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故事 袁隆平谈转基因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一生都在与水稻打交道,他发明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更为全世界温饱问题做出巨大贡献,网友们更是亲切的称呼他为“稻圣”。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故事

从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技术以来,整整半个世纪过去了。他和团队培育的稻种被称为“超级种子”,不仅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更以温暖无私的中国形象走进了40多个国家。

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技术,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中国是具有开创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hank 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

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在中国中国是具有开创性的,不过并非世界首创,日本新城长友在1965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于生产。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

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1971年至今,他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袁隆平谈转基因

袁隆平今天在京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就“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问题,用流利的英文发表了演讲。演讲之后,在回答中国经济网记者提问时表示:“我的观点讲了一千遍,转基因是好是坏不能一概而论。”

在袁隆平看来,用来提高产量的转基因食品问题不大,但对用来抗病虫的转基因则要特别谨慎。

袁隆平说,现在有些转基因的食品,比如大豆,每年进口几千万吨,大家都在吃。我们现在正在把玉米的基因转到水稻上面来,目的是提高它的产量,这类转基因是可以吃的。但另外一些转基因是抗虫抗病的,这来自一种毒蛋白基因,虫子吃了要死,那么人吃了会怎么样呢?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对于这类抗病虫的转基因食物,我们要特别小心,要反复做实验,在科学上证明它没有问题,才能够投放市场。“我的观点就是这样的,从来没有变。”袁隆平强调。

袁隆平在与中国经济网记者单独交流时表示,为了科学要有勇于冒风险的人。他说:“我愿意吃转基因食品,来做这个实验,但是问题是我已经不能生育下一代了。如果有人自愿做实验,吃转基因食品,看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会不会受到影响。那样的实验做了,如果证明都是健康的,那才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