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正医疗怎么样(卓正医疗简介)
只有钻研医术的医生和医院才会得到尊重。
作者:西北哽
2011年的北京西直门外,各路资本都在打探着同一个消息:
“怎么买医院?”
西直门的西南角是原国家卫生部的办公地,那段时间人来人往煞是热闹。自从2010年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以后,热钱开始蠢蠢欲动。
自从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医疗会是一门“好生意”。残留在资本印象里的是2005年之前的中国医疗环境:公立医院“吃饭靠自己”;过度市场化;科室搞承包、医生搞经营;药厂、医院、医生都获得了利益,唯独人民群众看病的负担越来越重。
(医院,曾经就是赚钱的代名词)
肇始于1997年的那场被原国研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斥为“基本上不成功”的医疗卫生改革,称得上是中国医疗界第一轮资本狂欢,其中诞生的“莆田系”,直到现在都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医疗环境。
2011年,眼看着医疗界第二轮狂欢的机会又要来了,各路热钱又怎么会不躁动?
1 “水比较深”
2009年的新一轮医改启动没几年,决策者就意识到了阻力。
2012年3月3日,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竺在两会上面对中外媒体表示:“*对公立医疗改革、破除以药补医下了很大的决心,但目前看来,水比较深。”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陈竺接受记者采访)
“以药补医”四个字远非字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服务的价格通常是被低估的。在中国医疗体系中,药品价格几乎成了承载医疗服务价值的唯一手段,要是医生不给开药就收诊金,恐怕会被认为是骗子。
各路资本当年看中医疗行业,正是为了从药品和耗材销售中攫取利益。毕竟,想要靠诊疗能力来收回投资,难上加难。
资本能够收购医院,却很难收买来患者的心。医疗的核心,始终是医生的医疗服务。
纵观全球各国的医疗体系,“看病难的不贵、看病贵的不难”是常态:英国NHS的公费医疗体系,拔个牙动辄排队几个月;美国的私营医疗*成就了世界上最贵的医疗服务网,但一般来说随到随治。
中国竟然同时出现“看病难”和“看病贵”两种现象,这是医疗服务供给体系和价值体系长期扭曲的结果。
主管部门试图解决这一扭曲。2011年6月28日,原卫生部官网上挂出了一则并不引人注意的消息:《关于开展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试点工作的通知》。
这份通知和“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一脉相承,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资本可以投资医院,有能力的医生也可以自建诊所,大家共同把医疗服务供给搞上去,中国的医改才有希望。
当时还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的朱岩注意到了这份通知,他脑海中勾画出了一幅不同于以往诊所的图景。
中国过去经历了较长的计划经济年代,但个体行医的传统一直就没有彻底磨灭。
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个体诊所要按规划审批,能批下证来很不容易。很多地方的个体诊所都属于“黑诊所”性质,不仅没有经过注册许可,从业人员也绝大部分不是执业医师。
“黑诊所”和正规个体诊所一起,组成了公立医疗体系之外的另一个江湖。正牌医生在这样的格局下开办个体诊所,是需要勇气的。
主管部门鼓励医生“下海”,也是想的是让良币去驱逐劣币,让正牌医生去冲击江湖游医,激荡沉静许久的医疗市场。
只有在低效但廉价的公立医疗体系之外,建立一套高效但略贵的私立医疗体系,融合英美两大医疗制度,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分部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两个问题。
2012年7月15日,朱岩在微博上宣布从北京协和医院辞职,南下深圳,和在这里等候他创业多时的王志远、施翼两人一起,挣点医生该挣的钱。他们要做的事情,是让看病既不难、也不贵:医术的价值得到体现,给患者最合适的药物。
2循证医学
和资本疯狂投资医院一样,那个年代*内的冷门科室医生,如美容科、皮肤科等,很多都开诊所赚大钱。但这些不能算是凭手艺,更像是做生意。
真正的“手艺钱”是要让医术的价值回归,同时把病治好。
现代医学中的确有一套脱离经验医学的方法,可以实现诊疗标准化和结果最优化。这个方法叫做“循证医学”,朱岩早在读大学的时候就知道。
依靠标准化来提升诊疗能力,在医疗环节判断准疾病,用最有效的药物去治疗,“循证医学”其实并不神秘。
深圳是中国民营医疗最好的试验田。中国的医疗服务供给是有统一规划的,按照所在地的户籍人口布局医院规模、医生人数、大型设备数量,避免造成内耗和浪费。但深圳是个移民城市,户籍人口比例少,大量外来人口需要医疗,规划内的医疗服务根本满足不了需求。所以深圳的公立医院式微,民营医院兴盛,很多社会办医的第一站选择深圳,王志远、施翼和朱岩他们也不例外。
在一番筹划后,3个合伙人决定把创办的医疗机构叫做“卓正医疗”。
卓正医疗从创立之初,就把自己定位在“循证医学”上。
大部分疾病在临床上都有成熟的治疗路径,已经通过对照试验、数学统计、系统评价等过程得到了诊疗方案,并写在了各类“诊疗指南”里。只要能够更充分、更系统地收集患者信息,就有可能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解决问题。
卓正医疗要做的,就是将循证医学的理念贯穿治疗始终。公司创始人兼CEO王志远认为:用户需求都不是第一位的,循证医学才是第一位。
这让卓正医疗牢牢地铆定在自己的最初定位上,为城市新中产人群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在卓正挂个号可能需要500元,但不该给的药绝对不会开给患者。患者在这里只会为医疗服务买单,不会遇到“价值转移式”的医疗服务。
卓正卖的是医疗服务,这里没有奢华的就医环境,也没有大量广告宣传,靠的是用户之间的口碑推荐。王志远介绍说,在客户基数打开之后,卓正开始慎重选择客户,认同循证医学理念才是卓正最欢迎的对象。
3好事多磨
9月6日,卓正医疗完成了E轮6000万美元的融资。成立至今接近10年,卓正开始进入开花结果的阶段。
“投资医院十年不要想着有回报”,这曾是主流投资机构的观点,这几年被无数实例所印证。王志远也认为:“医疗是个长周期属性的产业,投医疗想赚快钱的,成功的不多。”
“赚快钱”是2011年介入医疗行业投资时一些资本的想法。一所普通的三甲医院,一年药品销售收入至少几亿,但结款周期长,很多资本打的是“现金流”的主意;另外,投资妇产科、眼科、牙科等风险低的专科,也能获得高医疗服务收入。
卓正选了一条最辛苦的路。很多人印象里,卓正还是一个以儿科为主的家庭医生诊所,其实经过10年的发展,卓正早就不再单纯是服务家庭的全科诊所概念,而建成了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日间手术等综合多专科的医疗体系。
科室需要一个一个建立,诊疗路径需要一条一条规划,但想象中的“靠手艺挣钱”一点都不容易。
王志远讲到刚开始的难处:“我们深圳第一家诊所刚开张,好几天都没人来,4个医生一商量,去社区门口摆摊做推广吧?结果被一位老人的话刺激到了:你是湘雅的医生?怎么想到来这小诊所?”
那天,他们4个人在社区门口坐到天黑也没几个人问津。深圳的11月晚上也不冷,几个人决定再坐一会儿,因为这时候正好是上班族回家的高峰期,就这样,卓正迎来了第一个会员。
行走医疗行业近10年,卓正鲜有宣传投入,靠的都是口碑推荐,服务能力就显得很关键。
中国的医生大多聚集在公立医疗体系中,这里有他们从学生时代起就一直跟随的导师,有大批同学活跃在各个科室,还有源源不断的病例可以从实践中学习。虽然从住院医熬到主任至少需要20年,但大部分医学生会乐此不疲。
卓正无法给医生想要的“职称”,但可以给医生实践医疗理念的空间。王志远表示:“患者对医生的认可、医生对医疗理念的认可,是卓正吸引优秀医生的关键。当然,企业氛围也很关键。”
循证医学是医生都认同的理念,就仿佛从政要清廉有为、执法要公平公正、经商要诚信经营一样。卓正近十年,把医学界都公认的理念深植入用户的思维中,同时也聚拢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医生。目前,卓正已经拥有300名全职医生,活跃在全国11个城市近30家实体诊所。
4开花结果
2017年,卓正医疗首度达到收支平衡,此时距离第一家诊所开业已经过去了5年。
这一年,卓正拿到了C轮融资,三轮融了大概6000万美元,触角也从民营医疗福地深圳开始拓展到广州、北京、成都、长沙等地。
这一年也是中国互联网医疗最兴盛的年份。经过2016年的大爆发,全国一下子遍布互联网医院,医疗行业投资热潮仿佛又回到了2011年,只不过换了一种玩法。诊所和医院不香了,因为经过五六年的运作,资本逐渐发现投资医院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开始涌入回报更快的互联网医疗赛道。
卓正没有追赶这股热潮,但王志远意识到:随着客户基数的增加,大量医疗数据是应该数字化的,这对于卓正自身循证医学体系的建立,对于更好服务会员和客户都有帮助。尤其是有助于建立卓正的医疗品牌。
医疗品牌不是靠资本堆出来的。9月16日,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迎来建院100周年。协和之所以成为协和,靠的是100年来持久不变的前沿高品质医疗水准。
只有钻研医术的医生和医院才会得到尊重。
王志远表示,卓正在拿到E轮融资之后,准备做一些之前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建设真正的医院,因为目前卓正的场地和设施都不足以支撑日间手术了。
从综合多专科的诊所,到覆盖范围更全面的医院,这是卓正成立近10年的一大跨越,也是自身医疗能力到达一定高度后顺势而为的举措。另外,医院也是对卓正新的挑战,毕竟专科的诊疗路径和规模化建立都相对容易,但医院体系庞杂涉及面广,并不好复制推广。
另外,2020年上线的卓正互联网医院,也将给卓正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互联网公司举办的互联网医疗,和医疗机构举办的互联网医疗,本质上是不同的。互联网的流量基因,决定了他们的互联网医疗会停留在轻服务、高流水的模式上,对互联网提升医疗能力很难有帮助。
卓正互联网医院的最大目标是实现基本医疗数据的数字化,进而对客户实现全流程健康管理,帮助医生更好的服务患者。目前卓正线上诊疗人次数已经接近线下门诊。
卓正的医疗实践还将继续,几轮融资下来,卓正没有被资本赶着跑,这一点王志远十分欣慰。做循证医学的同路人,这可能才是医疗*真正要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