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豆腐好处多 单吃豆腐太乏味巧妙搭配营养加倍
豆腐,应该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食材了。日常的水煮豆腐、酿豆腐、麻婆豆腐,经过国人的十八般厨艺,能变成各种各样的美食。豆腐之所以那么受欢迎,显然和它的好吃又富有营养有关。有营养丰富的食物,却没有十全十美的食物。以豆腐为例,它软软滑滑、入口即化的口感真让人“爱不释口”,营养方面也不落后——富含优质蛋白、不含胆固醇、钙含量也很丰富。可是,豆腐在营养上也存在一点小缺憾,其中的人体必需氨基酸硫氨酸含量不足,因此不能被人体完全利用。下面和360常识网一起来看看。
豆腐虽然好,但是一不宜天天吃,一次食用也不要过量。由于豆腐性寒,胃寒者和易腹泻·腹胀·脾虚者都不适合多吃豆腐。因此我们提倡在食用豆腐时,一天吃一次是最好的,而且在这一餐中也不要食用过多。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脾胃虚寒的肠胃患者,一看到豆腐细软柔嫩,就认为它很容易消化。于是,一天到晚吃个不停,早餐吃豆腐脑·喝豆浆,中午吃虎皮豆腐·晚上吃小葱拌豆腐。结果那,一天到晚总是觉的胃部饱满·腹部憋胀,不想吃饭,而在停止吃豆腐后,这些肠胃不适等症状就会很快得到缓解。
豆腐富有营养,含有铁、钾、镁、钙、锌等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B、蛋黄素、蛋白质、盐酸等成分,其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属于优质的蛋白质和补钙食物。因其不含胆固醇,属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冠心病等患者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
中医认为,豆腐也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物,其味甘、咸,性寒,食用可有宽中益气,调和脾胃,消除胀满,通大肠浊气,清热散血之功效。研究认为,豆腐除了营养作用外,其对牙齿和骨骼的发育也有一定益处,能帮助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提高记忆力。对骨质疏松、肝功能疾病、糖尿病、流行性感冒、心血管疾病、更年期疾病等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抵制作用。
注意事项
注意豆腐中含有嘌呤(核蛋白的组成物质,是尿酸的来源)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通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人吃多了,容易引起通风发作。
在烹饪过程中也会有营养流失,怎么做豆腐才能把营养最大化呢?有5种菜是豆腐的“黄金搭档”。
豆腐和鱼
经常看到餐馆里煮鱼时会加一些豆腐,鱼汤的鲜美融入到豆腐里,确实好吃。豆腐蛋氨酸含量较少,而鱼类含量非常丰富;鱼类苯丙氨酸含量比较少,而豆腐中则含量较高。这样两者合起来吃,可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从而提高营养价值。由于豆腐含钙量较多,而鱼中富含维生素D,两者合吃,借助鱼体内维生素D的作用,可使人体对钙的吸收率提高很多倍。因此,特别适合中老年人、青少年、孕妇食用。
豆腐和肉、蛋
营养高一半豆腐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缺少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氨酸。如果单独烧菜,蛋白质的利用率则很低。如果将豆腐和其他的肉类、蛋类食物搭配在一起,可以提高豆腐中蛋白质的营养利用率。
豆腐和海带
加碘又补钙豆腐及其大豆制品,营养丰富,价格便宜,能补充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卵磷脂、亚油酸、维生素B1、维生素E、钙、铁等。豆腐中还含有多种皂角甙,能阻止过氧化脂质的产生,抑制脂肪吸收,促进脂肪分解;但皂角甙又可促进碘的排泄,容易引起碘的缺乏,海带含碘丰富,将豆腐与海带一起烹调,是十分合理的搭配。 豆腐和萝卜
身体不受挫豆腐属植物蛋白,多食会引起消化不良。萝卜,特别是白萝卜的消化功能强,若与豆腐拌食,有利于豆腐的吸收,人也就不会受消化不良的困扰。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但多食会引起消化不良,萝卜特别是白萝卜有消食化积的功能,两者合用有助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
豆腐和玉米
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为稻米、面粉的5—10倍,还含有7种“抗衰剂”:钙、谷胱甘肽、纤维素、镁、硒、维生素E和脂肪酸。因此,用玉米当主食,再加上一道豆腐菜,就是很不错的午餐选择。
另外,玉米中硫氨酸含量丰富,但缺乏豆腐中的赖氨酸和丝氨酸,两者一起吃,营养吸收率可以大大提高。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最高、保健作用最好的。
然而,豆腐虽好,这4种情况的人却不能多吃
虽然常吃豆腐有着诸多的好处,但如果多吃或者过量对人也有着不小的危害,因此对于以下几种人群,在食用豆腐方面应特别注意量的控制。
1、胃肠不好的人群
豆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消化不好者多吃会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进而导致腹胀、腹泻等症状,而豆腐中所含有的大量的嘌呤能刺激胃液的分泌,在饮食缺乏的情况下会刺激胃粘膜,容易导致一系列的胃肠疾病。
2、肾功能不好者
豆腐含有较多的植物性蛋白质,会使得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容易加重肾脏负担。因此对于有肾脏疾病或老年肾功能衰退的人群,多吃不利于身体健康。
3、摄碘不足者
豆腐中所含的皂角苷虽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对它对人体内碘的排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若长期食用,很容易导致碘的缺乏。
4、痛风人群
豆腐中含有较多的嘌呤,而过多嘌呤的摄入,很容易使得嘌呤代谢异常的痛风患者,及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疾病的发作,出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