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电源待遇怎么样(阳光电源上班累不累)
提到老师创业,最广为人知的代表有两个:马云和俞敏洪。
前者在电商领域叱咤风云,后者在教育培训行业引领潮流。但以教师身份下海经商,打下一片天地的,远不止此,其中不乏事业兴隆、达到龙头地位的强者。
阳光电源曹仁贤,就是一例。
过去一年来,光伏板块的火热不必多说。隆基股份有光伏一哥之称,因高瓴入股备受。既做饲料又做光伏的通威股份,受益于硅料涨价而业绩大涨。不过,若以股价表现来看,阳光电源更胜一筹。
2020年4月底,阳光电源股价触及9.34元的低点。8个月后,飙升至120元以上,涨幅超过十倍。而眼下,阳光电源股价逼近150元,成了市值超过2100亿的新能源巨头。
此番成绩,自然与碳中和背景下的时代浪潮相契合。但在一年十倍的亮眼表现之前,阳光电源已经走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
一鸣惊人,其来有自。阳光电源如何成长至今?股价飙涨十倍之后,它是否还有进一步向上的空间?
01、新婚不久扔了铁饭碗
“企业失败的理由各式各样,成功的理由只有一个,即在恰当的时刻做了恰当的事情。”这是曹仁贤在一次采访中说的话。这句话,可以概括其本人和阳光电源的发展。
2021年3月,胡润全球富豪榜公布。掌舵阳光电源的曹仁贤,凭借540亿元财富成为新一代安徽首富。
若回首过往,曹仁贤恐怕不会料想有这么一天。
曹仁贤出生于浙江杭州的农村家庭,1986年参考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在杭州500公里范围内画了一个圈,合肥刚好被圈进去,最后把大学目标选定在合肥工业大学。
大学期间,这位出身农村的男生勤奋用功。曹仁贤自述,母亲的辛劳是他用功的根源。他提到,母亲四点钟就起床干活,忙碌的身影给了自己无限学习的动力。
用功的回报,是被学校推荐为免试研究生。之后毕业,曹仁贤留校任教。
曹仁贤一边教学一边科研,研究方向是可再生资源发电。虽然在这份工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仅仅日复一日的重复教学,渐渐无法让他满足。
曹仁贤意识到,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有着无限前景。同时他发现,只有实践才能让人们牢记自己的研究成果。
时代浪潮中从不缺乏机遇,能否看到机遇,并敢于放弃安稳工作投身其中,成为很多人命运的分界。曹仁贤属于敢想敢做的一类人。
1997年,这位新婚不久的大学教师不顾劝阻,正式向学校提出辞职干实业的申请。
靠自己攒下的8万块钱和亲戚朋友的东拼西凑,曹仁贤筹集了50万元作为注册资金,然后在一家澡堂旁,租下面积不足20平米的小房间。阳光电源便由此成立。
与当下被普遍看好不同,当时的新能源产业尚在萌芽期,发展风险极大,而且缺乏风险投资机构,外界不多,要谋生都很不容易。
曹仁贤虽然想钻研新能源产品,但就像“饿了先弄一点儿干粮垫垫肚子”,为了维系公司生存,他只能先做一些自己没兴趣的传统产品,
“前5年,我们的太阳能项目比较少,主要是*铁路这样的独立离网发电系统。这样的工程都是一次性的,一辈子可能都接不到第二个了。”曹仁贤自述。
吃了上顿可能没下顿,阳光电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熬出来的。曹仁贤坚信,新能源产业迟早会发展起来。在这种信念下,他持续开发光伏和风能逆变器。
到2002年,西北开始实施“光明工程”,阳光电源终于等到了命运转折点。
当年,阳光电源参与了第一个国家“送电到乡”工程项目,其中大部分设备都由阳光电源提供。到2003年,阳光电源研制的中国第一台组串逆变器,在上海成功并网发电,打破了外国垄断。
新能源产业前景逐渐明朗,阳光电源随之壮大。
2009年,阳光电源研制的500kW大型逆变器在中国第一个地面电站批量应用。同在2009年,阳光电源拿下了中国新能源逆变器市场60%以上份额,当年销售收入相比前一年大幅增加82.8%。
2011年11月2日,阳光电源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成为中国新能源电源行业第一股。
02、先做减法,再做加法
上市之前,阳光电源的身份是国内领先的风能变流器企业,以及国内最大的光伏逆变器制造商。
逆变器,是阳光电源的核心产品,同时也是光伏系统最关键的电气设备。
所谓逆变器,是一种可以把直流电能转变为交流电的工具。它在光伏系统中成本占比仅8%-10%,但承担着整个系统的交直流转换、功率控制、并离网切换等重要功能,其可靠性、高效性和安全性,将直接影响整个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及稳定性。
(阳光电源逆变器产品。来源:官网)
先人一步入局,苦熬机会慢慢发育,是阳光电源起步阶段的秘诀。阳关电源是国内最早涉足逆变器生产的厂商,特变电工、正泰、华为、锦浪等公司随后而来。
之后阳光电源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则有赖于善做减法的策略。
早先,阳关电源通过生产传统能源产品维系发展,相关业务为公司源源不断输送现金流。但到自2004年起,曹仁贤力排众议,先后砍掉了UPS(不间断电源)和应急电源业务,其中应急电源已经做到了行业前三。
这使得阳光电源一下子减少几千万元的销售收入。
但曹仁贤并不认为可惜。他的想法,是努力做好一件事。在他看来,要保持企业竞争力,必须承受销售收入的下降。而做减法,是为了将来做加法。
“现在赚钱,不等于明年还会赚钱。顶尖企业3年以后的产品都在预演了,我们还在为今天的生活拼命,肯定没有后劲。”
由此,公司资源全部集中到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产品上来,也才有了阳光电源的腾飞。
上市前的2010年,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2.8%,多年居全国第一。当年光伏电源产品的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风能电源产品销售收入超过6000万元。
到2020年,阳光电源年营收达到192.86亿元,同比增长48.31%;归母净利润达到19.54 亿元,同比增长118.96%。
光伏产业技术迭代迅速,逆变器本身的技术壁垒不高。如果不能集中资源发力新能源产品,很容易被后来者赶超。事实证明了曹仁贤减法策略的正确性。
至于曹仁贤的加法,体现在技术研发上。
以研发投入比例来看,阳光电源2020年的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仅为4%,2021年上半年提高到了5%左右。相比同行不算高,甚至有所不如。这成为一个质疑点。然而实际上,研发投入比例与营收规模这种基数有关,另外的一组数据,可以看到阳光电源对研发的重视。
2011年上市的时候,阳光电源研发人员为187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30.51%。
到2020年,阳光电源的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824人,在公司占比达到40%。同时研发投入金额达到8.06亿元。对比同行,优势明显。
同期,除涉足光伏逆变器但主营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华为外,光伏逆变器头部厂商的锦浪科技研发人员占比19.16%,研发投入9432万;固德威研发人员占比17.86%,研发投入9200万;上能电气研发人员占比25.47%,研发投入7615万。
即便技术壁垒不高,参与竞争的各位玩家也不能轻视技术研发的投入。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逆变器行业集中趋势开始加速,且行业另一龙头华为早先退出了美国市场,阳光电源的逆变器海外市场爆发,逆变器出货量同比增长105%。
据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公布的2020年度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排名,华为与阳光电源位列前二,相差无几。而在之后的中期业绩公告中,阳光电源自称为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最大的公司,2020年全球市占率27%左右。
除光伏逆变器外,眼下的阳光电源还经营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水面光伏系统、电站业务、氢能业务。总的来看,它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由点到面,向新能源领域进行全面拓展。
其中,电站业务于 2013 年投入,依托于逆变器产品方面优势,发展迅速,在很长时间里都是阳光电源第一大营收来源,眼下也是第二大业务。
在2021年上半年,阳关电源光伏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设备实现收入35.91亿,在总营收占比43.74%;电站投资开发收入26.89亿,总营收占比32.75%;储能系统收入9.20亿,总营收占比达到11.20%。
不过电站投资潜藏风险,投资金额大、周期短,既涉及到地面资源,又涉及到各类商业屋顶资源,投资决策非常慎重,在项目建设实施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储能板块目前营收贡献排第三,虽然比例不大,但同比增速267.38%,是决定阳光电源今后发展空间的关键。
03、新故事的想象与隐忧
储能业务是阳光电源近年来增长最迅速的板块,也是伴随新能源发展而正在兴起的领域。
在碳中和背景下,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共识。
不过,在谈论新能源重要性和广阔空间的同时,大众对很多细节了解不多。比如从当下情形来看,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问题,不如火电“稳定”。风有起有停,太阳有升有落,相应的发电时段分布与用电负荷存在较大差异。
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分析,风电一般夜间出力较大,但此时用电负荷较小;光伏发电出力在傍晚快速减小,但此时实际用电负荷正迎来晚高峰;水电出力受来水情况影响,汛期出力较大而枯期出力有限。
因此,在新能源发电中容易出现弃水、弃电、弃光的现象:虽然能将这些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力资源,但有时候发送不出去,无法消纳使用,白白浪费。
2018年,我国全年弃水电量约691亿千瓦时,弃风电量277亿千瓦时,弃光电量54.9亿千瓦时,合计约1023亿千万时,超过同期三峡电站的发电量。
要解决这类问题,储能系统随之兴起。
2021年7月21日,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目标至2025年,国内新型储能(除抽水蓄能外的储能系统)装机总规模达30GW以上。
不过在当下时间点,储能系统在发电、电网、用电侧均不具备经济性,但政策端为了解决弃风弃光等问题,发电侧储能市场将先行启动。
配备发电侧储能,可以在电网输送通道受限,以及光伏/风电满负荷工作的情况下实现调峰,平滑新能源发电输出曲线,缓解电网负担。
简单来说,储能电站就像蓄水池,在用电期低谷时把富余的电力资源存储起来,在用电高峰的时候再拿出来用。
阳光电源在2014年正式布局储能业务,为国内最早涉足储能领域的企业之一。眼下,它是国内最大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和储能变流器供应商。
市场对阳光电源的看好,储能领域的前景是重要参考。国联证券预测,到2025年,光伏和风电的市场配储需求为 55.2GWh,对应197.9亿元的储能变流器市场空间。
头部厂商必然从中受益,不过,相对于光伏逆变器的龙头地位,储能这一新兴领域的行业集中度不高。尽管阳光电源排名靠前,但领先幅度不大。
在2020年的储能变流器市场上,阳光电源占据20.4%市场份额。在储能系统集成商竞争中,阳光电源只占据13%的市场份额。
天风证券指出,由于当下储能系统对发电侧的经济性贡献为负,预计终端业主在选择储能产品时,价格为首要考虑因素。同时,发电侧的终端业主对储能系统多为招标采购,因此系统集成商/储能EPC企业的渠道优势不明显。
阳光电源要重复光伏逆变器的辉煌,并不容易。
曹仁贤曾概括,储能行业还存在创新能力不足、总体成本偏高等问题,只有储能具备经济性,才能实现真正的大规模的发展。
眼下,芯片市场的短缺,波及到了光伏逆变器和储能行业。在上半年,不少光伏逆变器厂商因为芯片供应问题,宣布产品涨价。而在储能行业,产业链所需的电芯、原材料、储能系统、储能芯片等都非常短缺。
这也包括国外。马斯克7月份曾表示,特斯拉Powerwall家用储能电池的季度需求约为8万台,但公司本季度连一半都生产不上,而这主要就是因为缺芯。
安全问题也制约着储能行业发展。
2021年4月,韩国LG化学光伏储能系统起火,之后北京国轩福威斯光储充技术有限公司储能电站发生爆炸。业内有人表示,在储能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前,有必要对现有在运和在建储能项目进行安全性检查。
尽管新能源的发展仍有颇多争议,但总的来看,无论是光伏逆变器、储能,还是阳光电源围绕清洁能源涉足的风电、氢能、新能源车,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都极具潜力。
从宏观看,一些列能源革命,可以从根本上重塑国家经济。从微观处看,相关技术领域将成就一批强势的中国企业。
这不只是阳光电源的机会,也不只是某几个人的财富数字,而是轰轰烈烈的一个新时代,正逐渐展开。
早先国内的光伏逆变器市场被外企垄断,国内产品不被看好。在最艰难的时候,曹仁贤描述:“有的招标会指定产品,有的投标让去了,但明确告诉不会中标。明的暗的歧视都有。”
现在,更多国内企业的产品,正冲向全球。
主要参考资料:
《曹仁贤:清洁高效能源的守护者》,中华工商时报,朱艳燕;
《储能系列深度3:中国发电侧储能市场及其商业模式》,天风证券,孙潇雅
《逆变器驱动短期高增,平台优势打开成长空间》,国金证券,姚遥
(作者 | 李楠,编辑 | 李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