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七夕相会 被套牢千年的中国式爱情悲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阙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笔下描写“七夕”的《鹊桥仙》无疑表明了古人的爱情观。这阙词中有两句画龙点睛之笔:一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词说的都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更是将这种爱情观发挥的淋漓尽致:“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杨贵妃即便香消玉殒了,唐玄宗李隆基也要把“七夕”这一天当情人节来过。那么,这古人追求的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的爱情最高境界真的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爱情幸福吗?“七夕相会”究竟是爱情的喜剧,还是爱情的悲剧呢?
秦观的《鹊桥仙》这阙词中所说“鹊桥”无疑就是千百年来流传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其实,牛郎织女的故事本来就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南朝的《续齐谐记》中说,“七月七,织女渡河,诸仙悉还宫”。这就是说,七月七,这个织女渡河与牛郎的相会日,是王母娘娘亲自制定的规矩。王母娘娘因为门第观念,让神仙出身的织女和出身寒门的牛郎不能过上团圆的夫妻生活,只让他们每年在“七夕”这一天见上一面。于是,牛郎织女长期的两地分居,一年一度才能相会一次,如果是凡人,坚持上十年会愁白了头发,这无疑就是对青春和生命最痛苦的摧残。然而,更悲惨的是牛郎和织女是永远都不会老的,所以这悲惨的爱情生活还会年复一年的持续下去,他们要经受着天长地久的相思折磨,无穷无尽的岁月沧桑。
但是,在古人的心目中,一年一次,即便数年一次能与情人相会,便是最伟大的爱情了,除了牛郎织女七夕相会这一典型的事例外,还有烟花苏三受尽百般折磨、万种苦痛的迟来爱情,相府千金王宝钏忍受十八年风霜雨雪的寒窑苦等。她们都是因为门阀观念作祟而备受爱情折磨的苦命女子,而当她们终于历尽千辛万苦、苦尽甘来之时,再美丽的容颜也已经留下了岁月的风尘、人间的沧桑,再坚贞的爱情也会变得十分脆弱,再美的爱情在时间面前也会逐渐褪去华丽的外衣。尤其是相府千金王宝钏,仅仅与丈夫薛平贵相会十八天后就撒手人寰了。可见,红尘男女的一次相会需要付出的是多么惨痛的代价!
再说被称之为古代冲破门阀观念、追求坚贞爱情的楷模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是何等的潇洒?深夜携手私奔是何等的浪漫?才子佳人的结合又是何等令人倾慕?然而,当司马相如离家进京做官之后,在那些聚少离多的日子里,这种坚贞的爱情便变得十分脆弱了起来。于是,卓文君无奈地写下了流传于世的悲愤的《白头吟》。
司马相如离家后,在长安以一篇《上林赋》深得汉武帝刘彻宠幸,被封为郎官,一时春风得意,意欲纳茂陵女为妾,卓文君无法忍受,悲愤至极便写下了《白头吟》,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卓文君哀怨的《白头吟》和凄伤的《诀别书》,使司马相如大为感动,想起往昔恩爱,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并给文君回信:“诵之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此后不久相如回归故里,两人安居林泉。于是,卓文君这首《白头吟》就成为引起国人怜惜和共鸣的爱情情感的千古佳话。
在传统的爱情观里,两地相思是爱的主旋律,聚少离多是爱情的最高境界,他们相信,只有这样,爱情才能幸福,爱情才可能永不褪色。然而,他们却忘记了这样的爱情的背后,需要付出多少艰辛和痛苦的代价。
但是,这种被千百年来门阀观念套牢的爱情,因为女郎织女的一次“金风玉露”,而成为红尘男女倾慕的浪漫。而在千百年后得现实生活中,豪车华宅再一次套牢了万千拥抱陌路、寻找爱情红尘男女。无论是“七夕”还是“情人节”,都是给当代中国红尘男女的一个温柔的浪漫借口,就像从腰包里掏出的最后一张钞票,七夕的浪漫已被榨取殆尽,成为了中国式爱情的困局。是什么放逐了红尘男女坚守的爱情?又是谁让红尘男女苦苦寻找流浪的爱情?从两情相悦到花前月下,人们脚下的路为什么越走越长,脚步为什么也是越发的沉重?
当古代人们的爱情遭遇门第的套牢:王母娘娘不同意婚事,只因天上地下,门户不当,热恋中的情人只好借一年一度“七夕相会”来寻找爱情生活的慰藉;而当爱情遭遇现实豪车华宅的套牢:即便牛郎再努力,也只能望“织女”兴叹,于是,只好借一年一度的“七夕”来寻找流浪的爱情,寻找早已被放逐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