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水的密度比冰大(世界上密度最大的液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幼儿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各种玩具、日用品、劳动工具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也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

比如:幼儿喜欢的各种玩具,

比如:幼儿身边的可探索的物品,

比如:幼儿喜欢的户外活动,

有效的科学教育活动就是教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幼儿通过与生活中的人和事物进行对话,从而提升科学经验,获得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生活即是科学探索,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科学教育,从原来教师的中预设和实施转成了注重幼儿的生成和呼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生活的兴趣和需要科学活动越来越丰富起来了,“水结成冰”就是缘起于生活的科学项目活动,寒冷冬天,班级区角“小磨坊”水缸里的水结冰了,孩子围着水缸,有的用手摸、有的用拳头击、还有的用舌头舔击碎的小冰块……由此,老师可以引导孩子认知水是如何结成冰的——让孩子认识冰、了解冰的特点。孩子通过摸、击、舔,感受了冰易碎、冷硬、融化的特点,孩子的发现是不断出新,进而对冰特点的掌握也是生动而又感性的。

“水结成冰”的科学原理。

“水变成冰”是一个结晶的问题在冰的晶体中水分子的朝向都是确定的、有规律地在0度的时候水会变成冰,因为到了水的凝固点,在这个温度之下水会由液态变成固态而水的固态我们就称之为冰。

首先,水变成冰是物理变化,分子内部没有任何改变!而且水变成冰,是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所以水的密度比冰大!这也是为什么冰会浮在水上。

水是很特殊的,水变成冰的时候,有一种分子间的力,氢键数量增加,从而使分子与分子形成四面体的结构,分子间的空隙增大,导致冰的密度比水大。

好的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动机。

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或探究本能;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而操作材料则是幼儿思维的基石脱离了操作材料的探索,将是一纸空谈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动作、能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他们渴望接触更多的周围事物,他们需要观察、了解、解释、适应周围事物,他们需要探索周围世界。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环境是幼儿的教师,它能让幼儿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

与同伴对话合作,拓展经验及思维

在生活化科学活动中,由于每个人的经验 发展水平的不同;幼儿需要不断聆听同伴想法拓宽了思维广度,积累丰富的科学经验;并在同伴学习、合作中推进科学活动发展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由于下了好几天雨,操场边上积了一个小水坑,“怎么办,水坑在这里,我们不能玩游戏了”。那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帮水坑搬家呢?

孩子们从活动室找来了工具,有瓶盖、杯子、小勺、篓子、盘子……手忙脚乱地舀起水来,“我这个可以运水,你的工具有洞洞,不可以运水,水是会流动的……”孩子们在七嘴八舌地讨论中明白了这一科学道理。

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相互合作,用小工具运水倒进大工具里,不一会儿,小水坑搬家啦!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从孩子的点和兴趣出发把他们引向科学探究之路,丰富他们的科学经验;让科学教育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

小精灵幼儿科学—幼儿教育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

小精灵幼儿科学小常识—什么是创新思维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小精灵科学小实验—如何让鸡蛋巧变“夜明珠”体验神奇的科学现象

童奕之星,如何开展科学课程,走进小精灵科学发现室一起了解吧

小精灵科学发现室,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爱上科学探索和动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