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心力衰竭是怎么回事

当我们太过劳累的时候,情绪处于特别低沉的状态时,多多少少都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严重的情况下,会让我们得抑郁症,所以说我们必须选择最合理有效的方法来选择中医治疗心力衰竭,原因有哪些呢?为什么要选择中医治疗心力衰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关于中医治疗心力衰竭到底是怎么回事。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众健康和临床问题,有很高的病残率和死亡率。近年来,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的心力衰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对心衰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心衰的西医治疗已从短期地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逐步转变为长期地调控神经体液乃至试图逆转心肌异常着手, 强心、利尿、扩血管这一经典心衰常规治疗已更新为“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应用, 并用或不用地高辛” 。目前认为短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可以迅速缓解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提高心功能;而长期ACEI、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则有利于降低心衰的死亡率。

虽然,西医治疗心衰已取得可喜的进展,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现归纳如下:

(1)不能完全改善症状:心衰患者除气促、肢肿等症状外,常伴有心悸、咳嗽、咯痰、口渴、失眠、纳差、腹胀、怕冷等不适,单纯抗心衰药物无法解决。

(2)副作用使药物应用受限:如服用β受体阻滞剂容易疲倦、使用ACEI容易出现咳嗽、应用利尿剂导致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上述情况常导致药物使用受限。

(3)存在较多用药禁区:如伴有肾功能不全或低血压时,ACEI药受到用药限制;伴支气管哮喘或有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者,β-受体阻滞剂受到限制。

(4)对于合并利尿剂抵抗、低血压状态、心律失常等,西药治疗效果差。

纵观目前文献及我科既往研究,中医药治疗可能在以下几方面存在一定优势:

1.整体思维,平衡脏腑阴阳

心衰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减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与心脏、肺、肝脏、肾脏、内分泌、免疫等全身多个器官及系统相互影响,而这些关系往往表现得相当复杂,如何协调心脏与其他器官及系统的关系,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难题,此时便常常需要运用整体观念。而在运用整体思维方面,中医药有一定优势。全国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根据其“五脏相关”的学术思想,认为心衰病位在心,但“五脏相关”,他脏与心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既可成为心衰的诱发或加重因素,反之又可因心衰致他脏功能失调或损害。邓老认为治疗心衰必须调补五脏之气血阴阳,不可局限于治心。我们前期研究初步表明,对心衰合并胃肠功能紊乱者采用调脾护心法治疗,具有较好疗效;对心衰合并低血压、肾脏灌注不佳者,采用温肾健脾法,有一定作用;对容易外感的心衰患者,采用补肺益卫法调理,有一定帮助;对心衰缓解期适当运用补肾护心法,对促进组织修复,减少心衰复发初显成效。

只有了解了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以后当我们感觉到心力衰竭的时候,才有相应的方法来解决,不至于会感到身体上的疲惫,精神上的折磨也得不到任何的解脱,这样既折磨患者,也折磨患者的家人,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心力衰竭患者大多数心情比较消极,所以作为家人要积极的学会引导,只有这样,患者才能逐渐走出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