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为什么没落了(为什么东北工厂都关闭了)
“在有的人眼里,他是成长的记忆;在有的人眼里,他是回家的坐标;在有的人眼里,他就是两根烟囱”这是出自电影《钢的琴》的台词,也是昏蓝下天空边陲小镇的缩影,似乎庞大的工业体系就长在北部一样,伴着东北人一代代的记忆,也溶于生长于此的人血液里。
出自电影《钢的琴》
近几年讨论的话题里,东北被赋予着“文艺复兴”标签,在影视、音乐上开始输出浓厚的东北气息,比如《大象席地而坐》、《HELLO!树先生》、《乡村爱情》等,乐队与歌手也不乏有二手玫瑰这样的另类代表。
二手玫瑰:梁龙
我们能从中读到很浓的“工业味道”,这里的工业味道不仅仅是工厂、工人,而是一种扎根在东北的文化,在《钢的琴》里背景中能看到,一座座老式小区、烟囱、工厂、工人服,这些都是那个年代留下的痕迹,以至于在民众间能感觉到这些生活文化。
集体化时期:东北旧照
东北的回忆里伴生着很多很多符号,这里有苏联的影子,战争的弹迹,和陈旧的建筑,在建国初期,东三省作为工业底蕴雄厚的重点地区,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兵工厂、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造船厂都汇聚在东北的要地,沈阳的铁西工业区更是当年全国工业区的代表,放眼望去东北遍地尽是朝气蓬勃的工人和昼夜不息的工厂。
大工厂里的工人们
时间来到90年代,中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是上海之后就是东北,迎来了“大下岗”的浪潮,这种改革无疑是对东北等地的轰炸,这种改革也是出于现实的变化而决定的,苏联解体,和美国的关系紧张,国营企业内部腐化严重等等,而这些工人仅掌握着各种技术,没有其它的谋生手段,一时间,大街上尽是“修自行车”的人。
东北下岗时期:街照
对于东北来说,“下岗潮”确实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同时期上海比较,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利,东北无法快速有效的进行转变,余震至今。
东北街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向大城市进行汇聚是改革发展必然结果,没有发展优势的东北开始衰败,源源不断的向外输出人口,出现空城,生育率也大幅下降,这种境地中的东北开始在文艺领域渐渐崭露头角,透露着一种独特的哀伤……
破败的工厂
“树那无处安放的手,如同他那无处安放的人生 ”——《Hello!树先生》
出自电影:《hello,树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