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姆昌德 爱国主义精神却遭到殖民当局的压制
普列姆昌德简介中指出普列姆昌德,英文名是Premchand,出生于1880年逝世于1936年,印度作家。他在印度有印度小说之王的称号,中国的出版社从1953年开始编译他的小说,已经出版发行的小说和文章达到10多种。
普列姆昌德像
他生于印度北方邦贝那勒丝的拉莫希西村,原名叫做滕伯德·拉伊。自5岁开始在农村旧学校学习,他会说波斯语、乌尔都语,后来进入比较正式的学校开始读小学。他从此一面学习,一面为了补贴家中的开支从事家庭教师的工作。19岁时他进入公立学校教书,之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并通过不断自学和考试获取学士学位。1921年他因为接受了甘地的不合作运动而辞职,之后来到家乡的一所私立学校教学。之后专门进行文学创作,先后进行过《荣誉》、《时代》、《天鹅》和《觉醒》、《甘美》等杂志的主编工作,自己成立了智慧之神出版社。
普列姆昌德简介还提到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印度的农村中度过,亲身经历和目睹了西方殖*义侵入之后,印度农村的种种变化,他比其他文学家更为了解农村中的各阶层的生活,深知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于农民的命运和农村的命运都有极大的同情与关心。在1936年4月主持印度进步作家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这就是普列姆昌德简介中的主要内容了。
普列姆昌德的作品
普列姆昌德是印度著名的小说家,在印度国内,他有“小说之王”的美誉,堪称是印度小说的第一人。普列姆昌德的作品大多以印地语写成,受到甘地的影响很深。他一生共计创作数百篇短篇小说和15部中篇、长篇小说,其中有超过10本以上的作品如今已经被译成中译本,在中国内地发行。普列姆昌德的作品中,比较著名的有《戈丹》、《舞台》、《服务院》等。
《戈丹》的封面
《戈丹》是普列姆昌德耗费了数十年时间写成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是他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个新高度。小说主要通过农民何利的遭遇,来表现当时印度农村剥削制度以及教会对劳苦大众的压迫。何利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通过赊账买到了一头奶牛。在他生活的当地,奶牛是富贵的象征。他的弟弟希拉嫉妒他买到了奶牛,就想办法把他的牛毒死。何利为了掩盖弟弟的罪行,以及奶牛死去后的负面影响,他又通过借高利贷来贿赂警察。此后,他的儿子和一个名叫裘妮娅的寡妇相好,裘妮娅因此怀孕,何利将她接到自己家里来住。但是根据当地的风俗以及教会的规定,他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教规,因此他不得不又通过高利贷来贿赂教会。这样一来,让何利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他不得不依靠做帮工来维持生活。当他还清了债务,终于积赚了可以买到一头奶牛的钱后,他却不幸去世。根据教会的规定,人死后,需要举行一个名为“戈丹”的仪式,仪式中需要一头奶牛来祭祀。于是,何利辛苦了一辈子赚来的奶牛钱,又被当作祭礼的形势花费掉了。
普列姆昌德的成就
普列姆昌德是一位印度印地语的作家,他从事过教学工作,办过出版社,一生共计创作过数百部小说,其中15部长篇小说,被后人誉为“印度的小说之王”。
普列姆昌德的照片
首先,普列姆昌德的成就表现在他的创作上。根据统计,普列姆昌德一生创作的短篇小说有三百余部,其中还有不同形式的论著、电影剧本、儿童文学和翻译作品等。在这些作品中,其中有15部是长篇小说,其中2部未完成。相对于落后的印度文学界来说,普列姆昌德的作品数量,堪比欧美的许多大文豪。
普列姆昌德的作品受到甘地的影响很深,包括他个人也深受其影响。甘地的“非暴力合作”思想,成为了普列姆昌德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主题。他本人原先是在印度担任教务工作,因相应“非暴力抵抗”的影响,此去公职,开设了出版社。因此在普列姆昌德的小说中,对当时印度社会的矛盾也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但在批判的同时,他又奉行改良主义,因此他的思想往往比较温和。
普列姆昌德的成就除了在文学和思想上,还表现在其爱国主义方面。1908年,他的短篇小说集《祖国的痛楚》出版。光凭名字就能发现,这是一部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但是他生活的年代是当时的印度正处于殖民地社会,他的爱国主义精神遭到了殖民当局的压制,同时他的小说也被查封。但是普列姆昌德的思想,已经影响到了当时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印度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