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蒙古阅兵(俄罗斯大阅兵)

2019年5月9日,俄罗斯在红场举行了本年度的阅兵式,共计有13000多名军人和130多套大型装备参加阅兵式,其中80%以上装备都有实战经验。

5月9日是苏联规定的战胜德国法西斯胜利日,因此在这一天的阅兵也被称为是胜利日阅兵。

与很多国家不同,俄罗斯的胜利日阅兵并非若干年一次,而是每年一次。

我们知道阅兵是需要时间和大量经费的,如果军费充裕那倒还好理解。可如今,俄罗斯100万现役军人的军费总额只有600多亿美元,还要维持规模巨大的核武库和同时支持东乌克兰、叙利亚两场战事。

不夸张地说,俄罗斯的每一分军费都要精打细算,尽管这样往往也是捉襟见肘,很多新项目苦于资金短缺而停滞不前。

在这样的情况下,俄罗斯为什么还要每年进行大规模的红场阅兵呢?

实际上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纪念胜利了,因为苏德战争对当时的苏联,包括今日的俄罗斯影响实在太大了,而为了赢得战争胜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惊人的。

据统计,1941年到1945年的4年时间内,苏联光是军人就动员了3000到4000万人,其中阵亡681.7万,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被俘后也大量死亡),新兵开赴前线途中死亡50余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

除了军人的大量死伤外,处于交战区的苏联平民也损失惨重,战争中苏联军人及平民仅仅是死亡者就达到了2700万人——请注意,这个数字仅仅是死亡人数。

就凭这个战争烈度,苏德战争堪称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之一了。

虽然付出了巨大损失,但是苏联是获胜的一方,苏军也是消灭德军最多的军队,战胜后苏联控制了东欧多个国家,并在自己控制区内扶持了*德国。此后的冷战中,苏军百万雄师陈兵中欧一线,号称一周打到英吉利海峡。

这是苏联的荣光,同时也是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的荣光。

而在那场战争最关键的莫斯科战役中,一批批新战士在红场参加了阅兵,阅兵完毕后就奔赴战场,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死在了战场上,而他们的牺牲保住了莫斯科,更使得苏联稳住了阵脚。

多年后,同样的阅兵在红场举行,而阅兵的时间却在5月9日对德战争胜利日这一天,不难想象俄罗斯人自豪的心理。

这样的心理在国家强大时很重要,在国家衰弱时更加重要。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状况很不好,战略环境上来看,北约东扩到了自己家门口;综合国力上来看,跟当年的苏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而经济长期萎靡不振,人民生活也很难得到改善。

当年的苏联是能和美国平起平坐的一方霸主,而今的俄罗斯只能做一方诸侯而已。

心理上的落差是难以很快平衡的,而为了提振国民士气,一年一度的红场阅兵就有了特殊的地位。

除了纪念胜利,提振民心之外,阅兵的主体是军队,最直接的影响也是军队。

俄罗斯的影响力中,军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苏联解体以来俄军的情况长时间内都很差劲,以至于两次车臣战争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直到2008年的俄格战争,俄罗斯军队展现出来的仍然不是一支精锐之师的表现。

为了军队士气和凝聚力考虑,一年一度的红场阅兵也很有必要,前辈们的荣光虽然不能直接提升俄军的战斗力,但却代表了军旗的荣耀,一支军队哪能没有了荣耀和军魂呢?

近十年来,俄军秉承了精简人员和大刀阔斧的改革理念,同时以有限的资金重点保障了部分武器装备。

理念上的革新和在东乌克兰、叙利亚的实际军事行动让俄军获益颇多,信心提振的同时,俄军实力也在逐渐恢复。

而恢复的俄军实力必然要通过某些途径来展现出来,使得其变为威慑能力。

战场上的表现固然是一方面,阅兵场上的全新面貌同样也是这种能力的一个展现平台。

基于以上种种考虑,俄罗斯一年一度的红场阅兵就不难理解了,其不光是纪念意义,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就不是金钱所能衡量了的,因为她的意义的确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