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覆灭之谜 黄海海战未全军覆灭是奇迹

马幼垣先生指出,北洋水师中的两位管带(舰长)刘步蟾和林泰曾其实是真放洋、假留学,主帅丁汝昌更是骑兵转行且并未悉心求进,而日方司令伊东祐亨在战役中的指挥几乎无懈可击。在这种情况下,“北洋海军在黄海之役还未致一仗而全军覆没可算是奇迹”。

马幼垣教授是《水浒》研究的知名学者,在美国夏威夷大学执教中国文学二十多年。他的业余爱好是中国近代海军史,最近在大陆出版了《靖海澄疆——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新诠》一书。此书以细密的考证和详实的史料,对我们习见的中日甲午海战的一些看法痛加驳斥。

马幼垣先生指出,北洋水师中的两位管带(舰长)刘步蟾和林泰曾其实是真放洋、假留学,主帅丁汝昌更是骑兵转行且并未悉心求进,而日方司令伊东祐亨在战役中的指挥几乎无懈可击。在这种情况下,“北洋海军在黄海之役还未致一仗而全军覆没可算是奇迹”。那么,在他眼中甲午海战的中日军力对比,究竟是什么情况呢?

甲午海战在世界海军作战史上具有什么意义?

马幼垣: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海军经历空前大革新——机动力取代风力、舰壳由木质演为铁制、后装炮淘汰前装炮、来复线炮代替滑膛炮,各款速射炮、机关枪和炮、鱼雷以及鱼雷舰艇竞相争取承认和销路。种种前所未有的观念和工具涌现。若非从实际使用去求理解,单凭发明者、厂方、掮客之言必会导致虚浮失实的评价。究竟此等价格高昂的新玩意,功能是否确如所料?不待实战的考验是无法知道的。

中日海军较劲黄海之前,谈得上够影响力,值得后人研究分析的世界性海战只有1866年7月20日意大利和奥地利之间的利萨(Lissa)海战。双方所用的硬件设备还是旧多新少,说明不了刚登场的诸多新玩意的价值。虽则如此,各款新器械还是急速发展下去。差不多三十年过去了,详究实效的要求就越来越殷切。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战争是首次有机会细查这几十年的发展。因此那场拼杀刚过,欧美筹海人士便争相发表评论。

除了新器械的功能得到考察外,还有东亚新局面需要理解。晚至甲午前夕,中日两国虽尚未被欧美视为平起平坐的海军大国,但两国海军在战前十多年间的发展,早已不时引起国际瞩目,而且战前西方的一般看法多以为中国海军较日本海军强(“定远”、“镇远”两铁甲舰的特受注意是一大原因),岂料中国海军竟逢战必败,终至威海熸师,全军覆没。甲午战事的结果更促成日本明目张胆地推行其大陆扩展计划。这新局的出现自然是西方非留意不可的。

甲午海战可以说是中国民族史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对西方来说事故是短暂的。在十九、二十世纪交替的二三十年间,海军是发展最迅速的兵种,三十几年即以革新得面目大异。理解新装备和随而因应的新战术究竟功能如何,就成了持久存在、答案不断须更新的问题。

甲午过后不上几年,规模更大、战斗日期更长、涉及地域更广的1898年的美西战争(古巴和菲律宾两个遥隔的战场)和1904-1905年日俄战争(连俄国之波罗的海舰队也扯进东亚战事)便接连发生。随后的海战更迅速由平面战斗演为空平潜的立体战。甲午海战作为世界海军发展的参考材料仅维持了一段很短的时间,虽然在这时段里(特别是战役过后的一两年)讨论是够广泛和热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