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里的(*人祖籍哪个省最多)
什么是*?什么是*人?在这里我想首先为大家解释一下三个既相关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岛、*省、*地区。所谓*岛是指面积约为3.5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一大岛,而*省是由*岛、澎湖列岛以及周围附属岛屿组成的(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地区是指*当局实际控制下的地区:金门、马祖在行政区划上隶属福建省,东沙群岛在行政区划上隶属广东省,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导致这些地区实际处于*当局控制之下。
截至2019年*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为2360万人。这其中98%是来自*的汉族移民,另外2%则是在汉人移居*之前就已定居于此的原住民。*原住民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住在西部平原与外界接触较早的平埔诸族大多已与*的汉族居民融合;住在山区或东部平原的诸族尚能保持其固有风俗与语言。*的汉族居民分为本省人与外省人两大群体,事实上本省人和外省人均来自*,只是在移居*的时间上存在差异而已。
所谓*本省人是指从明末清初以来陆续迁入*的汉族居民。本省人族群内部又分为闽南人和客家人两大群体:闽南人自然是从福建南部地区迁入的,他们约占全台总人口的70%;客家人主要是从广东东部地区迁入,约占全台总人口的14%。当然闽南人群体内部又可以根据具体的祖籍地细分为漳州系、泉州系等不同群体。所谓*外省人是指1945年后从*各省随*政权迁移来台的人士,这些人的后代如今大约占全台总人口的14%。
*人素有“河洛郎”的自称。“河洛”即指中原地带。很多福建人和*人供奉着相同的远祖——“开漳圣王”陈元光。公元657年陈元光出生于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唐高宗年间陈元光随父亲陈政入闽平定当地山越部族的*。陈元光在入闽的第14年上书奏请朝廷设置州郡,两年后武则天批准在泉州、潮州之间设置漳州,而陈元光就被任命为漳州历史上的首位刺史。陈元光担任漳州刺史期间对山越人恩威并用而以招抚为主,从而促进了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的融合。
陈元光作为漳州历史上的首位刺史对漳州进行了最早的大规模开发建设。陈元光的子孙后代又陆续多次迁移至*。如今*的第一大姓氏就是陈氏。1953年*官方的户籍统计数据显示:当时户数在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陈、黄、丘、宋、林等63个姓氏的族谱上均记载其先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这63个姓氏共670512户,占当年*总户数828804户的80.9%。这意味着每5户*居民中就有4户先民来自固始。所谓的*本省人这一群体主要就是由这些人构成的。
1945年国民*光复*后就有一些*各省的居民与官兵来到*。1949年*政权败退*后又带了一大批人到*:这些人中有自愿跟随*政权来台的*官员及其家眷,也有相当一部分被裹挟乃至是强征而来的军民壮丁。1946年*的人口约610万,到了1950年已激增到745万。这其中增加的部分绝大多数是跟随*政权来台的新住民。国民*称这些来台的新住民为“荣民”(荣誉国民的简称)。这一时期*为解决荣民的居住问题就开始为其兴建房舍或安排宿舍。
荣民多根据自己的军种、职业、原籍等等分别群聚于一定范围。这种荣民聚居的地方在*被称为“眷村”。*的眷村最多时有879处:眷村最多的桃园市有80处,其次则为台北、新竹、台中、嘉义、台南、*等都会县市。如今*政界、商界、演艺界很多知名人物都有眷村背景:从眷村走出的政治人物有宋楚瑜、朱立伦......从眷村走出的商界名人有邹开莲、陈启礼、郭台铭......从眷村走出的演艺界人士有李立群、刘德凯、胡慧、邓丽君、林青霞、任贤齐、焦恩俊、马景涛、赵文瑄、周渝民......
*当局对原住民的族系划分相对较为复杂。1945年国民*光复*后将*原住民分为高山族和平埔族两大族系。平埔族是与外界接触较多、汉化程度较高的族群,而高山族则是较多保持本民族特性的族群,实际上高山族和平埔族内部都存在诸多支系。后来国民*又把汉化程度较高的平埔族纳入到汉族人口中统计,不再将其视为原住民群体。1954年3月14日*当局将原住民划分为泰雅、赛夏、布农、曹族、鲁凯、排湾、卑南、雅美、阿美9个族群。1998年11月曹族更名为邹族。
2001年之前被归于平埔族而纳入汉族人口中统计的邵族被确定为原住民第10族。2002年原居宜兰、后迁居至花莲的噶玛兰族被单列为一个独立族系。2004年太鲁阁族被**从泰雅族中分立出来成为第12族。2007年原隐身于阿美族之中的撒奇莱雅族独立为第13族。2008年原被列入泰雅族之中的赛德克族经行政院第3089次院会决议通过为*原住民第14族。这是已被*当局确认的独立族系,此外还有巴布萨族、巴赛族、洪雅族等未确认族系。大陆方面则将这些*原住民统称为高山族。
生活在*这些不同族群究竟是如何来到岛上的呢?事实上在大约距今1万年前的冰河时期*是与大陆相连的,来自华北与华南的大量哺乳动物通过陆桥来到*,而史前时代的猎人们则追寻着猎物的足迹来到这里。在濒临太平洋的台东长滨乡八仙洞发现了*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这证明至少在三万年前人类就已到达*。当时的人不知道地质学说,然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却影响着他们的生活:随着海水的上涨使连接*与大陆之间的海峡陆桥被淹没,于是*成为了一座东海之上的岛屿。
那些最早来到*的人就构成了岛上最早的原住民部落。在航海技术极端落后的年代里海峡阻隔了大陆与*的交流,然而人类这种生物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大喜欢被束缚,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促使人类跨过高山、越过大海却探索山的那边、海的那边究竟是怎样一个世界。大约在距今五六千年前一群善于航海的人驾着独木舟来到了如今的*西海岸并在这里繁衍出独特的大坌坑文化,这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这些*的早期居民甚至向周边的东南亚、太平洋地区扩散开来形成了南岛语族。
公元230年孙权命卫温与诸葛直率甲士万人乘坐这样的大船浮海求夷洲(*),这是历史上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先民首次开拓*之举。三国东吴丹阳太守沈莹的《临海水土志》详细记载了当时*的生产和生活形态。这是世界上对*最早的记述。隋炀帝曾3次派朱宽、陈棱等人前往流求(今*)。9至10世纪的唐末宋初已开始有汉人定居澎湖。12世纪中叶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路晋江县(今福建晋江)管辖并派兵戍守。元代又在此基础上设澎湖巡检司进行管辖。
宋元时期澎湖列岛就已基本形成以汉族居民为主的人口格局,相比之下此时*本岛的开发仍是相当有限的。时光流转到15世纪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被联系为一个整体:在此之前的世界史其实是世界各地区各自的历史,在此之后人类真正进入到全球历史阶段。然而当欧洲人开始迈向远方的星辰大海时中国明王朝却颁布了海禁政策,不过海禁并不能完全阻隔中国与海洋的联系。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等省自古以来就形成了靠海吃海的传统。
即使在海禁政策颁布后东南沿海的商人们仍顶着压力出海贸易。当朝廷从海上退缩时中国商人却广泛参与到大航海时代的国际贸易体系之中:东南沿海的商人们通过与西班牙人的贸易把西属美洲近一半的白银源源不断运回国内,又通过与当时世界第二大产银区日本的贸易使日本白银大量输入中国。到了明代后期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中国市场主要的流通货币,而在东南沿海墨西哥鹰币、西班牙银币也成为通用货币,中国从货币领域开始与全球接轨,以致于当时的中国被西方人视为“白银帝国”。
当时海商与海盗其实并没明确的界限:如果海禁政策严厉就会迫使正常贸易的商人转变为海盗;如果海禁政策松弛,那么海盗也可能转型为商人。对这些靠海吃饭的人而言:一切都是为了生存,至于身份定位问题从来也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实上在当时明王朝的官方语境下是把这些海商称之为“盗”的。从明朝万历年间晚期直到天启年间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商们一直呈现“群盗林立”的状态,但大都是些西方殖民者的附庸,很难独自成气候。
直到颜思齐的出现才使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后期终于迎来一位中国英雄。1589年生于福建海澄县(今厦门海沧青礁村)的颜思齐体魄雄壮、精通武艺,从小就有“大哥范儿”,一日打抱不平打死了官员家的仆人。按明律当斩的颜思齐一路逃到了日本平户,这时他只有十四岁。日本当时正处于德川幕府执政的初期,作为通商口岸的平户商旅往来繁荣,福建老乡也是随处可见。颜思齐在这里开起了裁缝铺。生性豪爽的颜思齐很快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经过一番打拼成为纵横海上的大商家。
颜思齐声名鹊起之后二十八位华商义结金兰奉他为老大,而这其中就有日后收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这些华商因不满日本*对华商的诸多压迫而计划攻占平户港。不料起事前众人为一位兄弟庆生豪饮,其中一位醉酒后无意中泄露计划,引来幕府官兵围剿。得到通报的颜思齐匆忙中和众兄弟逃往海上。死里逃生的颜思齐眼前除了前往*别无他途。1624年颜思齐率船队在笨港(今*北港)靠岸。*岛地肥水美、大片荒野等待开垦。
颜思齐决意在此干一番事业:他率领大家伐木辟土,构筑寮寨,同时对岛上的原住民加以安抚,商定疆界,互不侵扰。大局初定后颜思齐派下属率船队赴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后到台超三千人。颜思齐将垦民分成十寨,发给银两和耕牛、农具等,开始了*最早的大规模拓垦活动。垦荒需要资金投入,于是颜思齐挑选了一批有航海经验的漳、泉人士,以原有的13艘大船利用海上交通之便开展和大陆的海上贸易;同时组织海上捕鱼和岛上捕猎,发展山海经济,以解决移民生产和生活的物质需要。
1625年*粮食大丰收,兴奋的颜思齐拉着弟兄们进入诸罗山中打猎。归来后的颜思齐一病不起,数日后病逝,时年37岁。颜思齐的一生仿佛一颗流星,然而他的壮举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从那时起大规模的移民高潮到来:每年都有大批百姓跨越海峡进入*岛,在岛上屯垦耕种、繁衍生息。继颜思齐之后继续书写中国人的海洋传奇的是郑芝龙、郑成功父子。郑氏家族本质上其实是一个兼具军事和商业职能的海商-军事复合体集团。
郑芝龙凭借强大的军力作为支撑得以垄断占城、吕宋、北港、平户、长崎、孟买、万丹、旧港、马六甲、柬埔寨、暹罗等地的贸易。此时郑家旗下已拥有包括汉人、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乃至非洲黑人各不同种族的士兵二万人,拥有超过三千艘大小舰船组成的舰队。郑成功接手的是当时东亚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他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作为支撑控制着南洋一带的贸易航线,建立了山海五商体系,从连接东西洋的贸易网络中获得巨额军饷。
在武器装备上郑成功的舰队与欧洲舰队并没代差:郑家舰队的主力战船大青头长约10丈、宽2丈1尺、高l丈5尺、吃水8尺、载重三四千担。郑家舰队均配备有红夷、威远大炮,其中有的重炮重达两三千斤。1661年春郑成功率领二万五千余官兵乘300余艘各类船艇渡海收复荷兰殖民者占据下的*岛。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事实上并没占领*全岛,只是建立了普罗民遮(赤嵌城)、热兰遮城作为贸易站,在*岛的荷兰驻军总共不过数千人,军舰也只有东印度公司的4艘武装商船。
在武器性能层面双方也并不存在代差,郑成功的水师完全取得了对荷兰殖民者的绝对兵力优势。在普罗民遮之战中4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商船被郑成功水师数百艘战船围攻,最终沉没1艘、逃亡3艘。在取得普罗民遮城作为据点之后郑军随即由海、陆两面围困热兰遮城,在这里郑军遭遇到荷兰人较为顽强的抵抗,于是郑成功派部下一方面在*岛上就地屯田,一方面通过海外贸易获得补给,而对热兰遮城则采取围而不攻的持久战策略。
*当地的高山族和汉族百姓纷纷自发援助郑成功的部队,最终热兰遮城被围困七个多月后弹尽粮绝、官兵死伤一千六百多人、水源也被切断,这时热兰遮城内的荷兰殖民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来自巴达维亚的援军上。1661年七月由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军舰组成的荷兰援军抵达*,同时他们也为热兰遮城带来了大量补给品。这时郑成功正派自己的部队赴*各地开垦土地、安抚人心,已在全面进行收复*后的开发治理工作,因此处于兵力分散状态,这使荷兰殖民者认为有机可图。
八月中旬荷、郑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此战中郑军击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十二月一名荷兰士官叛逃并向郑成功提供了热兰遮城内的情报,郑成功随即组织了对热兰遮城的持续炮轰,黔驴技穷的荷兰人最终投降,至此沦陷三十余年的*重回祖国的怀抱。始终以明朝忠臣自居的郑成功以*作为反清基地,缺乏与之对抗的海上力量的清*实施了迁界令:强迫东南沿海的居民内迁20公里以上,试图以此断绝*郑氏政权与沿海居民的贸易。
迁界政策对中国海洋贸易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直到平定*郑氏政权后的1684年清*才有限度地开放禁令。由于朝廷实行“迁界”,加上清军与郑军长期交战,许多大陆先民为了生存冒着生命危险跨渡汹涌大海移居*。古代中原人移居*、东南亚和欧美各地的后裔通常以“唐人”自称,他们的聚居地称为“唐人街”“唐人町”,从此世世代代旅居海外的华人和*同胞都把祖国称为“唐山”(意为大唐*)。*移民迁徙*、开发建设*的这段历史也就被称为”唐山过*“。
这些奔赴*的大陆先民们以坚忍不拔、荜路蓝缕、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优秀族性,以辛勤血汗为后代子孙开拓美丽的宝岛*,从而开创了300多年以来“唐山过*”的历史……近代著名的爱国史志学家连横在《*通史》自序曰:“洪维我祖宗,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为子孙万年之业者,其功伟矣。”这些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证明中国人最早发现*、开发*的,*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如今在闽南漳浦县赤土的“唐山过*”石雕园有一组“唐山过*”大型浮雕。
这些石雕至今仍在为我们述说着早期大陆先民赴台创业的艰辛故事。那时候的帆船较小,航速又低,当船途经海峡中的“黑水沟”时常发生船翻人亡的惨剧,幸运抵台的人还得经受瘴疬、毒蛇、猛兽搏斗,经受台风、豪雨、地震等天灾地变的考验,他们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才终于得以在*安家落户,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正因为渡海过程的艰辛才留下了这样几句家喻户晓的俗语:“唐山过*,心肝结归丸。六死三留一回头,过番剩一半”。
这短短的几乎俗语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道尽了早期赴台先民的艰辛。中国*荣誉主席、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会长吴伯雄的曾祖父在咸丰六年(1856年)与妻儿一同赴台,然而在渡海过程中吴伯雄的曾祖母不幸落海身亡,最终吴伯雄的曾祖父和当时只有5岁的祖父父子俩历经艰辛方才抵达*。*历史上的文化大家吴子光也曾记载过自己的母亲和妻子赴台的故事:吴子光早年与父亲先行赴台打拼,后来母亲蔡氏、妻子陈氏也从老家渡海赴台寻夫。
婆媳俩从广东跨省走过福建两百多里的崎岖山路,在厦门她们拿到了官方出具的路条,从而得以顺利登船出海。一开始顺风顺水的航程颇为平静,然而就在*近在眼前之时忽有大风起自东北,船头被大风吹得偏离了方向,于是东渡之旅变成了西归。在西归路上婆媳俩又遭遇一系列磨难:被勒索、遭抢劫,甚至是翻船落水险些丧命。多年后吴子光的妻子陈氏辗转来到*,然而母亲却未能同来,这成为了吴子光一生最大的遗憾。在那个年代女性赴台尤为艰难,因此留下了一句俗语“有唐山公,无唐山嬷”。
然而一个族群要发展繁衍是不可能离开女性的。其实在大陆先民赴台的壮阔历史洪流中同样不乏传奇女性的故事: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诏安妇女李慈勤毅然渡海赴台,而她渡海赴台的动机居然是为阻止已先期赴台的丈夫纳妾。男子纳妾在当时几乎再正常不过了,但李慈勤是一个很有主见有独立意识的女性,所以她不能接受此事,于是她带着孩子直接追过海。也许正因为她这种好胜的独立意识使她在到达*后与苗栗地区的土著部落首领达成了土地开发的合约,由此开启了苗栗地区的垦拓历史。
李慈勤的行为在当时一定是被传统礼教文化的卫道士作为一个悍妇典型的,然而恰恰正是这样一个悍妇典型在*开拓史上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早期来台的拓荒者们的故事很多只能从福建、*等地的地方志以及赴台家族的族谱中去寻找,因为封建王朝的正史是不会记载他们的。在统治者的眼中这是一群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甚至可能会被视为不安分守己的人,然而正是这群小人物见证了祖国大陆与*之间的血脉联系以及*筚路蓝缕的开发建设过程。
在中国历史上*的名称几经变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岛夷”,在秦朝被称为“瀛州”, 在三国时期被称为“夷洲”,从隋朝至元朝被称为“流求”, 明朝官方称为“东番”,跟随颜思齐、郑芝龙、郑成功来台的福建省移民则依闽南语称其为“大员”、“台员”、“大湾”等等。明朝万历年间根据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在公文中正式使用“*”这一名称,不过“*”一词在明朝指代的只是*省台南地区。明朝以后大陆与*之间人民往来不绝。
明成祖永乐年间下西洋的郑和船队曾在*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品。如今*凤山的特产“三宝姜”传说就是郑和遗留下来的。15世纪以后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因此在澎湖增设“游击”,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明朝福建水师军官赵若思(秉鉴)曾在台南赤崁修建城堡实施管理。这表明中国*的管辖权在当时已正式及于*本岛。17世纪初荷兰、西班牙等殖民者趁明末动乱之机侵入*。
1642年荷兰人在赶走西班牙人之后占据了*全岛。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反抗荷兰殖民者的武装起义。郭怀一起义尽管已失败告终,却成功打击了荷兰在*的殖民统治。十年后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郑成功在收复*后仅4个月就病逝了,此后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孙子郑克塽统治*达21年。郑氏家族在统治*的21年间推行屯田、发展贸易、开办学堂。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大陆沿海居民移居*从事开垦,*原住民也在与大陆移民的接触中提高了自己的生产技术。
当清*推行迁界禁海政策时*郑氏政权却在大力发展海上贸易:这一时期的*和日本、暹罗、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均存在贸易关系。*把鹿皮、鹿脯、樟脑、硫磺、蔗糖等土特产销往国外,换回自己所需要的刀剑、盔甲和生活日用品。郑氏家族统治*的21年间*一直与海外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与此同时一些大陆沿海居民也顶着清*的禁令与*方面展开走私贸易。*的郑氏政权与大陆的清*之间实际上处于一种军事对峙状态。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7月8日清*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向澎湖、*进发。施琅指挥的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水师获得大胜,从而迫使郑成功之孙郑克塽率众归顺清*。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在*设一府三县:*府治设在如今的台南,下辖*县(今台南)、凤山县(今*左营)、诸罗县(今嘉义)。截至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人口已达190万。这其中大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
这些移民为*带去了大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而且为*的开发提供了最重要的劳动力。他们与*的原有居民一起经过辛勤劳作将*从一个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发的岛屿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相当繁荣的宝岛。这一过程持续了大约200年。鸦片战争期间*兵备道姚营和总兵达洪阿召募乡勇、水勇、屯丁6000余名多次击退来犯英军。战争期间*守军俘获英军182人。仅在1841年9月11日的战斗中*守军就击毙英军32人、俘133人、缴获大炮10门。
鸦片战争后清*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开放了一批通商口岸。19世纪60年代以后*的部分地区相继开港。随着资本的大规模流入、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使*涌现出了五大家族。直到今天这五大家族依旧富甲一方,是*当地不可忽视的家族*。这五大家族中最为耀眼的是曾经的*首富“板桥林家”和“雾峰林家”。这两大林姓家族自清朝乾隆年间移居*后一步步从底层向上摸爬滚打成为大陆移民中的佼佼者。板桥林家和雾峰林家的家族历史可以说是*历史兴衰发展的缩影。
板桥林家在*发家致富后曾在漳州地区开设林氏义庄为贫困的林姓族人提供帮助。林氏义庄回馈族人的善举持续了百年之久,直到抗战爆发后林氏义庄因交通原因不得不关停。雾峰林家依靠开垦荒地、收购田产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家族:雾峰林家不仅在经济上一度成为*首富,而且参与了清*平定太平天国、镇压天地会戴春潮民变以及中法战争等一系列军事行动。雾峰林家因此被视为是深刻影响着*近代历史的*第一大家族。
1871年12月19日一艘琉球国船只在海上遭遇风浪被吹到中国*的牡丹社土著居住地。由于双方语言不通,结果这群琉球漂流民被牡丹社居民当成入侵者杀死,有几人侥幸逃到了*汉人聚居的地区后被保护了起来。清*在对幸存者进行抚恤后派船送他们返回琉球。按说这件事本该就这么过去了,然而日本方面却趁机插手了。日本以琉球向萨摩藩称臣纳贡为由宣称琉球为日本领土,于是提出*土著杀害琉球漂流民的行为是对*民的伤害,日本据此向清*提出索赔要求。
清*方面认为:*系中国领土,琉球为中国属国,朝廷已对双方的摩擦进行了妥善处置,实在没必要对日本有所交代。1874年1月日本以*民遭*土著杀害为由入侵*。日本这次侵台最终以与清*达成和议而告终。1874年10月签订的中日《北京专约》表明中国对整个*行使主权。此后一部分清朝官员提出*设省的建议。1874年清*扩增*行政区划为二府八县四厅。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进攻*的法军遭福建巡抚刘铭传率军重创。
1885年清*鉴于*的重要性将其由隶属于福建的一个府正式设立为一个省。在中法战争期间为保卫*立下重大功勋的刘铭传由福建巡抚改任*巡抚。刘铭传在*巡抚任内铺铁路、开矿山、架电线、兴办企业、创设新学堂、编练新军、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促进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从而使*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大向前推进,一跃成为当时全国最先进的省份之一,然而1895年清*却在《马关条约》中把*割让给了日本。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中国*总裁、中华民国国民*主席、国民*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同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开罗宣言》的内容中有一条就是: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满洲、*、澎湖列岛等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必将还于中国”。
这条内容表明国际社会公认东北、*、澎湖等地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其次这也肯定了中国收复包括上述地区在内的全部失地、恢复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正当权利。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苏联于后来加入)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投降仪式。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中国南京*军校大礼堂举行。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至此*、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