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法是什么(新国家安全法)
对于老百姓来说,国家安全是个有点遥远的概念,首先联想起来的也是间谍、侵略、恐怖袭击等戏剧性的词汇。但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国新《国家安全法》(下称新国安法),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老百姓突然发现,原来国家安全离自己这么近。海外媒体也对新国安法议论纷纷。新国安法究竟是部怎样的法律?为什么中国要推出它?我们该如何看待外界反响?《环球人物》记者专访了直接参与过《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立法法》等多部法律起草工作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
人物简介:
马怀德,生于1965年10月,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法治*研究院院长,**纪律检查委员会特邀监察员,曾直接参与《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工作。
新国安法势在必行
上世纪40年代,出于冷战需要,美国出台了《国家安全法》,将无任何实体的国家安全概念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1993年,中国第一部《国家安全法》出台,但法案主要规定的是国家安全机关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应履行的职责,尤其是在反间谍工作方面。除了1993年版《国家安全法》,还有其他各领域的相关法规、规章对维护国家安全起着作用,譬如《对外贸易法》在维护经济安全方面发挥作用。但这些法律、规章一直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
2014年4月15日,*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的概念扩展至“11种安全”: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涵盖所有与国家核心利益相关的领域,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被提至对等地位。小碗难装大海,随着总体安全观的提出,1993年版《国家安全法》明显已不能适应中国的发展。同年11月,《反间谍法》出台,1993年版《国家安全法》相应废止,新国安法呼之欲出。
《环球人物》:新国安法的出台有没有特别的原因?
马怀德:新国安法出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适应国家当前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现阶段,中国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对外,我们有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的压力。随着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渐频繁,我们对政治经济安全的要求比任何时候都迫切。比如,有些国家政治动荡,就会影响我们在海外的投资、海外侨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等。
对内,我们有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压力。现阶段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高发,仅法院每年受理的案件就有一千五六百万件。社会矛盾类型多元导致各类矛盾激化升级的危险增大,社会“燃点”降低,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都在增加。依法维护国家安全成为当前头等大事。
《环球人物》:既然面临的形势这样复杂,新国安法的起草应该经过了相当充分的讨论吧。
马怀德:这部法律从起草到出台花了一年多时间,法律草案的很多内容也经过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第一次审议的草案里并未明确提出有关粮食安全的表述。审议的时候有委员提出意见,后来这一条就被添加到法案中。新型领域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关于维护海外军事行动安全的表述上,过去也不明确,讨论后又单独增加了为维护国家安全而采取的海外军事行动的条款。文化安全方面,关于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防范抵御不良文化渗透的条款都是后来增加的。网络安全条款中也明确增加了建设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保护能力,特别是增加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的规定。
《环球人物》:在起草法案的过程中,有没有借鉴别国的经验?
马怀德:制定《国家安全法》是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美国1947年就制定了《国家安全法》。巴西和印度分别在1953年和1980年制定了《国家安全法》;俄罗斯于1992年和1999年制定了《俄罗斯联邦安全法》和《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美国在“9·11”事件后制定了《美国爱国者法案》。这些国家的立法经验,对我国起草新国安法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哪些词最受关注
《环球人物》:新国安法出台后,总则第三条提到的“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内容颇受关注,您如何看待这一条?
马怀德:在维护国家安全过程中,必须尊重和保障*。在国家安全工作中,需要采取限制公民权利和*的特别措施时,应当依法进行,并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为并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为限度。比如,公民若因支持国家安全工作,导致本人或亲属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可请求保护;财产遭受损失可申请补偿;造成伤亡可获得抚恤优待等。这类规定是根据比例原则,平衡国家安全与公民权利的典型例子。
《环球人物》:新国安法在国家安全保障措施中提到了“人才培养”,这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其中提到设立国家安全日的意义何在?
马怀德:没错。国家要采取必要措施招录和培养维护国家安全的特殊人才。新国安法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采取各种措施提升人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公务人员、领导*乃至全社会要具有强烈的国家安全意识,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社会和观念基础。
《环球人物》:新国安法还有哪些亮点值得我们关注?
马怀德:新国安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通俗地说,就是要全面维护各个领域的安全,而不是“各家自扫门前雪”,只管局部。比如说,现在互联网发达,在网络上从事经济活动,如果不能保证网络安全,那么经济安全也难保证;同样,政治安全也会影响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会影响经济安全,网络安全又会影响文化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安全观。
《环球人物》:这部法律基本上是原则规定,如何保证其操作性?
马怀德:从立法内容上看,新国安法是立足全局、统领国家安全各领域工作的综合性法律,将为制定其他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奠定良好基础。今后要以新国安法为基础,制定相关领域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配套制度,落实执行新国安法的各项制度和要求,增强它的可操作性。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的《网络安全法》《反恐怖法》和《*非*组织管理法》就是其中较重要的法律。
是盾牌不是武器
《环球人物》:新国安法第十一条、第四十条里首次有香港和澳门出现,提到两个特别行政区与港澳同胞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个别香港媒体却颇有微词,您怎么看?
马怀德:港澳实行的是一国两制、高度自治,但仍属于中国领土主权范围。维护国家安全是要维护国家整体的安全。即使是港澳特别行政区,也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宪法和港澳基本法中也有相关规定,新国安法只是重申了这一要求。港澳同胞也是中国公民,同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这是中国公民共同的、一般的义务。当然,这部法律并不在港澳实施,港澳特别行政区实施的是另外一套法律。
《环球人物》:这样是否会有些矛盾?
马怀德:并不矛盾。在港澳不使用这部法律,并不意味着对港澳同胞不适用。比如,一名香港居民在上海或者北京从事了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那么就要被追究责任。这和外国人在中国从事了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行为也要承担责任是一样的。
《环球人物》:国际社会对中国出台新国安法是什么反应?
马怀德:某种程度上说,国际社会对中国新国安法有些反应过度,认为中国立法确立的国家安全领域过于宽泛,并将其误读为限制国际交流和开放、限制言论*的保守举措。事实上,这些担心没有必要。中国制定新国安法最主要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处于相对没有危险、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
美国“9·11”事件之后公布了《美国爱国者法案》,中国理解这是为了打击*,维护本国安全的需要。尽管有些条文我们跟它的做法不一致,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理解它。将心比心,中国制定新国安法,国际社会只要客观、公允、理性地看待,也能理解。有的国家早就制定了《国家安全法》,为什么要对中国制定新国安法不理解呢?
像经济安全*,我们早就有了。《对外贸易法》已经规定了外国公司与中国企业进行贸易,如果涉及国家安全,要接受相关部门的安全审查。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是预防国家安全风险的必要举措。美国及其他国家比我们的*还要严格。像这种情况,站在本国角度很容易理解,反之,会觉得这是在为难我们。其实,一切都是对等的,为了各自国家的安全,你审查我、我审查你,都是可以理解的。
《环球人物》: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样的争议?
马怀德: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法》是世界各国维护本国国家安全的通例,我国制定新国安法完全符合国际基本做法和经验。用一句形象的话说,新《国家安全法》是我们保护自己的盾牌,而不是攻击他国的武器。因此,我们无畏争议。
(《环球人物》记者 王玮)
阅读全文 发布于 2022-09-14 01:09:03 国安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