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在哪里(买了专辑怎么听)

近日,为治理饭圈乱象,中网信办以空前的力度,祭出了10记重拳,包括取消明星艺人榜单、规范粉丝群体账号、严禁呈现互撕信息、不得诱导粉丝消费、规范应援集资行为等。

整顿饭圈乱象的口号喊了多年,实际却越来越乱,直到现在,终于动真格了。感觉整个娱乐行业都地动山摇了,那些天天在网上辛勤忙碌的数据女工也几乎面临集体失业,不能投票打榜了,不能互撕控评了,不能高调应援了……还能干点啥呢?

在这些举措中,我们注意到一些针对艺人作品消费方面的规范要求:

一是在作品的排行上,降低签到、点赞、评论等指标权重,增加作品导向及专业性评价等指标权重。简单来说,就是“不看人气看作品”,如果作品质量不行,别再指望靠粉丝做数据把作品顶上去。

二是艺人的作品在网上销售时,不能有任何诱导、刺激粉丝消费的倾向。比如显示“购买量”、“贡献值”等指标,并形成排行榜,比如付费获取定制福利、任务解锁等方式。也就是说,以后不管你买多少张数字专辑,都不会显示你的购买量和贡献值,消费不再有等级差别,不再有那种无形的压力逼着你去购买更多。

看到这样的举措,很多人觉得,流量歌手的末日到了,至少,之前那种随便一张数字专辑爆卖千万的虚假繁荣可能一去不复返了。流量不再是王道,做出好质量的音乐才是关键,这条割韭菜的路已经很难走得通了。

那各大音乐平台落实得怎样了呢?

目前,各音乐平台、微博、短视频平台等都已经陆续下线明星人气类排行榜单,音乐平台的数字专辑销量也不再显示用户购买数量。qq音乐的音乐畅销榜暂时未撤,但也不再显示具体的销量和排名。

最重要的变化,是购买专辑时“购物体验”不一样了,以前是各种诱导你多多购买,越多越好;而现在,网易云方面提示“云村提醒您理性消费哦,未成年人需在法定监护人的指导及同意下才可购买”,而qq音乐,如果你之前购买过,将无法再购买,每个账号只能购买一次。

如果你以前没购买过的专辑,现在去买,据说有部分歌手的作品已经限购一张,但我试了几个,暂时没有遇到此限制;如果之前有人给你赠送过某张专辑,那么你现在仅可购买一张;应该很快会所有的专辑都限购一张了。

实施这样的限购举措后,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以前流量歌手的数字专辑,许多粉丝都是几十张、几百张地买,一次又一次地买,以真金白银为爱豆疯狂冲销量。买得越多越有面,那些只买一张的理智散粉,反而成了最没尊严的人。限购以后,如果每人只能买一张,那就只能拼人数的多少了,谁的路人粉多,谁的销量就高。

我看到周杰伦粉丝看到这个限购的消息,都在欢呼叫好了,一个个等着周杰伦赶紧出新专辑,到时让那些流量歌手知道什么叫销量吊打。

当然,大家也在等着,接下来第一个出专辑的流量歌手是谁呢,会不会销量锐减而沦为笑话呢?

有人预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后买卖账号产业要迎来春天了。因为那些流量粉丝想要多买,只能手握大量账号,要不销量肯定垮。

还有人预测,数字专辑被限购,可能实体专辑要咸鱼翻生了。总不可能连实体专辑也限购吧?

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榜单、流量、数据对音乐生态的扭曲和毒害终于到头了。让一切回归理智,回归良性生态吧。我觉得,这样的举措值得每个人双手赞成,哪怕你也是某个流量歌手的粉丝。相信我,这样对每个人都好,除了资本。

表面看,这似乎是针对流量歌手的一记重拳,但实际上,它针对的是娱乐产业的资本。他们的利益,也只有国家能动得了。流量歌手只是资本割韭菜的一个工具而已。比如,肖战的《光点》销售额已经超过1.6个亿,你以为肖战就能从中获利数千万甚至上亿吗?不,大多数专辑的销售都是被音乐平台以某个保守的价格买断了,像《光点》这样的单曲估计就几百万,超过这个价格的钱,都是平台的利益。

在资本的眼里,只有钱,它不管你人头有多少,只要最终销售额够多就行;在粉丝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当然是每人买得越多越好,所以他们总有各种手段刺激你多买。比如几分钟达成钻石唱片,几分钟达成皇冠唱片,几小时达成殿堂金钻唱片,几小时达成殿堂史诗唱片……总有各种高大上的称号和数据的攀比来刺激你为哥哥争排面的好胜心。

我们总是在吐槽流量粉丝太疯狂,但你以为每个粉丝生来就疯狂吗?不,这并非她们的初衷,她们每一步都是被资本所设计了。每天辛辛苦苦做数据,她们也累;每天撕东家踩西家,也并非她们本意;一次买数十、数百张专辑,也不是她们钱多……如果没有那些精心设计的刺激手段,真正自发去买2张以上的人有多少呢?

资本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将她们套在里面。资本为她们打造无数个战场,就是让她们去战斗的,为了哥哥奋勇向前;资本会让你乖乖地、争先恐后地交出你的身、心和钱。

就拿买专辑这事来说,买专辑的张数与对爱豆的忠诚度本身并不能划等号,音乐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表忠的。即使表忠,也一张足矣,买一千张也是听,买一张也是听,而且你多买的钱也不能直接进爱豆的腰包。数字专辑买多张,本就是一场最大的阴谋。

之前有个蔡徐坤的粉丝,花了500元买他的专辑,还去参加了线下见面会。后来被其他粉丝讨伐,说她只花了500块,就自以为是地去表功了,简直是“白嫖”,因为别人都省下路费就是为了在线上多支持坤坤几张专辑。

当然,有人说多买送给朋友都不行吗?

送朋友,这是目前支持买多张的人唯一的理由。但事实上,你去问那些买多张的,有几个人是真心为了送朋友的。你喜欢的这位流量歌手,你朋友真的也喜欢吗?如果他喜欢,他自己早买了,几块钱的事需要你送吗?如果他不喜欢,你送的这个礼物有意义吗?两三张还说得过去,那些5张、10张甚至几十、几百张的,你有那么多朋友都在等着听你送的这张专辑吗?别自欺欺人了。

打蛇打七寸,原来治理饭圈乱象的根本,并不是什么倡导理智追星,而是直接下重拳,将原有的*机制打破。否则,粉丝永远不可能理智。

试想,在没有感觉消费压力,没有攀比风气的一片清朗天空下,你*自在喜欢你喜欢的偶像,支持他的专辑,聆听他的歌声,感受他带给你的正能量,一起变得更好,不用跟别人去对比拉踩,这难道不好吗?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被资本绑架你的思想,迷昏你的头脑,搜刮你的钱包,甚至到头来还发现这个爱豆只是资本塑造的一个人设,一不小心就翻了车,你落得人财两空、身心俱疲的下场。

所以,虽然好像流量艺人的寒冬来了,但作为粉丝也不用担心,因为你想追的,从来就不是什么流量明星,只是他刚好有流量而已。如果他是你值得追的人,那么当潮水退去,他也不会是裸泳的那个人。否则,你失去他也不可惜,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