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崩溃以后 几十万朱明皇族的结果究竟如何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分封儿子们为王,朱元璋的本意是不想让子孙后代在像他一样吃苦。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后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到了明朝末年,这些人达到了好几十万,甚至有说法认为超过了100万。那么这么多的明朝皇族,在明朝的统治崩溃以后,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一、发疯似的增长速度,几乎压垮了明朝的经济
明朝弘治皇帝在位时期,山西地区的官员向皇帝汇报了一个让人惊讶的消息:分封在山西的庆成王朱钟镒请求朝廷审查他的子孙数目,因为他实在是记不清楚了。弘治皇帝感到很奇怪,自己有多少子孙都分不清,这人也太低能了。不过等他看了数字以后他发展自己错了。原来截止这一年,这位王爷已经有了94个子女,163个孙子,510个曾孙子。再加上他们的正式妻子,庆成王府中的正式皇族就有1000多位,这样庞大的数字,也难怪他记不住。
庆成王一家的问题,仅仅是明代皇族人口增长的一个缩影。朱元璋在位时期,封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到山西为王,但是到了嘉靖时期,有封爵在身的皇族成员已经高达1800多人。河南开封的周王一家,到了万历时期,已经发展到了5000多人。查询明朝玉牒档案上正式收录的人数发现:洪武时期58人,永乐时期127人,嘉靖时期增至19611人,到了万历时期已经发展到8万多人。这些人不用工作就有固定的收入,为了防止他们*,朝廷也不会让他们工作。这些人整天无事可干,哪能干嘛……
由于皇族人数的不断增长,意味着财政支出几十倍、上百倍的增加,而皇族们的俸禄直接来自各地的财政收入,各地的财政要倒霉了。山西地区每年的财政收入为152万石,而山西王爷们每年消耗的俸禄为312万石。河南地区年财政收入为84万石,而需要供给皇室的是192万石。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朝末年,由于财政已经无力负担这些“大爷们”的俸禄,一些血脉疏远的皇室开始自食其力,已经和平常人家没有什么区别。而那些亲王、郡王们仍然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丝毫没有发觉好日子快到头了。
二、农民起义几乎使北方的皇室被*殆尽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各地区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这些皇族们优厚的生活结束了,结束他们生活的就是李自成。1643年年底,李自成的军队占领了山西平阳,将西河王家族300多位高级贵族全部斩杀。第二年年初,农民军攻入了山西省会太原,晋王一家正在于此。拿下太原后,李自成斩杀了晋王一脉中高等爵位者400多人,随后为防止这些人给明军通风报信,再次杀了1000余人。被封在大同的代王一家更惨,先后有4000多人被杀。
张献忠也不比李自成强多少,此人流窜明朝的中部和西南部,襄王、荣王、蜀王等被他杀了一个干干净净。在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的威胁之下,一些皇族开始逃难,逃亡江南地区,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而一些家大业大的皇族选择了坚守。例如李自成围攻河南省会开封时,坐镇开封的周王拿出了自己的家底,宣布“击伤一人赏银二十,斩杀一人赏银五十”的条件,和李自成死磕了4个多月。
三、清军入关以后,南方皇族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
1644年,清军击败了李自成逐步占领了中原地区,但是南方地区还在明朝的手里。清军在消灭了李自成以后,开始南下对付南明。在清军入关初期的五年里,一共擒杀了明朝的亲王、郡王50多人,对于他们的家眷和奴仆,也是一个也不留。在这一段时间,被杀者应该在1万人以上。至于那些血脉偏远者,隐姓埋名得以存活。对于那些已经投降的皇族,清朝一样不放过,荆王、衡王、周王、晋王、德王、潞王等已经投降的诸王先后被杀。
剩下的那些宗室要么逃亡了西南,要么流落到了东南沿海。不过此时的清朝认为自己已经坐稳了*,在后期对这些皇族的情况稍好。首先那些王爵还是不能留,但是王爵一下的宗室得以保留,不过出于清朝的严密监控之下。到了清朝的中期,这些人已经和普通的人家没有什么区别,至于反清复明的大业他们已经不敢再有奢望。还有一些宗室跟随郑成功退往了*,成为最后一批坚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