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见证委员通道“变”与“不变”

  通道前后丨五年见证委员通道“变”与“不变”

  两会采访活动之一的“委员通道” 通的是“民心”、通的是“民意”,3月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拉开帷幕。通道上七位来自各个行业的委员,就各领域热点问题进行回应解读,通道之外,又有哪些有趣的事情,一起跟着总台记者的镜头走进通道。

  3月3日下午,今年两会政协首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会前,发言人郭卫民遇见了在人民大会堂现场的总台央视转播团队,立即聊起最近的新闻。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 郭卫民:我看了你们的报道,昨天你们又报道了王亚平在太空,我是很希望媒体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问题。

  作为新闻发言人,关注热点新闻是本职工作,眼下,郭卫民更关心的是将要举行的委员通道。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 郭卫民:记者现在关注的问题会很多,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发展问题。

  记者:委员通道,虽然还叫这个名字,但是其实已经搬进了新闻发布厅里,“通道”这个名字还没有变,有没有什么意义?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 郭卫民:这是一个采访的很好形式,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代表、委员参政议政这样的一个工作情况。它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采访活动、采访品牌。可以让不同的政协委员,他们来向媒体介绍他们领域的工作,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两会的“代表、委员通道”在2018年第一次开启,地点设在进入人民大会堂后,通往会场的通道上,也由此得名。疫情后,根据防疫要求,两会会期压缩,但“代表、委员通道”的采访活动并没有像很多人担心的那样,被取消或暂停,而是搬进了新闻发布厅,通过远程视频设备,继续回答记者关切。

  3月4日下午,今年第一场委员通道开始了,通道上出现了7位委员:疫情防控、双减、奥运场馆之后如何利用,面对一系列近期关注度很高的热点问题,委员们一一回应。

  全国政协委员 冯远征:我们在被邀请来走通道的时候,跟我们讲就是说你的心里话,就是说你们想说的话,所以这一点来说我觉得特别好,是最好的和全国人民沟通的一个桥梁。

  这位吴浩委员向大家揭秘了疫情防控中,怎样一步步升级科技手段追踪识别有潜在风险的人员。这次是他第二次走上委员通道。

  全国政协委员 吴浩:4年前就是因为当时没有疫情,记者关注的也是基层怎么能够给老年人提供服务。今年因为疫情防控特别是动态清零这些政策,大家都知道到底行不行。我们做政协委员就是建言献策,通过和媒体的无障碍的交流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对于记者来说,通过委员通道可以得到热点话题的回应;对于委员们来说,畅所欲言,把自己一年的履职情况,通过媒体告诉给屏幕前的老百姓,这也是自己建言献策的职责所在。

  全国政协委员 李迎新:这个通道确实是所有说的话题都是社会关注的话题,也是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这么大的一个平台,这么直观地把我们自己想说出的话直接跟老百姓说。

  五年的时间,通道的地点变了,记者提问的形式变了,但是直面关切、回应热点的初心没变:主动发声,回应关切,传递信息,这是“通道”展示出来的最直观的形象。

  而民有所问,我有所答,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恐怕才是“通道”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总台央视记者 张勤 王琰 魏毅 杨晓波 朱慧容 张程 雨棣 张博) 【编辑:谢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