药破城,地道攻入,十六日黎明,湘军起在太平门、龙膊子一带猛攻城墙,掩护地道装药。午时,“城崩二十余丈,砖石飞落如雨,各军为石击伤数十名”,“烟雾塞空,蔽钟山,下半不见”。

太平军数千人拼死堵御,两军“鏖战三时之久”,太平军溃退。

湘军入城后,先攻占离太平门不远的城内高地龙广山,曾国荃登山指挥,兵分四路夺占全城。天色将暮时,湘军将天京城外城全部攻占。当夜,李秀成等率千余人着湘军衣饰,护持幼天王洪天贵福从太平门城塌之处突围而去,内城也为湘军攻占。

至此,作为太平天国都城11年之久的天京城为湘军攻占,天国覆灭。

天京攻陷之后,湘军进城,上演了古代中国常见的报复性行为,曾国荃幕府的赵烈文写过这样的记载:“闻各军入城后,贪掠夺,颇乱伍”,“中军各勇留营者皆去搜括,甚至各棚厮役皆去,担负相属于道”,“城中各军尚纷乱不止,兵勇互相掠夺,时有杀伤”。

湘军的*与抢掠行为也导致了一个流言的产生,就是说曾国荃掠走了洪秀全天王府的巨额财富,富可敌国!

关于曾国荃破城捞钱这些传闻,最早见诸于一些文人笔记,譬如写过《官场现形记》的李伯元曾经写过一本《南亭笔记》,说曾国荃在南京捞了一堆奇珍异宝:

曾忠襄为文正公介弟,攻金陵既破,搜遗敌,入天王府。……闻忠襄于此中,获资数千万。盖无论何处,皆窖藏所在也。除报效若干外,其徐悉辇于家。

李伯元是个小说家,写小说的,他又是如何知道曾国荃在天王府捞了那么多钱呢?无外乎道听途说罢了!

曾氏兄弟的幕友赵烈文在他的《能静居日记》中说过,(曾国荃)坐左右之人累之耳,其实子女玉帛无所与也!”曾国藩也说过:“吾弟所获无几,而老餮之名遍天下,亦太冤矣。”

赵烈文是 个耿直之人,他对于湘军破城的烧杀抢掠行为并不避讳,秉笔直书,所以他笔下的曾国荃应该更加真实一些。

曾国荃后来的宦途也是比较顺达,出任过湖北巡抚、陕西、山西巡抚,陕甘总督,两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要职。但是,从很多史料上看,曾国荃的经济状况并不好,甚至有负债的时候。

光绪元年,曾国荃在给家人的书信中,竟然说:用“余极撙节,大约今年可剩万五千两完账。借账完账,以无利之账清有利之账,以可久欠之账完宜即完之账。”

如此窘迫,当年获财千万应当是无稽传闻。

曾国荃是个功名心极强的人,强力立下不世之功,谤满天下也是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