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为何喜欢袭人?王夫人接纳袭人的几大理由

袭人本是老太太派去的人,王夫人也知道这一层,可并影响她争取和喜欢袭人。袭人在王夫人面前的表现就是夜誎那一场。一直在想,就是袭人那几句话,就打动了王夫人吗。在什么样的心态和情况下王夫人会如此痛快的接纳袭人。

第一、袭人的模样不是王夫人讨厌的那一种,王夫人不喜欢黛玉晴雯那一类的,也就是宝玉所喜欢的那一类,王夫人喜欢稳重大方比较中性化的,而袭人的模样举止恰好符合了这一层,她若长成晴雯那样,估计就没法入太太的眼了。

第二、袭人一直在树立自己贤良的形象,而且已有口碑,恰是王夫人这边的人都认可了。薛姨妈说她说话和气里带着刚硬要强,宝钗赞她言语志量深可敬爱,平日里大丫环对园中的老子们小丫环都不客气,独袭人例外,对她们和气客气从不得罪。就是宝玉的李妈妈闹事,袭人也只是哭泣,并不冲突。应该说袭人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周围人的认可,树立了自己的形象。所以王夫人心中对袭人并不反感,有了初步的好印象。

第三、袭人误打误撞对了时机,正是宝玉被打,王夫人既心疼又恼怒的时候,宝玉是王夫人的指望,可是并不听命于母亲,自然令王夫人无奈。金钏的事一定触动了往事,才令王夫人行为失常,才会立撵,也就是她撵了金钏,才有金钏投井,宝玉挨打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这自然让王夫人忧虑。

如何禁管宝玉是件头疼的事,王夫人不可能自己天天盯着宝玉,可是宝玉的个性再发展下去,又令她知道不符合她的培养计划。这时候袭人表达了自己与太太一样的忧患意识。并且建议让宝玉离开园子,在一个更加清静的环境里成长。当然会符合王夫人的心意。

王夫人听之,自然有了些欢喜,可以把督促宝玉的责任交给袭人,袭人是大丫环,自然了解宝玉的行踪,也能及时劝导。比这个母亲远在园外要便利的多。

在如此的心态下,王夫人痛快的接纳了袭人,并许了愿。王夫人说话是算数的,马上在贾母之下的层次中公布了袭人身份与月银,当然不能告诉老太太,这不是老太太的意思,在这一点上王夫人还是很有谋略的。

袭人的事是知道的人非常多,如果老太太知道了而沉默,那么晴雯后来的出局就成了必然,因为这等于老太太先妥协了。而且是在王夫人背着她操作的情况下沉默,这个沉默就另有意义了。如果老太太不知道,那么此时老太太的权利就是架空的了。实际执政的是王夫人了。

袭人这一步棋是走对了,她从一个普通的丫环跃进了王夫人的心腹,作王夫人的心腹比作老太太的心腹实用多了,因为这里面有权有利。

袭人自此说自己是太太的人,只对太太负责。她不再是怡红院的丫环,也不再是老太太的丫环,她的负责的对象是王夫人。

袭人成了太太安排在怡红院的一个精兵,只是她也有让王夫人失望的地方,王夫人在王善保家的调唆下见了晴雯,才惊叹自己竟不知有此人。也是袭人没汇报过。王夫人亲赴怡红院撵了多人,其实是否定了袭人的管理能力,在袭人的管理下,竟有如此多的令王夫人不满意的人存在,自然在王夫人人心中是袭人的失职。

王夫人又满屋里搜检宝玉之物.凡略有眼生之物,一并命收的收,卷的卷, 着人拿到自己房内去了.因说:"这才干净,省得旁人口舌."因又吩咐袭人麝月等人:" 你们小心! 往后再有一点分外之事,我一概不饶.因叫人查看了,今年不宜迁挪,暂且挨过今年, 明年一并给我仍旧搬出去心净."说毕,茶也不吃,遂带领众人又往别处去阅人.袭人在贾府多年,何曾得过如此的教训,这一刻她也是心惊。也许会担心,哪一日得罪太太,自己也是如此的结局。

宝玉送王夫人回去,一面进来,只见袭人在那里垂泪,此时袭人垂泪,想必也是有些委屈,不知太太如此大怒,所谓何来。她与王夫人的审美观点还是有区别的,而且别人说的那些过头的话,她也说过,必竟她也有这个年纪的率直。知道宝玉回来必不能甘心,而太太的心早是不能改变。

是虑自己还是虑将来,是担心是否失去了王夫人的器重,不得而知。王夫人喜欢袭人,应该是没改变,她不可能把宝玉身边的人都赶了,另换新人,那样会直接影响宝玉的舒适程度,再来的也未必不惹事,所以用袭人是一定的。必竟那是自己树立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