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是哪里的(武威市历史文化简介)
坐落在河西走廊东端
享受祁连雪峰的山川灵秀
经受大漠戈壁的锤炼洗礼
这方雄伟广袤的高原腹地上
千年的恢宏,经年的人文
凝塑出武威最峻毅多元的风骨
东濒兰州,南靠西宁
北邻内蒙,西通*
“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
武威成为河西军事要地和商埠重镇
贯通中西,安逸和煦
儒学、佛教在这里璀璨发展
高原雪域、大漠戈壁
清泉绿洲、古迹名胜
凝汇出武威最绚烂浑厚的底蕴
河西都会,丝路咽喉
他是“武功军威”的河西重镇
也是“五凉古都”“西夏陪都”
昂首嘶鸣的战马,垂眼沉默的佛陀
他是河西心脏,丝路明珠
武威,虽没有敦煌莫高窟、张掖七彩丹霞
那样声名在外的极致景观
却在乌鞘岭、腾格里的坚实臂膀里
在纵横3.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书写着代代绿洲传奇,治沙奋进的隽永故事
一座铜奔马,一首凉州词,成就武威
这座诗意与内涵兼收的文武之都
摄影/Gats
河西心脏,丝路明珠
武威南部是巍峨绵延的无尽山脉,北部是苍茫壮阔的无垠沙漠,石羊河等祁连山脉冰雪融水河在武威城内外穿行而过,千年来沃养着这方河西最大的绿洲堆积平原,根植于广阔的面积优势,这里也成为月氏、匈奴等历代各民族角逐之地。
乌鞘岭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武威这座城注定不凡。西周时期中国分九州,这里属雍、凉二州,旧称“雍凉之地”。秦时,这里成为了月氏驻牧地。汉初时强大的匈奴赶走了月氏在这里定居驻牧,并自此隔断汉王朝与外界的联系。匈奴单于将月氏王头盖骨制成酒器把玩数年的故事,注定让汉王朝统治者有所忌惮。
武威的草原,哺育着“天马之乡”。图/视觉中国
公元前121年,励精图治的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让匈奴留下一首千古流传的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之意,武威因此而得名。
武威,是河西走廊的“东大门”。制图/monk
“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武威,自此成为河西军事要地和商埠重镇,经贸往来、佛教东传,这座以霍去病军功命名的城市,向西扼守河西走廊要道,向东联通关中及中原,向北震慑蒙古高原匈奴部族,向南威镇青藏高原各部,成为了河西的心脏,西北内陆的枢纽与脊梁。
雷台汉墓铜马车仪仗队模型。摄影/归野buddy
六朝古都,威武千年
武威向左,凉州向右。金戈铁马的沙场、大漠驼铃的边塞仅仅是武威峻毅的风土,一首首凉州词则将武威带入千年的辉煌。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领土为十三州,改雍州为凉州,据《凉州府志备考》记载: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也。”
当时的凉州管辖范围达到巅峰,不仅囊括整个甘肃,还扩大延伸到宁夏、内蒙、青海及*的部分土地,而凉州的治所正是在姑臧,也就是今天的武威。
瑞安堡,武威也是西北的军事要塞。摄影/周昭辉
武威成为河西都会,占据“天时地利”的绝佳优势。西汉末年,群雄割据,凉州却成为了一方净土。《后汉书·孔奋传》写道:“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
张轨创建的前凉
“一部凉州史,半部在武威”,几百年间安逸静穆的凉州,西晋末年在张轨治理下再一次成为了人间乐土。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及唐初的大凉,都曾建都于此,故有“五凉京华”的美誉。
天祝县十四寺院之首的天堂寺。摄影/周昭辉
武威,威武千年,作为仅次于首都兴庆府的西夏陪都,继续书写着历史。此时的凉州,更是西北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有姑臧(武威),南有建康(南京)”,足以说明其卓越的地位。
“银武威”下,凉州城门繁华如斯。摄影/李文博
凉州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从西夏陪都到隋唐时期凉州七里十万家的盛景,足以说明他河西的地位。现今挺立的南门楼上,至今依然高高悬挂着凉州的匾额,读懂了“凉州”,便也读懂了武威。
武威南城门 摄影©包卡利亚
文武双全,魅力卓绝
彼时的凉州,在西晋张轨的治御下,经济繁茂、安逸和睦,“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唯凉土耳”。安定的环境庇佑了秦汉魏晋的士族文脉,又在郭荷、郭瑀等儒学大家的沃润下,凉州成为了中原难以企及的一方“儒学乐土”,之后又反哺中原,成为隋唐帝国的文化母本。
饱览儒学的中原士族与豪爽恣意的游牧民族在这里互融共成,三弦和胡琴的唱曲与洋洋盈耳的诵读声在这片乐土落地生花。盛唐时期的凉州,又成全了多少诗人对边塞的想象。成为全国第三大孔庙之一的武威文庙,更是居”陇右学宫之冠“。
武威文庙
佛教在武威迈出了融入华夏风范的第一步。一代弘法高僧鸠摩罗什先后翻译《心经》《金刚经》等影响中原佛教发展的佛学译本。天梯山石窟,开启佛窟的“凉州模式”,向西影响莫高窟,向东影响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堪为中国“石窟鼻祖”。
鸠摩罗什寺,罗什塔默然矗立。图/视觉中国
前凉人建灵钧台,东晋时期建祭祀雷神的雷台,一座雷台汉墓的风霜既往成就了一座国之瑰宝,一座“天马”却也成就了更具人文魅力的武威。“铜奔马”让中国考古学历史添上浓重的一笔。
马踏飞燕 摄影©寻找
如今的武威,人文荟萃,文化多元。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陇右学宫之冠文庙、凉州会盟之地白塔寺、稀世珍宝“西夏碑”等历史古迹璀璨遗存,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的鸠摩罗什舌舍利塔“罗什寺塔”更是成为全国唯一性文化资源。
白塔寺,凉州会盟之地。图/视觉中国
武威白塔寺
汉唐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等历史和地域文化璀璨绽放;凉州贤孝等民俗文化熠熠生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38个民族碰撞出融汇交融的火花。
五彩斑斓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图/视觉中国
绿满潮头,生态启航
沙漠、戈壁、雪山、冰川、草原、河流、湖泊,武威冲破了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地缘奇观,宗教与僧侣,石窟与艺术、语言与文字、民族与融合、天马与拓边、葡萄与美酒,在这里汇出灿烂的一隅。
“金张掖,银武威”,道出的是武威的扎实与厚重。纵横3.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金戈铁马、刀光剑影奠定了他峻毅铿锵的底色;丰沃的矿产资源以及石英石、石膏等非金属资源全力加速开放奋进的时代脚步;繁密的铁路、公路网织就通达的商贸优势;农牧交融、物产丰盈凝塑出多元共融的人文硕果。
穿越武威的铁路,现代丝路延伸的引擎。图/视觉中国
退去历史的华裳,向现代昂首阔进。静卧巴丹吉林、腾格里茫茫大漠的厚实臂膀内,武威勇立潮头,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前进道路,在大漠播绿,再缚“黄龙”,上千亩的梭梭林依稀延展,厚植生态底色。
隽厚的人文史,丰沃的绿洲,一代代武威人秉着“天马”精神,上演着经久不绝的奋斗史。 目前,武威农业增加值达到164.59亿元,稳居全省第1位;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3%,居全省第2位;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339个,各项产业勇争潮头,勠力奋进。
如今这里已经不是“一片孤城万仞山”,而是绿满枝头,瓜甜食美。水光潋滟的天马湖、树木葱翠的湿地公园绿意冉冉,武威“三套车”鲜香醇厚,肉夹子裹藏凉州味道,民勤蜜瓜“甜力”超标,葡萄酒声名在外…
烤全羊,武威人离不开酒,也离不开肉。摄影/周昭辉
河西心脏,六朝古都
武威向左,凉州向右
金戈铁马开启武威的璀璨
人文充盈铸就凉州的厚实
一座铜奔马,一首凉州词
武就文成,一去一来间
历史的厚度决定人文的深度
大漠播绿,生态起航
武威,从容奋进的文武之都
总监制:王宏山 监 制:铁 成
责 编: 王 皓 编 辑:朱 瑜
声 明:版权归凉州区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致电:0935-22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