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女的 可她为什么会被称作“老佛爷”?

慈禧太后是晚清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与最高统治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那么,“老佛爷”这个称呼是怎样来的呢?对这一问题,历来有四种不同的说法。

一是慈禧曾作观音状,由是人称“老佛爷”。据小横香室主人撰的《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孝钦后政暇,曾作观音妆,以内监李莲英为善财,李姊为龙女,用西法照一极大相,悬于寝殿。宫中均呼以老佛爷。”《清朝野史大观》是一部集清朝稗官野史之大成的书籍。全书分“清宫遗闻”、“清人逸事”、“清代述异”、“清代文苑”、“清朝史料”等五个分册,书中涉及清代社会各阶层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近200万字。由清代150余种笔记野史辑录而成。按《清朝野史大观》的说法,“老佛爷”之称来自慈禧偶然的一次扮佛的行为及留影。

二是慈禧自加“老佛爷”徽号,令众人这样来称呼她。持此说的是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蔡东藩。蔡东藩在《慈禧太后演义》中说,在慈禧60大寿时,“自加徽号,令承值人员等称他作老佛爷,或称他(她)作老祖宗。”

这一次只求告三天雨就来了,李莲英很兴奋,便趁机恭维慈禧,说太后真是了不得,差不多就好象是佛爷一样。这番恭维的话使慈禧很高兴。从此以后,慈禧就变成了李莲英的“老佛爷”,每次奏话的时候,总是这么称呼。不久以后,“老佛爷”这个称号就不胫而走,大家都以“老佛爷”来称呼慈禧了。

关于这个说法,还有另一个版本: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刚满40岁,她一心想二度垂帘听政,但又担心威望不够,终日心中不乐。心腹太监李莲英心有灵犀,便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后面按慈禧的模样塑造的建了一座佛。

慈禧太后佛装像建成之后,李莲英速去禀告慈禧,说:“听说万寿寺大雄宝殿常常有双佛显光,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想请太后驾临前往观看。”慈禧听罢感到十分惊奇,便起驾出宫。出西直门下高梁桥,坐上皇船,沿长河,来到了万寿寺(今北京艺术博物馆),果见一慈眉善目的观世音坐在后殿*,与寺里前殿的三世佛交相辉映。再仔细一看,这个观世音塑像颇像自己。

这时,李莲英喊道:“老佛爷到。”慈禧太后的随行人员当即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爷!”慈禧见状明白了一半儿,但她故作不解问道:“你们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爷呀?”李莲英他们答道:“就是迎接太后您老佛爷呀!”“您就是当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如今先皇晏驾,新皇尚幼,国不可一日无主,臣民们请您垂帘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于水火之中啊!”一席话说得慈禧心花怒放。自此,老佛爷这个称呼便从万寿寺传遍京城,举国上下,都称慈禧为“太后老佛爷”。慈禧也就心安理得地垂帘听政了。

四是“老佛爷”的称呼沿袭自蒙古族。清末学人王无生在其笔记《述庵秘史》中说:“宫中称老佛爷,沿蒙古俗也”。

以上四种说法来自野史、演义或文人笔记(皆非信史),均认为“老佛爷”这个称号是慈禧太后专用的、独有的,其实大错特错了:“老佛爷”的称号不是慈禧太后专用的、独有的,因为清朝历代皇帝都特称“老佛爷”。

古代的宫廷政治常识告诉我们,历代帝王除了各自的庙号、谥号、尊号外,有些朝代的皇帝还有特称,如宋朝皇帝的特称叫“官家”,明朝皇帝的特称叫“老爷”。那清朝皇帝的特称为什么叫“老佛爷”呢?这是因为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而女真族首领的最早特称为“满柱”。“满柱”是佛爷“晏珠”的转音,是佛爷“吉祥”之意。因此,女真首领历代相传,特称为“满柱”。后来,有的显赫家族,世居高位的首领,起名就叫“满柱”。所以,清朝建立后,将满语“满柱”译为“佛爷”,用来指皇帝本人。

所以,“老佛爷”成为清朝历代皇帝的特称。太后、皇后、太皇太后都不能用此称谓,就连清朝居功至伟的孝庄太皇太后都未曾有过“老佛爷”这一称谓。慈禧太后让别人称她为“老佛爷”是有其特殊目的,她企图把自己比作和皇帝一样。公开当皇帝她不敢,但享受一下皇帝的特称也是很过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