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出不了好儿孙 原因竟然与她们有关?
《红楼梦》中的贾府最终走向衰落,直接原因是后代子孙胡作非为,揽权敛财,生活作风糜烂,做下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也损害了封建皇权的利益和尊严。那么,贾府为什么培养不出好的接班人呢?原因很多,有贵族阶层的总体风气的因素,有子女自身天赋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是,贾府历代媳妇中没有素质很高的母亲。“养不教,父之过”,是耳熟能详的古语。但在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父亲把握大方向。子女要成材,影响更大的是来自母亲的日常教育。所以,历来圣贤和成功人物,不少是母亲教育出来的。孔子三岁时,父亲就死了,母亲一直抚养教育他到十五岁。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都是贤母教子的典范。
贾母是第二代媳妇,也是书中健在的最老的母亲,她有两个儿子贾赦和贾政。
贾赦是个老色鬼,一大把年纪还要跟母亲讨要丫头鸳鸯做小老婆。为了几把扇子,贾赦听由贾雨村弄得扇子的主人石呆子家破人亡。这样的人,属于典型的仗势欺人的恶霸,任何朝代打老虎,首先就要打这样的人。
贾政读了一点书,没有能够考上功名,因为是功臣之后,皇上照顾给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贾政做官被下属牵着鼻子转,弄得工程亏空,可见能力不行。此公治家也不行,听由贾琏、王熙凤胡作非为,整天与一班门客瞎聊,对于即将到来的家族危机毫无警觉之心。
贾母出身于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从书中的描写来看,贾母基本上是个文盲,不怎么认识字,她的长处是处理大家庭的人事应酬,迎来送往方面的能力可能比王熙凤还要强一点。贾母有同情心,也有大智慧,所以她能把方方面面的关系平衡好,成为贾府的精神支柱和撑天大树,一旦贾母死了,整个儿家族也就树倒猢狲散了。
但贾母有其明显的短板,那就是达理而不知书,忽视下一代的文化教育。
从贾母对宝玉的溺爱来推理,当年她对儿子的教育可能也无非是多给几个好看的丫头侍候,人参、燕窝之类的保健品多吃一点而已。他不喜欢贾政拘着宝玉读书,当年应该也不太重视儿子的读书和学习。贾母是第二代的媳妇,两个儿子是官三代,属于承上启下的一代。他们没能考取举人、进士,完成从军功贵族向高品级文官的转型,决定了这个家族只能吃老本儿,最终走向衰落。邢夫人和王夫人是第三代媳妇。邢夫人可能是由小妾扶正上来的,从邢大舅的素质来看,邢家不是什么大家族。邢夫人这个人自私、愚鲁、没文化,对贾琏没有什么好的教育和影响。
王夫人出身于金陵王家,虽然是大户人家,但从王家人担任的都检点、节度使之类的官职看来,同贾府一样,属于军功贵族家庭。这样的家庭,没文化是他的共同特点。王夫人和她的妹妹薛姨妈出身于这样的家庭,不愁吃、不愁穿,就是没有能够受到比较好的教育。所以,王夫人没有能力教育好宝玉,薛姨妈也没有能力教育好薛蟠。
第四代的媳妇中,贾珍的老婆尤氏和贾琏的老婆王熙凤,素质都不怎么高。
从尤老娘和二姐、三姐的言谈举止看来,尤氏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教育,让她来教育贾蓉成才,不能抱什么大的希望。
王熙凤同王夫人一样,出身于金陵王家。王家的军阀习气在王熙凤身上打下了深刻烙印,颟顸霸道,咋咋呼呼,如果她有个儿子,估计也只能培养出一个呆霸王之类的衙内。
贾宝玉的哥哥贾珠,年龄比贾琏还要大一点,是荣国府的长孙。贾珠的妻子李纨,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科学院院长。她的综合素质要比王熙凤高得多,虽然贾珠死得早,她还是苦心孤诣地把贾兰教育出来了。在后四十回里面,续书作者写到贾兰中举,家族复兴,基本上还是符合传统社会的家族发展逻辑的。
一个家族要长盛不衰,要有好的家风。好的家风传承要靠好媳妇来教育下一代。同样是贵族,曾国藩家族能够保持世代富贵,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大儿子曾纪泽到了婚龄时,曾国藩很想让儿子同耕读人家的后代结亲,在家书中也多次让父母在家乡找找看。“或求大人即在乡间选一耕读人家之女,或男在京自定,总以无富贵气习者为主。”
曾家找媳妇的标准是“孝友书香之家”,他有一个孙媳妇甚至能够编写教材供教育子弟之用。由于曾家世世代代有贤媳妇、贤母亲,所以,从曾国藩之后,到现在第六代、第七代,每一代都有各行各业的成功人物,成为国内最为兴盛的家族之一。
而《红楼梦》中的贾府,由于在子女婚姻选择方面的价值偏差,导致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