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肾炎怎么办(女性肾炎严重吗)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是指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等为基本临床表现的一组肾小球疾病。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如果早期没有发现会没进行治疗,可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严重者会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应该针对其病理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抑制免疫介导炎症、抑制细胞增生、减轻肾脏硬化。并应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以及防治合并症为主要目的。治疗重点是控制蛋白尿、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消除水肿、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肌酐是人体每天通过肌肉运动代谢出的废弃物,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如果肾脏实质受到损害,肌酐存储在人体内无法排出,就会导致血清肌酐含量增高。因此,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女子肾炎没规范治疗发生肾衰竭,中医治疗后肌酐降到正常
病例:患者xxx,女,54岁,多年前因过于劳累、熬夜、生活不规律等,在一次反复感冒后就医检查,被诊断为慢性肾炎,开始服用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后就自己停药了,后来多次复发,每次发作病情就会加重,服药基本无效。
最近感觉食欲差、身体乏力、恶心想吐等症状,检查发现肌酐升高,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在当地医院治疗几个月,身体症状未见缓解,听别人说中医可以治疗,经过咨询来到北京某医院就医。
初诊时,患者精神很差,自觉乏力恶心,偶尔有咳喘,下肢水肿疼痛,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弦细略数。检查结果,尿蛋白( ),血肌酐高 517umol/L。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兼内有湿热。中医治疗应以调理脾胃,通腑降浊为主。用2个经典中药方为基础化裁加味,药物包括:威灵仙、赤小豆、白茅根、石韦、焦三仙、连翘、大黄、半夏、苏叶、黄连、吴茱萸等多种中药,水煎服。并以大黄、炙附片、蒲公英、生牡蛎等中药煎汤,进行中药灌肠排毒。配合西药降血压,饮食调理。
用药半个月二诊复查,无恶心症状,食欲增加,尿蛋白( ),血肌酐值 214umol/L,原药方继续用药1个月。三诊复查,无下肢疼痛症状,咳喘消失,体力增加,尿蛋白(-),血肌酐值 140umol/L。继续坚持中医药调理,坚持定期复查,根据身体情况变化,调整药方药量,巩固治疗。门诊随访4年多,病情稳定,肾功能平稳,复查血肌酐稳定在130~160范围内,精神良好,可以正常生活。
中医中药能降蛋白肌酐吗?
专家表示,肾病、尿蛋白、血肌酐等是西医学名称,中医上原本就没有“肾病”的说法,中医所说的“辩证施治”当中的“证”指的是证型,而不是“症状”。西医中的肾病,对应于中医的多个证型,如水肿病、尿血、淋证、虚劳、关格或隆闭等病证。中医治疗的是因肾脏问题出现的水肿病、虚劳病等病证。
慢性肾衰合并营养不良,对应的中医辨证为脾肾虚损、气血双亏。脾肾衰败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中医病机的关键。通过服用“加味六君子汤”治疗,中药处方中选用黄芪、党参、炒白术、白茯苓、山药、法半夏、陈皮、当归、甘草等,瘀重者可加红花、桃仁。可以益气健脾固肾、活血化瘀,使水谷得以运化,气血化生有源,肾精充足,湿瘀尽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及黄芪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加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提高血浆白蛋白,并且能够降低血肌酐,增加对*基的清除,从而改善肾脏功能,还能纠正贫血,山药有调节脾胃功能,抗衰老作用,有降血糖、降血脂作用,还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等。
目前,西医降蛋白的药物主要是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而中医药当中也有免疫抑制剂,如雷公藤,一般中医会通过中药配伍来消除雷公藤的毒性提升降蛋白的疗效。而降肌酐、缓解肾衰竭的重要中药是大黄,在衰康、肾衰宁、尿毒清等降肌酐中成药当中都有这一味中药。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和“君臣佐使”的用药原则,重在配伍。
中药降蛋白、降肌酐,主要是通过中医药抑制体内的炎症反应,改善肾脏微循环,以及解毒泄浊,从根本上起到减轻肾脏缺血缺氧状态,纠正肾性贫血、抗肾脏纤维化等目的。借助于中药的深层次调理,增加了肾小球的有效灌注量,降低了肾小球内压,同时也就降低了肾小球的高滤过状态,延缓和控制了肾小球的硬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