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司马错真的是被赐死的吗
司马错司马迁
很多人不知道,说难道司马错和司马迁有关系吗?有,关系还不一般。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
司马错剧照
司马错是战国中期秦国的名将领,在秦国的历史上,司马错和白起两个人作出了突出贡献,司马错的主要功绩是为秦国三征巴蜀,因为他的坚持,巴蜀成为秦大后方郡县,为秦国疆域的扩展,百姓的富足提供了帮助。
司马错是整个司马家族在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尤其对司马迁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突出祖先的丰功伟绩,司马迁在《张仪列传》的表述中,将司马错的功业生动具体的记录下来,对于司马错和张仪的“伐蜀论”双方争执的焦点更是,毫不保留的记录。
当时的秦惠王在是否要先灭蜀国的问题上拿不定主意,秦惠王在经历商鞅变法后,国力逐渐强大,想要一统当时的动荡局面,张仪主张直取*,可以挟天子令诸侯。司马错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秦国还只是小国,领土也不够大,只有先打下蜀国,才有可能让国家富强拥有与六国抗衡的能力。
其实司马错的计划在当时几乎天衣无缝,一来蜀国本来就国力不强加上内部动乱,很可能不攻自破,这样也不会受到世人的谴责,名利双收却又不费半点兵力,这正是冉冉升起的秦国最需要的。秦惠王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强化了国力,为统一六国打下基础。
司马迁也对自己祖先的故事非常感兴趣,祖先的雄才大略很早就在司马迁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司马错也成为了年幼时期司马迁的精神楷模,时刻激励着司马迁要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司马错和张仪
司马错和张仪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两人共同帮助秦惠王,虽然不时有意见不和,但二人合力为秦国在国力的富强,军事实力的增强,百姓民心的拉拢上都有建树。
司马错张仪
但是两人的境遇却有所不同,张仪是纵横家,纵横之术讲究对战局上的全方面统领,张仪作为连横派的代表,受到统治者重视,导致张仪在游说诸侯国的时候,多少能被认可。为了瓦解合纵,张仪曾经到处游走,推广他的连横思想,只有连个强者,远交近攻,从*向地方扩张,才有可能让六国诚服,从而完成统一。
而司马错的用兵特点,就是战略上的谋略高深,之所以敢大胆的质疑当时受统治者看好的张仪关于攻打韩国收复三川的说法,就是因为司马错一眼看到了其间的利弊,而且得出了得蜀即可得楚的果断推测,他目光深远,战略眼光独特,被秦惠王赏识。
当别人都在为如何在秦国统一六国后如何出人头地而大动干戈的时候,只有司马错坚守蜀国这块土地,虽然在当时没有好名声,可后来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长远。司马错帮助秦国消化蜀国后,秦国国力大增,成为至商鞅变法后秦国又一质的飞跃。
但是司马错也是不幸的,秦惠王是一位喜欢纵横学派的君王,所以他自己得不到重用,除了攻蜀,秦惠王大部分决策都出自张仪。而接下来的秦昭王又是个勇武之人,所以司马错和张仪都被晾在一边,之后的白起等年轻人登上历史舞台,司马错也就郁郁而终。
司马错为什么被赐死
司马错为什么被赐死呢?司马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秦国大将,历任秦国三朝大将,为秦国的*立下汗马功劳,不仅带兵消灭蜀国,又率军伐魏,夺取魏国六十一城,之后还带领将士伐楚,夺取了楚国的黔中郡。这样一个伟大人物又怎么会被赐死呢?
司马错剧照
司马错,也就是司马迁的前辈,效忠过三代秦国国君,司马错一生都奉献给了秦国,不仅仅是请军打战,还是建议如何作战等方面,司马错的军事战略和军事能力都有其过人之处,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司马错将蜀国、魏国、楚国打得落花流水的战役。那么这样一代忠诚,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赫赫战功的人怎么会被赐死呢?
其实事实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历史史料记载上根本就没有司马错被赐死的一些记载,也没有他生卒年的资料。整整三十六年的征战经历,向大家阐述着司马错的一生,如果要分析司马错的死因,估计只有两种。
其中一种按照司马错的年龄推算,经历了三代秦国君王,征战三十六年,也就是说他的年纪应该不算小了,而且古时候人的寿命本来就不长;而另一种按照司马错对国家的贡献来看,三朝元老,没有过篡位谋权的想法,多年来相安无事,可见并没有惹怒秦国的国君,因此也不可能被赐死。因此,司马错最终的死因不是老死就是病死,再无其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