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迎来剧终时刻:欢迎重回麻瓜的世界

问题描述:

”  最终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无法进入,她也没有找到让哈利的对角巷,不过她却收到了来自哈利·波特主演丹尼尔的回信。这一次,她成了最后一场《哈利-波特》(微博)长沙观影会的组织者,“买了首映的票,这一次就算妈妈反对也要去。

哈利-波特迎来剧终时刻:欢迎重回麻瓜的世界

  最终篇太惊艳了,情绪渲染很强大,它无疑是系列电影中最棒的一部——尽管最后哈利娶错了姑娘,丢开了那根无与伦比的魔杖,伏地魔也成了电影史上最沉默的恶魔。——《娱乐周刊》

  8月4日零点,《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全国公映。随着这场终极之战的上演,10年哈利-波特电影系列也将画上个句号。

  10年前,哈利11岁。瘦小,带着圆眼镜,笑得简单青涩,在霍格沃茨列车上邂逅了他一生的朋友赫敏和罗恩。

  10年后,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的脸上,隐约看得到胡子刮过的印迹;艾玛-沃特森擦上深色唇彩,摇身一变成了《VOGUE》7月刊上的性感女郎;鲁珀特-格林特,也已是有着一把山羊胡的大叔,神情总有些惊慌。20岁出头的他们,顶着闪闪发光的名头,回归到真实世界中来。专题采写/本报记者龚义群

  进入魔法世界前,丹尼尔更迷科波菲尔

  最终篇中,哈利已不是当初那个笑得简单、眼神里满是兴奋和警惕的小男孩,而是一个充满了冰冷杀气的年轻人。

  影片的最后,勇敢的哈利和他的死对头伏地魔,在霍格沃茨城堡面对面对抗,充满了魔法的光芒像闪电一样。这就是前面所有剧集铺垫的那场战争。

  然而,时间回溯到10年前,在那列火车带着哈利、赫敏和罗恩开往霍格沃茨学院时,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特森、鲁珀特-格林特,也不过是三个普通的10岁小孩。丹尼尔甚至对哈利-波特兴趣全无。在他八九岁时,父母就给他读过最早的两本哈利·波特丛书,但他一点也不感冒,反而对BBC于1999年出品的迷你剧《大卫-科波菲尔》相当着迷。即使后来得知要出演哈利,他兴奋的理由也只是——这样会有更多的时间呆在学校外面。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将带来怎样的改变。

  13岁那年,他去到日本做宣传,5000多人等候在机场。尖叫声中他撞上了一个女孩,说了句“不好意思”,那女孩便晕了过去——对他来说,这或许比魔法更难理解,后来他对《娱乐周刊》说,“那很奇怪”。

  艾玛渴望重新做回赫敏

  10年过去,关于哈利-波特的一切都结束了。

  “在最后拍摄的几天,我很情绪化,常常会哭出来。最后的这一部电影,完全是要处理好‘失去’,而且只能靠自己经历这些。”接受《每日邮报》采访时,艾玛-沃特森说,拍摄完成后的几个月里,她都在渴望着再重新做回赫敏。她有很多遗憾,不能跟拉尔夫·费因斯(伏地魔的扮演者)有更多的对手戏,甚至在剧组没有吃够糖果和巧克力。再后来,她尝试着通过在布朗大学学习文学来忘记这一切的结束,也开始做模特、接其他电影角色。“一年前,我们就已经完成拍摄。我必须说,这一切结束后,我常觉得失落,”罗恩的扮演者鲁珀特说,“它已成为我生活中固定的一部分,却突然就没了,相当难受。我一直很怀念这一切,我想念每一个人”。

  魔法道具

  分院帽(Sorting Hat):一顶磨得很旧、打着补丁、脏得要命但是会思想的尖顶巫师帽,能看出学生具备何种才能,从而将他们分到适合的学院。

  飞天扫帚(Broomstick ):魔法交通工具,相当于魔法世界脚踏车。

  金色飞贼(Golden Snitch):魁地奇比赛当中最重要的球。胡桃一般大小,有着银子做成的翅膀,飞行极快。只有金色飞贼被抓住,一场魁地奇比赛才能结束。

  魔杖(wand):施展魔法必备的武器。魔杖选择它们的主人。

  妖怪们的妖怪书(The Monster Book of Monsters):哈利在三年级时所需的书籍,是由保护神奇动物课的新教授海格选定的。这种书会咬人,只有轻轻抚摸一下书脊才会安静下来。

  火焰杯(Goblet of Fire):三强争霸赛中挑选勇士的魔法器具。

  魔法规律

  再强大的魔法,也无法让死去的人复活

  魔法不能凭空变出食物,也不能创造出并不存在的实物

  魔法不仅属于人类,还属于妖精与小精灵

  魔法不是完全代表善者神灵的工具

  魔法只是魔法,一种调节巫师界的技术

  这10年你得记住的经典场景

  校长办公室 一个宽敞、美丽的圆形房间(上图)。墙上挂满了昔日的男女老校长们的肖像,他们都在各自的相框里轻轻地打着呼噜。进入校长办公室需要口令,邓布利多喜欢用甜食做口令,比如“蟑螂堆”。

  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位于伦敦国王十字车站的9号和10号站台之间,穿过中间的那堵墙后,可以看见霍格沃茨专列……

  霍格沃茨礼堂 除了基本功用外,还兼作食堂和考场。分院仪式也在这里举行。施过魔法的天花板能显现天空的样子。

  有求必应屋 霍格沃茨最神秘的地方,它能根据使用者的意念创造出原本不存在的事物,但前提是不能违背魔法世界的物质法则。

  斯莱特林密室 霍格沃茨学院创始人之一斯莱特林将密室作为蛇怪的巢穴,传说他此举是为了清除学校里麻瓜出生的学生,只有斯莱特林后人才能打开它。后来我们得知,打开它只需要会说蛇佬腔……

  魁地奇球场 魔法世界的足球。不同的是,这是项空中击打运动,需要使用三种球:鬼飞球,游走球和金色飞贼。

  对角巷 进入魔法世界中的一条重要街道,隐藏于伦敦破釜酒吧后的小天井中,通过用魔杖敲打垃圾箱边上的墙砖可以进入。这是一条鹅卵石铺砌的步行街。

  陋居 韦斯莱一家的房子。据罗琳女士描述,“它以前似乎是个石头垒的大猪圈,后来在这里那里添建了一些房间,垒到了几层楼那么高”。

  古灵阁 魔法世界里唯一一家银行,由妖精经营。提供储蓄和保险箱租赁业务,号称是全世界最安全的银行。

  格里莫广场12号 布莱克家族的豪宅。小天狼星继承后把这里变成了凤凰社总部。位于伦敦两座简陋的麻瓜房屋中间,被“赤胆忠心咒”所隐藏,还被施了不可标绘咒,在地图上也无法标绘出来。

  剧终时刻,欢迎重回麻瓜的世界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成功确实令人惊叹。它向我们展示了其主角在戏里戏外的成长过程,随着丹尼尔的不断成长,电影中的哈利也渐渐长大,这在以前的任何电影或任何书本无法看到。这个系列电影,不仅仅是一部书的改编,更是书与荧屏之间共生共发展的奇迹。——《卫报》

  “一切都将终结。”《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的人物海报上赫然写着这句话。8月4日,这部陪伴了影迷10年的电影将随着正邪终极大战在霍格沃茨学院打响,那些承载着烂漫童年、迷惘青春、或复杂或悲伤的成人世界的成长记忆,也将随哈利·波特一起渐行渐远。

  从2001年第一部上映到最后的结束,在并行的空间里,哈利-波特从小正太长成了大叔,许多做着魔法梦的哈密瓜们从学校走进了社会,故事结束了,他们也长大了。正如一位铁杆哈利·波特粉丝所感慨的,“10年了,我们没有等来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通知书,等来的是社会的入场券……”哈密瓜们,欢迎进入麻瓜的世界!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沈参

  2001年,11岁的哈利收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通知书。那一年你在干什么?

  “这么多年,经常会梦到魔法,梦到自己踏上了霍格沃茨的列车,自己在跟食死徒决斗。”长沙影迷果子这样说道,《哈利·波特》第一部上映时,她还在读小学。即使到现在,已经知道那个魔法世界不存在,还是会在梦里出现,“前两天还梦到了伏地魔。”

  那一年,陶倚冉才4岁。现在,陶倚冉正在网络上积极组织长沙哈迷的观影会,“向《哈利·波特》系列做最后的告别!”

  那一年,《哈利·波特》百度贴吧资深吧主 Monica·Evana还在读初一,10年后,他们都长大了,可是和果子一样,他们还在做着那个有关魔法世界的梦,“也许在大家不知道的地方,魔法界的各位正好好生活着呢……”

  没有找到对角巷,她收到了哈利的来信

  关键词:对角巷、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猫头鹰、丹尼尔

  三年前,迷了哈利-波特多年的小晴放弃了美国的大学,去了英国伦敦,“衡量了老半天,还是觉得英国有我更喜欢的东西。”

  第一次踏上英国,她像被海格带到对角巷里的哈利一样,对见到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时候看到猫头鹰很激动,还有第一次去Victoria车站坐火车,看见9和10站台就一直在想四分之三站台的事。”

  最终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无法进入,她也没有找到让哈利的对角巷,不过她却收到了来自哈利·波特主演丹尼尔的回信。“来英国后第一封信就是写给丹尼尔的,结果收到了两次回信。收到信的一刻,房东看着我的疯狂模样说,你会把我的房顶掀掉!”

  没有成功出逃,还好等到了最后一次首映

  关键词:霍格沃茨通知书、巫师袍、魔杖

  14岁的陶倚冉现在还相信这个魔法世界的存在,“可是11岁的时候在阳台上等了好久,一直没有等到霍格沃茨的通知书。”

  第三部里,13岁的哈利因为对威农姨丈那个傲慢又霸道的姊姊玛姬姑姑使用了魔咒,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出逃,而13岁的小冉的第一次出逃是为了去英国看《哈利-波特6》的首映。“当时听说有朋友要从北京飞去英国看哈六的首映式,我激动得不行,拿着妈妈的身份证买了机票。”她还记得自己当时是穿着巫师袍拿着魔杖来到的北京。“一路上大家都在用白眼看我。估计觉得这姑娘疯了。”

  结果哈利的出逃被魔法部部长康尼留斯揪了回来,而小冉在酒店住了一晚后,醒来见到的是追来的妈妈,“妈妈问我没护照你怎么去外国,我才知道还要签证!”最后票给了姐姐,自己哭得死去活来,还被妈妈拉着回了家。

  这一次,她成了最后一场《哈利-波特》(微博)长沙观影会的组织者,“买了首映的票,这一次就算妈妈反对也要去。”

  没等来自己的赫敏,他等来了剧终

  关键词:赫敏、秋-张、罗恩、好人卡

  初一的时候,长沙男孩陈卓拿着妈妈单位里发的电影票,去看了很多场电影,唯一记住的是《哈利-波特》,并不是因为魔法,而是喜欢上赫敏这个姑娘,他迷赫敏的聪慧勇敢,也觉得在哈利身上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

  电影放到了第三部,哈利喜欢上了拉文克劳的姑娘秋·张,而那时候上了大学的陈卓,也喜欢上了一个跟赫敏一样的姑娘,“哈利鼓起勇气邀请这个中国女孩一起去舞会,结果秋·张早已答应和塞德里克开始约会。而陈卓喜欢了三年的“赫敏”,也最终给了他张好人卡,“当时想过,如果成功了,带着她一起去看场《哈利-波特》。”

  故事结尾,赫敏跟罗恩在一起了,哈利跟秋·张谈了一场恋爱又分了。到了剧终时刻,大学毕业的陈卓已不大去电影院看电影了,“但这一部还是会去,从1的正太,到3和4的成长,再到6的迷茫,到最后7的结束,就像是在看自己从一个孩子到一个成年人的过程。”

  “没等来霍格沃茨的通知书,等到了社会的入场券”

  关键词:《哈利-波特》前三部、海外、同学聚会、最后一批80后

  2001年,哈利和赫敏、罗恩在开往霍格沃茨的列车上初次见面。也是在2001年,还是初一的杨雅如记得,全班疯抢三本《哈利-波特》:“那时班上60多人,书全部翻烂了,后来大家经过了反复讨论,把书捐给了希望工程,不过有些对不起那些孩子,书太破了……”

  10年后的8月4日,当年的一群同学,约好了一起去看《哈利-波特7》的最终版,曾经疯狂的这群哈迷,现在分散全球各地。为了哈利·波特最后一部,大家决定回来,“票已经买了,最后一部,要把2D、3D、IMAX 3D一遍遍看,看完痛哭一场。”

  在大家重聚时, 8月3日,来自湘潭的龙菁菁却启程去美国——随着《哈利-波特》的终结,最后一批80后也已进入社会,无法像之前一样随心所欲,“10年了,我们没有等来魔法学院的通知书,等来的是社会的入场券……”

    哈利-波特迎来剧终时刻:欢迎重回麻瓜的世界

    《哈利-波特》系列产品亦受欢迎

      在罗琳的笔下,这个故事整整有7部,四万两千页;屏幕上也有8部电影,将近20小时的放映时间。再加上其他一些衍生产业,这个系列已是大众文化中最成功的经济现象。——《*》

      1997年第一本《哈利·波特》小说发行到终结篇电影上映,14年间《哈利-波特》已经从图书领域,伸展到影视、唱片、主题公园甚至食品行业。有媒体报道称,由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超过585亿美元,已上映的7部电影的总票房更创造了好莱坞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

      虽然《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是该系列电影的终结篇,但并不意味华纳兄弟在其身上找不到掘金点了。在未来,《哈利-波特》风暴仍将持续,只是以另外的方式渗透到全球粉丝的生活中。《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商业运作的成功,能给国产电影带来怎样的启示?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李芳明

      经验

      锁定目标观众,就能获得票房强心剂

      《哈利-波特》系列如此成功,国内电影投资人高军将其秘诀归结为“对目标观众的锁定”。

      市场期待是票房强心剂

      “‘哈迷’这个群体很稳定,甚至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这一点是可以启示国产电影制作人的。‘以销定产’是其成功的关键,因为《哈利-波特》小说是出现在电影前面,它本身就拥有大量的读者,所以对于电影的期待值很高。”

      高军认为市场期待是票房强心剂。“不在于故事如何,只要把握好商业运营模式至少(票房)压力不大,就是顺风顺水在做了。我认为《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并不是这个系列电影的终结,他们(华纳兄弟公司)可以拍《哈利-波特》前传啊,这完全是有可能的!在巨大利益驱动下,这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是这个系列中最卖座的话,那华纳兄弟公司为什么要急流勇退呢?这就像宣布退役运动员要复出一样!”

      衍生产品不断创造财富

      去年的《哈7(上)》长沙零点首映场上,一名身穿霍格沃茨学院服的外国“哈迷”引起所有观众侧目。但凡“哈迷”,收集《哈利-波特》电影的衍生产品就跟吃饭一样平常,这些衍生品帮助《哈利-波特》不断创造财富。

      高军说:“所有电影衍生产品是有票房瓶颈的,而国产电影很少有突破这个瓶颈的。比如《哈利-波特》在美国定位面向青少年,青少年是电影消费主流人群,他们对衍生品兴趣很大,这就像国内小孩对《喜羊羊与灰太狼》那么喜爱,这是一个市场规律,越是以青少年观众为主的影片,越能突破瓶颈,衍生产品就越有销路。之所以国产影片的衍生产品不丰富,是因为国产电影面向青少年定位的很少,再加上没有分级制度,所有影片都定位6岁—60岁人群,这样能有什么衍生产品?我记得有一次在河北偏远小山村里,看到不少孩子穿着喜羊羊的T恤,一问才知道两块钱一件,由此可见,国产电影衍生产品市场还处在发育阶段。”

      差距

      中国电影产业不发达,缺少品牌

      “国产电影不要说拍系列电影,就是拍续集都很少!”在高军的记忆中,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老片子《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有过续集,接着才是2008年的《叶问》,这两部影片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

      谈及原因,高军认为还是在于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不发达,缺少品牌。“拍摄续集前提一定要基于原(第一部)作品的成功。”高军说,这个道理国产电影人都知道,但能做到的却很少,难度在于“延续性”:“首先是故事延续,其次人物也要延续,如何超越自己往往是最难的。”

      “伪续集”让国产片难成系列

      高军还特别提到了一个词“伪续集”。“就拿《叶问》来说吧,近20年以来,《叶问》是观众自发发出掌声的片子,所以投资方抓住时机推出《叶问2》,但问题就来了,在《叶问2》上映之后,《叶问前传》、《功夫咏春》等等跟风面世,这些和《叶问》没关系,无非是投资方抱着投机、搭车的心态来做的,这种一窝蜂现象会给原系列生产片方热情打折扣,为什么没有《叶问3》了,就是那些滥竽充数的作品把市场搞乱了。”

      国产衍生产品不够实用

      在长沙不少影院,观众都可以找到出售电影衍生产品的专柜。

      万达院线长沙区域副总经理周毅表示,影城售卖的衍生产品多是进口片的,如这次《哈7(下)》片方推出了哈利的眼镜作为主打产品,眼镜可以用来看3D影片,此外还有魔法杖、披风等。“我们很希望国产电影在衍生产品方面做开发,之前《建党伟业》就有徽章,但不像进口大片那样有整体设计,大多数造型单一,不能贴近生活,你看《变形金刚3》的产品就有瑞士军刀、汽车专用工具,虽然价格有点小贵,但是很实用。”

      案例

      国产惊悚系列需要升级换代

      就目前而言,能谈得上“系列”的国产电影屈指可数,不得不提到的是以“午夜”、“密室”主打的惊悚题材,而它们往往以小博大成票房黑马。

      但高军直言,以上这些“系列”其实是有问题的。“这些电影往往都是低水平制作,一定要升级换代,不然就不可能超越自己前一部了,这会导致观众形成不太好的消费心理。”

      升级换代伴随而来的无疑是高风险,在高军看来,“既然你要投资做电影,就必须承担风险,低水平的复制会毁掉国产电影的艺术。”

      [数字]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上映日期:2001.11.16(北美) 2002.1.26(中国)

      票房(美元):北美3.17亿 全球9.74亿

      《哈利-波特与密室》

      上映日期:2002.11.12(北美) 2003.1.24(中国)

      票房(美元):北美2.62亿 全球8.78亿

      《哈利-波特与囚徒》

      上映日期:2004.6.4(北美) 2004.9.10(中国)

      票房(美元):北美2.49亿 全球7.95亿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上映日期:2005.11.18(北美) 2005.11.18(中国)

      票房(美元):北美2.9亿 全球8.95亿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上映日期:2007.7.11(北美) 2007.8.11(中国)

      票房(美元):北美2.92亿 全球9.38亿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上映日期:2009.7.15(北美) 2009.7.15(中国)

      票房(美元):北美3.02亿 全球9.34亿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上映日期:2010.11.19(北美) 2010.11.19(中国)

      票房(美元):北美2.89亿 全球9.48亿

      [哈利-波特新品牌]

      高端衍生品

      据《第一财经周刊》报道称,摩华纳兄弟公司每年有约15%的利润来自各种哈利-波特的相关业务。JK罗琳和华纳兄弟公司在对哈利-波特相关产品开发上很是小心,后者放弃纪念品,转而开发魔杖、“魁地奇”魔法扫帚等更精致、售价更高的衍生产品。

      旅游景点

      以哈利-波特为主题的公园,华纳兄弟去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环球影城的冒险岛开设了一个,今后还会考虑在世界其他地方开设。除此之外,华纳兄弟打算把拍摄这8部电影的伦敦摄影棚改建成为一个博物馆式的旅游景点,预计在明年4月对外开放。

      新系列作品

      公司还打算开发哈利-波特电子游戏等在线业务。小说作者JK罗琳还在为网站Pottermore撰写更多素材。与此同时,华纳兄弟公司还拥有罗琳2001年出版的《神奇野兽如何找到它们》和《神奇的魁地奇》两本书的视听作品改编权。说不定,JK罗琳有兴趣继续写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