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松树(松树的寓意和象征)
王和尚每次去朋友小S家,都被他家正堂迎面墙上挂的一幅画吸引。画上画的是一株古松,傲然苍劲,气度不凡,有睥睨天下之势。王和尚突然想起杜甫的诗说“咫尺应须论万里”。
王和尚突然想到:为何我国人家正堂中都喜欢悬挂苍松图呢?松树有何文化内涵?今天,王和尚就来细细说一下,松树在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化意义。
△ 王和尚谈文化:松树有何文化内涵?
01:松树具有君子品质:高大、坚贞,勇于承担
先来说个故事: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9年,一代雄主秦始皇巡游东海,封禅泰山。完毕下山之时,突然天降暴雨,始皇帝只好在山腰五棵巨松下避雨,后来为感念松树的荫蔽之恩,就封这五棵松树为“五大夫”,世享祭祀。
即便如气冲霄汉,雄视百代的秦始皇尚且要依赖松树的庇护,可见松树的担当和厚重。不错,松树总是被视为敢于担当重任的象征。松树高大粗壮、质地细密,历来是土木建设的重要物资,即“栋梁”。
因此,松树也常被比作经得起风雨考验的厚重君子。曾子曾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朱熹为此句作注时,写道“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即因为宽宏包容所以能承受其重,因坚毅不懈,故能行得远。以此来看,这不就是松树的写照么?
△ 君子都有松树的性格和担当
02:诗人写松,寄托抱负与情怀,展现松树的多面性格
来看古人在诗中如何刻画松树。
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即公元760年,49岁的杜甫来到成都,营建草堂。他写诗向朋友借松树栽子,其中点出了松树的特点,“落落出群”、“青青不朽”,很恰当地描写出松树的特质。
松树是长寿的象征,俗话说的“松鹤长龄”即取其耐久之意。明朝诗人沈周写诗赞松说“上参云汉不屈身,世间草木斯为表”,可见松树的高大坚贞,足可以成为世间草木的代表。
△ 诗人为何喜欢松树,值得思考
景泰十才子之一的张溥更写诗说“世间草木总卑小,如就彭祖观婴孩”,更是点出松树的高大无比,岁岁长青,世间草木就好比婴孩一样,在松树面前卑小无比。难怪杜甫栽松树是为了“老盖欲存千年意”了。
而松树引人注意的特点还有其凌霜傲雪,四季常青。论语说“君子固穷”,其中的“固穷”即安守于穷困,并不因处境、地位、名利而改变自己的节操。因此,君子更注重内心修养,在穷困之时更能坚守高洁的品质。
我们小时候都读过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首诗一语道破了松树的坚贞。明朝张同德也有诗说松树“凛凛冰雪姿,四时无改易”,“老干岂争众草芳,亭亭独立凌青苍”。松树就是这样持重守成,傲岸不群,不轻薄,有品节。这很像论语所说的“泰而不骄”的君子。
△ 迎客松
因为松树凌霜傲雪,故而养成一种坚忍不拔的性格,它能禁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晚唐杜荀鹤曾对一棵小松树垂怜不已,小松在草丛中埋头生长,既不与众草争芳,也不自甘堕落,而是努力积蓄力量。“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是他对自我的期许,也是对松树的礼赞吧。
杜甫曾忍不住替松树不平,也有诗说“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也是写出松树凌云坚韧的性格。
△ 积极面对生活
03:松树的其他知识点:重骨力、有神奇预兆和奇幻传说
松树也是画家笔下的“常客”,宋祁曾有诗描绘说“数株森立写皴坚,霜骨鳞肤千万年”,而明代的画家曾说画松树重骨不重色,有骨的松树才能厚重,才能画出其昂藏欲起,青天为之一低的气势。
的确,松树之草木中最有气势的树木之一,它高大威武,崔巍凌云,自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气势。清朝诗人希鄂写诗赞松说“一夕风霆来,拿云破空走”,可见其奔腾壮阔的气势。
△ 松树的气魄最值得尊敬
松树常被古人戏称为“十八公子”,松字拆开即“十八公”。这有个有趣的故事。据《三国志》记载:吴国有一人名丁固,他年少聪慧,机敏练达。他的才能很快被孙权看重,提拔他为尚书。
有一天,丁固梦见自己肚子上长了一棵松树。醒来后,丁固非但不惊慌,反而心中暗喜,他对人说:“松字是十八公,十八年后我就要了位列三公了,这是吉兆。”后来,丁固果然官拜大司徒,成为三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
△ 松树也有少年英锐之气
可以看出,松树有升官的预兆,难怪如今很多人喜欢以松为画,挂于堂上。宋人史浩就有诗说“不吟柳绿与桃红,久要论交十八公”,可见松树在文人心中的地位。
有趣的是,松树的高大出众,并且枝繁叶茂,犹如紫髯铁甲,皮似龙鳞,再加上松树迎风吟啸,因此,松树也被成为是“龙”的化身。金朝刘从益就有诗说松“蟠如北海螭,伏如南阳龙”,将在南阳耕田的卧龙诸葛亮比喻成松,可见松树盘曲如龙的气势。
△ 卧龙诸葛亮
由此可见,松树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它高洁青翠,傲雪长青;它坚韧粗壮,善于负重;它长寿不衰,历久弥青;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坚韧包容的性格特质,也代表着文人儒生弘毅进取的性格。
从俗世来说,它又有升官进爵的预兆和化而为龙的神奇传说。故而,松历来备受喜爱,也备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