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太监(古代皇帝无耻的方法)

金庸先生创作的武侠小说《鹿鼎记》可谓家喻户晓,它之所以颜受读者的欢迎,是因为书中刻画了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太监韦小宝。韦小宝狡黠机智,巧于辞令,左右逢源。当然《鹿鼎记》中的故事是杜撰的,韦小宝也不是真正的太监。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太监作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标志性产物,对中国历史也产生过很重要的影响。那么,太监是中国历史上所独有的吗?他是何时产生的,又是如何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呢? 太监是历史的产物 。

太监是在宫廷中服务的阉人,而阉人是指割掉生殖器的男人。太监们因没有了生殖器,不仅丧失了生育能力,而且由于雄性激素不再分泌,“去势”的太监们会失去男性的外貌特征,比如没有胡须、说话声音细尖、体态如女性般丰…从小“去势”的太监甚至会没有喉结等等。太监这种封建帝制的特殊产物,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据考证,在古代的波斯、印度等地都曾有过太监。而在中国,太监的历史不但源远流长,而且许多太监官至一品,把持过国家大权。中国的太监在历史上曾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这在世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据历史学家研究考证,在3000年前的殷商时期,阉割之风便兴起了。最初“去势”是作为一种刑法来制裁有罪人员的,后来这些没有了生育能力的人走进了宫廷,专门负责侍奉宫中的皇帝、皇后及嫔妃们。这些刑余之人进入宫廷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但当时在宫中侍奉皇室的人并不全是阉人。到了东汉时期,汉光武帝为了让后宫不再发生淫乱之事,更为了维护皇室的威严,下旨令为皇室服务的所有男性全部“去势”。从此以后,这种方法就被历代君王所采用。这些“去势”的男人在明朝以前被称为宦官,自明代以后便以太监的称谓正式出现在史书上了。

太监的境遇 一个堂堂的男人被割去生殖器,剥夺了生儿育女的权利,这在重视子嗣延续、家族血脉传承的封建时代是很难接受的。而太监们多是苦寒人家的子弟,因为家贫无以为生,才迫不得已入宫当太监。作为一个太监,他需要承受的不仅是生理上的极大痛苦,而且还有世人的鄙视及心灵上的巨大创伤。虽然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权倾一时的太监,如魏忠贤、李莲英等,但绝大多数太监的境遇是十分悲惨的。身在宫中要尽心侍奉主子,待年老体衰后,却只能流浪街头,孤独地死去。可以说,太监是封建君主制度的最大受害者,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可怜人。而君主制度为了维护其所谓的尊严,竟将一个个堂堂正正的男人变成了不男不女的畸形人,封建社会的血腥与残忍可见一斑

“不安分”的太监 从秦朝的赵高,到明朝的刘瑾、魏忠贤,再到清朝的安德海、李莲英等,均是祸国殃民、臭名昭著的太监。作为贴身侍奉皇室成员的太监,不仅最接近权力的核心,而且与皇室成员天长日久生活在一起,最容易博得皇帝的好感,也最容易形成在皇帝庇护下的特殊*。再加上太监们深处皇宫,与宫外不相往来,皇帝对他们最没有戒心。明朝的大太监魏忠贤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魏忠贤是个聪明人,最擅长的就是察言观色及左右逢源,当他看到皇帝的乳母客氏很得信赖时,便主动与客氏接近,与客氏结成了“对食”(即名义上的夫妻)关系。在进一步得到了皇帝的宠信后,便开始卖官敛财,横行朝堂,攻伐异己,以至于凡是不给他送礼、不向他献媚的大臣,便无法面君,可谓猖狂至极。当清军在关外频频进逼之际,魏忠贤因守疆的官员与他不睦,居然把急奏压而不发,蒙蔽圣听。 然而,太监这种畸形的产物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不绝,其原因就在于这种宫廷制度符合封建君主统治的需要,随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的覆灭,太监自然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