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最早的使用者竟是张飞
我们先来说一下空城计的典故:《三国演义》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空城计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但世人只知道诸葛亮有个“空城计”,却不知张飞张将军也有个“空城计”,似乎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其实在《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并不是诸葛亮的独创,至少使用此计的也不可能仅诸葛亮一人,而其“始作俑者”应是张飞张将军。某种程度上讲,张飞的“空城计”比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要出彩,还要凶险,也更加高明。据说空城计最早的使用者竟是张飞,这是怎么回事?
却说当年,刘备与曹操激战于长坂坡,为掩护以刘备为首的*机关突围,张飞负责断后。曹操大军眼看将至,张飞情急之下,先是让随从的二十名军士将树枝拴在马尾上,于后面树林中来回奔跑,尘土飞扬,不辨真伪,造成大军压境的假象。然后,张飞上马,独自一人立于长坂桥上,面对气势汹汹的曹军,怒目圆睁,岿然不动。见曹军不敢上前,张飞三声大喝,一次比一次摄人魂魄,以至于最后一声大喊,将曹操身边夏侯霸震得肝胆俱裂,口吐胆汁,死于马下。
打仗从来讲究的是一个士气。见此情景,曹军惊恐,大军全线后撤,从而保证了刘备及其*机关的安全撤退。
细细琢磨,张飞此计与诸葛亮的“空城计”还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看起来有些戏剧性,其实也属人的正常反应。一是张飞名声在外,当年三英战吕布,让很多人见识了老张的手段,加之关羽曾对曹操说过“吾弟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人头,如探囊取物耳”。有此铺垫,曹操当然不敢轻易造次;二是曹操生性多疑,见张飞身后不远处尘土飞扬,以为那里定有伏兵,犹豫不前也在所难免;三是夏侯霸的惊惧坠马摧毁了曹军的心理防线。前两嗓子,曹军本已惊骇。最后一声,更如摧枯拉朽。就如胆小之人走夜路,战战兢兢的时候,突然有人喊出一嗓子,又怎能不让人为之恐惧呢。
从来兵败如山倒,局面一旦失去控制,大势也就很难扭转了。但张飞有幸成功,也属急来抱佛脚,没有办法的事。
论谋略,张飞当然不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但其心智绝对与诸葛亮有的一拼。张飞是一员战将不假,却绝非毫无谋略,反倒是独当一面的时候,张飞总能出奇制胜。不说别的,单是后来巴郡义释严颜、瓦口智取张郃,就绝不是平常武夫能做得出来的。
长坂坡一战,张飞的军事智慧已崭露头角,即便与诸葛亮的“空城计”相比也毫不逊色。想诸葛亮前有城池依托,后有二千五百兵士。而张飞却是独自一人,前无依靠,后无救援。只要曹操一声令下,张飞瞬间就会变成废人一个。如此看来,张飞的勇气和智慧的确值得称道,令人赞赏。
话又说回来了,此计虽好,却不可常用。如果故伎重演,不分对象,不顾实际,一味生搬硬套,定然必败无疑。就如诸葛亮的“空城计”,因为面对的主角同样是心思缜密的司马懿,用计才得以成功。这要是换做别人,诸葛亮装得再像,也断难有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