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在哪里(清朝多伦是哪里)

文|佳文

清朝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帝国,它早在入关之前便已经取得了察哈尔、科尔沁等蒙古的支持,将内蒙古大部归入自己主导的满蒙联盟之下。但外蒙古的归附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明末清初的时期,在广袤的戈壁大漠的三面:南面、北面和西面,蒙古草原主要分为三个大部分:第一是漠南蒙古,又称察哈尔蒙古;其二是漠北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第三就是漠西蒙古,又称厄鲁特蒙古。前文所说的漠南蒙古在1644年前已经为满清解决掉,林丹汗病死青海,他的子嗣们臣属皇太极并献上了元代的传国玉玺。

北边的今天的外蒙古主要就是喀尔喀蒙古诸部,即土谢图汗部、扎萨克汗部、三音诺颜部。这三部基本上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名义上在康熙时期就已经臣服大清,但实际上拥有着很强的自主权,内部争斗不休。

土谢图汗与札萨克图汗,他们的祖先原本是兄弟,相互之间都是非常的友善,可是后来却发生了两部关于大汗的血案。后来准噶尔蒙古部的噶尔丹插手,利用两部的矛盾,试图拉拢札萨克图汗,想要吞并土谢图汗部的目的,最后还发动了东侵喀尔喀的战争。

康熙帝为了解决这一事件,他抓住有利时机,利用喀尔喀蒙古内部的纷争,并同时采取会盟的计策,来解决喀尔喀蒙古的难题。接下来就是著名的多伦会盟,也是清廷解决蒙古问题的关键战略决策。

多伦会盟的所在地位于十三里滩草原,在这里,它东西长大约有十公里左右,南北的宽长约为6公里左右,这里地势平坦,是一片非常辽阔的草滩,其中多京公路横贯东西,交通十分便利。

清廷为了巩固北部安全,选择了内外蒙古适中地点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具)。康熙三十年(1691)4月,康熙帝亲率文武百官及上三旗官兵,由张家口出边“抚绥”蒙古届时外蒙古汗济农台吉等三十万人列于右,以土谢图汗察浑多尔济为坐次之首,与众百官朝见康熙帝。

通过这次会盟在喀尔喀蒙古实行内扎萨克蒙古的设旗编佐制,在保留喀尔喀三部汗号的基础上,去其原有的济农、诺额之名,与内蒙古四十九旗一例编设,并对三部各济农诺颜等封以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从此喀尔喀蒙古正式列入清朝版图,这对于加强清朝北部边防,巩固统治,有力抵御沙俄入侵,以及恢复喀尔喀民众因战乱受到破坏的生产、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

从多伦会盟之后,清廷也是以分封众建蒙古王公以分散他们的*为主要原则,辅助以藏传佛教的宗教影响力,使得外蒙古喀尔喀部长期归顺。

康熙帝通过赏赐,宴请,册封,化解了各个部族之间的矛盾,使他们尽释前嫌。另外还在会盟宴会上,对内蒙各旗给予了一定的奖励。还共同商讨北部边疆的相关事宜,还按照内蒙古设旗的办法,对喀尔喀各部编设了盟旗,从而最终确立了对外蒙古的统治和管辖。从此,改善了喀尔喀蒙古各部与清之间的关系,并使清王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得到加强。

参考资料:

1、萧一山《清代通史》,*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2、中国历代战争史,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