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南京 朱由检谥号是什么
崇祯皇帝是大明王朝的亡国之君,他在最后走投无路的时候,不得已在一颗古槐树下上吊而亡。崇祯皇帝上吊而死的那棵树,也成为了很多学者研究明朝历史的重要物件,可以说其历史意义不同寻常。说起崇祯皇帝上吊的那棵树,就不得不说一说古人对于树的定义了,很多古人都认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显然崇祯帝选择在树上上吊身亡,也希望在百年之后不再继续今生的遗憾。
崇祯帝上吊的树可以说饱经了岁月的雕琢,早在清朝年间,那棵树就被顺治皇帝成为“罪槐”。在顺治皇帝眼中,崇祯帝的死自然是因为那棵树,因而将其赐名为“罪槐”。既是因为这棵槐树害死了崇祯帝,同时也希望这棵树能够成为大清朝的警示语,时时刻刻警醒着大清王朝。相传,崇祯皇帝上吊的那棵树曾经还遭到*,清朝之初其被沉重的铁链牢牢锁住,后在八国联军侵华之时铁链被偷走而成为文物。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的爆发,很多激进的思想开始流行,很多人民开始对这棵槐树进行扒皮,最终也导致了这棵树枯死。*之后,历史学家意识到了这棵槐树的重大意义,于是开始在崇祯帝自缢之处移植了一棵古槐树。
崇祯帝上吊的树,其实也就是十分普通的槐树,但是由于人们对于封建思想的迷信,曾经闹出了很多的笑话。如今看来,那棵树已经不仅仅是一棵寻常的树,而是一个划分两个时代的标志。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谁的儿子
朱由检历史上称之为崇祯皇帝,因为其一生具有悲剧性色彩,同时又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因此在历史上非常的有名,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有朱由检的身影。朱由检是谁的儿子?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明熹宗朱由校是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检的哥哥,朱由校去世之后,因为其儿子都早夭,于是将帝位传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朱常洛一共生育了七个儿子,但是除了朱由校和朱由检之外,其余的儿子都不幸早早夭折了。朱由校1605年出生,1620年登上皇位,1627年就去世了,去世的时候年仅22岁,没有儿子来继承明朝的王位。朱由校的英年早逝,使得朱常洛仅存的第五子朱由检被推上皇帝位,成为了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朱由检在其哥哥朱由校登基不久之后的1622被封为信王,封建王朝的王位承袭*是父死子继,所以朱由检本来是没有继承王位的可能性的,但是不幸的是作为皇帝的明熹宗儿子们都早夭,没有王位继承人,明熹宗去世之后信王朱由检就成为了王位的唯一继承人,于是朱由检登上了皇位,当时的朱由检仅有17岁,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
朱由检登上皇位是由于朱由校没有儿子继承王位,而朱由检作为朱常洛唯一幸存的儿子接替了哥哥的王位。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南京
崇祯皇帝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在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时候,崇祯皇帝选择了在北京的煤山上自缢身亡。其实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前很多大臣都主张迁都南京,如果能够迁都南京可能明朝还能够存续很长一段时间,是一项不错的选择。那么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呢?原因有二。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崇祯皇帝做不了是否迁都的主。表面上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许多关于国计民生的大事都得依靠内阁的“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权力也要受到内阁大臣们极大的限制。可以说,明朝每一项政治措施都在内阁票拟的控制之下。越到明朝晚期,皇帝手中的权力越弱,皇帝甚至已经变成了退居幕后的国家最高统治者,而行政权已经几乎完全落在了内阁和六部的手里。所以,要迁都,就必须取得内阁和六部众官员的同意,崇祯皇帝做不了迁都的主。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的第二个原因是崇祯皇帝是一个非常注重名声的皇帝,也是一位非常想要有作为的皇帝,崇祯皇帝不想被人冠上逃跑的名声,同时崇祯皇帝也存在着侥幸的心理,希望这一次也可以像以往清军进攻北京城一样有惊无险。
总而言之,崇祯皇帝不迁都的理由一个是客观方面的,也就是大臣们的反对,崇祯皇帝个人不能完全的做主,同时主观方面崇祯皇帝不愿意被人认为是一个逃跑的皇帝,并且对于守住北京城存在着幻想。
朱由检谥号是什么
朱由检是明朝的末代君主,是一位悲情皇帝,朱由检的一生可以用“无力回天”这四个字来概括,朱由检在国破家亡之际选择了在北京的煤山上自缢身亡,朱由检谥号有两个,一个是清*为其上的谥号:“大明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另一个是南明为其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朱由检谥号代表了清*和南明小朝廷对朱由检一生的评价。清*为朱由检上的谥号简称为“庄烈愍皇帝”,“庄”的意思是朱由检死于原野,这一点是符合朱由检的死亡方式的。“烈”的意思是有功安民,秉德遵业,圣功广大,业成无兢等,从崇祯皇帝的一生来看,崇祯帝勤于政务,励精图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以说有功安民,也可以说是圣功广大。“愍”的意思是在国遭忧,遭遇兵寇之事,祸乱方作,使民悲伤等,这一字对于朱由检来说是相当的贴切的,因为朱由检在位期间大明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关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关外大清王朝觊觎中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这个“愍”字来评价朱由检是实至名归的。从大清给与朱由检的谥号来看大清对于朱由检的评价是相当的高的。
南明给与朱由检谥号为“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这个谥号中的“懋”字意思为以德受官;以功受赏。“孝”字的意思为几谏不倦,践修世德,德通神明,继志成事,教刑四海等,“烈”字的意思与大清给与上相同。从南明给与朱由检的谥号来看,南明对朱由检的评价比大清更高一些。
总而言之,从朱由检谥号来看,无论是南明还是大清都认为朱由检并不是一个昏庸之辈,而是一位相当有作为的皇帝,只是生不逢时,造就了其悲剧命运。
崇祯皇帝是一个昏君吗
崇祯皇帝是大明的亡国之君,一般来说大多数的亡国之君都是非常昏庸的皇帝,正是因为其昏庸所以才导致了王国的灭亡,崇祯皇帝是昏君吗?所有的史学家都认为崇祯皇帝不能称之为昏君,因为崇祯皇帝在位期间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只是明朝的积弊实在是太深了,崇祯皇帝无法力挽狂澜才导致灭亡。
崇祯皇帝是昏君吗?崇祯皇帝不是昏君。崇祯皇帝继位之初就开始了大力的整顿朝局,首先剪除了魏忠贤阉党,其果断和雷厉风行令人拍手称快。并且崇祯皇帝在位期间特别的勤政,真的可以说的上是“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早”,崇祯皇帝殷殷求治。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同时,他平反冤狱,起复天启年间被罢黜官员。全面考核官员,禁朋党,力戒廷臣交结宦官。同时整饬边政,与前两朝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并且在个人生活上崇祯皇帝崇尚节俭,也不好女色,几乎没有任何的不良嗜好,从崇祯皇帝的所有行为来看,实在是不能说崇祯皇帝是一个昏君。
既然崇祯皇帝不是昏君,而且勤政爱民,那么明朝为什么会在崇祯的手里灭亡了呢?明朝之所以有崇祯这么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还难免灭亡的命运,完全是因为明朝的积弊实在是太深了,史学家一般认为明朝走向衰亡,并不是一朝的昏庸所致,明朝的万历皇帝怠政三十年已经注定了明朝逐步的走向灭亡的命运。崇祯皇帝虽然是有所作为,但是崇祯皇帝的能力却无法做到力挽狂澜,明朝的灭亡是崇祯的能力所限,也是明朝的腐烂已经达到了根部所致。
总而言之,崇祯皇帝不是一个昏君,只是一个时运不济的皇帝,接手了那么一个烂摊子,自己的能力又有限,无法做到力挽狂澜而已。
朱由检魏忠贤的故事
朱由检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魏忠贤是朱由检前任皇帝明熹宗时期得势的一位太监,后来明熹宗去世之后朱由检魏忠贤二人成为了君臣。朱由检登上皇位的时候年仅十七岁,魏忠贤到朱由检做皇帝的时候已经是权倾天下,即使是作为皇帝的朱由检一开始也奈何不了魏忠贤。
朱由检魏忠贤之间的斗争从朱由检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魏忠贤对于刚刚继位的这位小皇帝拿捏不准,但是他希望这位小皇帝是一个昏君,他希望这位小皇帝只要吃喝玩乐就好,那样权利仍旧可以掌握在他的手中。于是他送给朱由检四位绝色美女,并且在每位美女的身上放了催情迷香,但是却被朱由检搜了出来,之后魏忠贤想了种种办法让希望能够引导朱由检做一个不理政事的皇帝,但是都失败了。
朱由检非常的明智,他知道魏忠贤的*盘根错节,想要除掉他是不能着急的,弄不好会伤到自己,于是他在静静的等待着机会。朝廷中的大臣们都在想着能够自保,而魏忠贤的集团内也存在着矛盾,在这种形势之下,机会终于来了,1627年10月13日魏忠贤的党羽御史杨维垣上疏弹劾崔呈秀,而却大力的美化魏忠贤,而崔呈秀是魏忠贤门下五虎之一,于是朱由检趁机免除崔呈秀的兵部尚书一职,令他回乡守制。这一举动掀开了倒魏的大幕。敏锐的官员们觉察到政治局势的动向,于是揭发和弹劾魏忠贤的奏疏开始接二连三地出现。
十月二十六日,海盐县贡生钱嘉征上疏攻击魏忠贤十大罪状。朱由检命令太监当着魏忠贤的面宣读了钱嘉征的奏疏。魏忠贤于是在第二天请求引疾辞爵,得到朱由检的允许。十一月初一日,朱由检将魏忠贤贬往中都凤阳祖陵司香。魏忠贤于是带着卫兵1000人、40余辆大车浩浩荡荡地向南去了。这一举动再一次刺激了朱由检,一个戴罪的宦官竟然还敢如此跋扈,朱由检下了一定要杀死魏忠贤的决心。很快朱由检下了一道谕旨,命锦衣卫旗校将魏忠贤缉拿回京。魏忠贤看到大势已去,十一月初六日,在旅店中自缢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