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为什么被称为书圣 王羲之代表作品是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与“圣”字联系上的可谓是寥寥无几,圣人孔子,诗圣杜甫,医圣张仲景。而王羲之则被尊为“书圣”,在书法艺术史上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发展之全面,可谓是空前绝后。王羲之,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长隶书。他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星空中一颗最明亮的星星。他出生于一个世宦世家,字逸少,原籍山东琅琊临沂,后南迁居于会稽山阴,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

魏晋时期,不仅是人的觉醒时期,也是艺术精神的自觉时期。王羲之自幼师从书法家卫夫人,得其精华,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从而一改汉魏质朴的书风,被后人誉为“书圣”。并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为“二王”。

王羲之对中国书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的书法艺术开一代之风气,树百代之楷模,受到当代和后代书法家的膜拜。

王羲之出生名门,又少有美誉,自然有名士脾气,其不欲为朝官,其实就是因为不愿在皇帝及公卿面前受拘。他又好服食养性,做了会稽的行政长官后,因其地多有名山佳水,于是,王羲之就打算终老会稽了。他与当时各名士名僧们游山玩水,吟诗作赋,清谈饮酒,十分畅怀。

东晋有一个习惯,在每年阴历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稧”。

晋穆帝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书圣王羲之和他的好友孙绰、谢娄,还有他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等社会名流四十多人,来到了会稽山阴,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绍兴西南三十里的兰渚山的兰亭。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一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不朽名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而成为了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的园林。

《兰亭集序》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快乐心情,同时也抒发了王羲之感慨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情绪。

文章写得清新朴素,语言简洁雅净,铿铿有致。首一段,王羲之写出了宴集的时间、地点和缘由,主要写兰亭集会上的欢乐之景。他看到的是山栾滴翠,千岩竟秀,清泉荡漾,万壑争流,草木葱茏,若云蒸霞蔚。崇山峻岭,茂密的林木,修长的翠竹。还有湍流股股的清泉,上下天光映照其间,感受到的是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植物的馨香气息。

面对这大自然的无边美景,时贤名士,长幼不等,列坐水滨,流觞曲水,谈玄啸咏,饮酒赋诗。虽然没有丝竹管弦音乐的演奏盛况,但是一杯美酒在手,一句佳句在喉,也足以使人畅叙这清幽的情怀。抬头仰观宇宙的宏大,俯身观察万物品类的繁盛,纵目游观,驰骋胸怀,足以让人开动所有感官,享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博大慰藉与慈爱,真是心旷神怡,其乐融融。

据说,《兰亭集序》正是王羲之在酒意正浓之时所作,那天他晃晃悠悠地站起来,走到案前,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作序一篇。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它是王羲之生平最好的手迹。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他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不可能再超越它了。

《兰亭集序》这篇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无论笔法】结构、姿态,都达到了最完美的境界。短短三百余字,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兰亭集会之欢情与死生的感受。语句駢散结合,错落有致,简洁流畅,朴素自然,为后世所称道。王羲之“书圣”的美名,注定是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精神之灯,照耀并激励着源源不断的后来者。

《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奇迹,其卓绝的艺术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用笔精巧炼达,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巍然成大家风骨。笔势优美娴熟,娟秀中蕴疏狂之气,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面对这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我们可以感到在点划笔墨之间,所流淌出来的清逸潇洒之美。王羲之的这篇书法作品,所显现的历史文化氛围,使我们感受到魏晋风度中所包含的宇宙般的深情,以及王羲之人生态度中的人格目境界。王羲之的大名及《兰亭集序》的绝世精彩,使得不少舞文弄墨,酷爱书法的士大夫们,对这件珍品朝思暮想,心驰神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集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

《兰亭集序》的摩本及翻刻本很多,最著名的要数《定武兰亭》与《神龙兰亭》。在古代,一般学书者,无法看到宫廷中的摹本手迹,皆以传为欧阳询摹木刻本的《定武兰亭》为第一刻本。今人所见,皆为《兰亭集序》临摹本。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除《兰亭集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娇若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

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大书法家,1990年以来,由*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

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在洗砚池的北面约10米,即是高出地面2米的晒书台,为当时王家晒书之处。晒书台北面约10米处,有五间仿古建筑,占地约200平方米,为后人修建的琅琊书院。

故居内陈列着有关王羲之的文献资料,以及他的书法拓片。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

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以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公元350年,王羲之出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这使他与绍兴结下了不解之缘,《兰亭集序》使兰亭成为千古书法圣殿。绍兴老街古弄的许多故事也与有关。甚至王羲之死于绍兴葬于绍兴境内,绍兴成为王羲之永远的情结。

书圣故里历史街区,是一处随时随地可以闻到笔墨芳香的地方。题扇桥、躲婆弄、笔飞弄、戒珠寺等等,很多历史遗存都和王羲之有关,也就是与中国书法艺术文化有关,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相传,笔飞弄是一条古老的小弄,弄为南北走向,长仅230米,为王羲之居住之地。当时有一位商人,想用王羲之的字装饰门面,但被拒绝。就想办法想到了王羲之邻居的身上。几天以后,这位邻居老妇人怀抱着一只大白鹅来到王羲之家。王羲之天性爱鹅,一见送来大白鹅,异常欣喜,最后以书法相赠。当那个商人拿着王羲之所写的字,从邻居家走出来时,恰好被王羲之看见,这使他很懊恼,决定今后再也不写字了。于是一把抓起那支飞狐笔,向书桌上一掷,不料,那支笔却从桌上弹起,穿过窗纸,沿着窗外弄堂飞走。从此,后人就叫它笔飞弄。

相传,王羲之有两大爱好,一是爱鹅,二是癖珠。一天,王羲之正在玩赏一颗宝珠,刚好有一位僧人前来造访,王羲之就把珠子放在了桌上,与僧人攀谈起来。其间,王羲之出去见了一会另外的客人,回来后却发现珠子不见了,于是就怀疑为僧人所偷。虽然没有明说,但脸上流露出鄙夷之色。僧人无端遭之不白之冤,回去后郁郁而死。后来,家人在杀鹅时,在鹅肚子里找到了那颗宝珠。

王羲之知道后,悔恨交加,从此戒绝了玩珠之癖,并且退舍为寺,亲自把持山门,以赎前愆,这就是戒珠寺的由来。

另外,发生在题扇桥上的王羲之为老妪题扇的故事,等等这些传说虽然无法令人确信,而且掺杂了民间对于书圣市井化、世俗化的理解,但这毕竟为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增加了传奇色彩。这就是这些传说千古不灭的神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