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台山在哪里(三台山森林公园)

三台山森林公园(嶂山森林公园),位于宿迁市北郊。1997年5月由江苏省农林厅命名成立。同年6月8日,-副主席张震为公园题写园名。

该公园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大型景区,距市中心7公里,规划面积约11平方公里,宿(迁)新(沂)公路穿越境内。此处属层峦翠迭的丘陵岗地,最高处,海拔73.4米(为市区之最),适当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等项目,是中心城市的“绿肺”。境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碧水小湖,森林幽古,形成特异的风光带,被称为"江苏的西双版纳"。向西4公里即是烟波浩渺的骆马湖,山水相映,分外妖娆。园区有森林6000亩,树木70余种,天然草坪遍布山问,野生动物100多种。登高远眺,湖光山色、城市新貌、田原风光尽收眼底。著名的宿迁八景中"三峰夕照"、"葡萄醉月"二景即在园区内。

园内人文景观繁多,有新石器时期和西汉时期的文化遗址;有唐、宋古战场和近代"宿北战役"的遗址;有优美动人的神话与往事传说,使整个风景区更赋灵感。经江苏省林业勘查设计院设计,从突出森林野趣的角度,园中建有迎驾山庄、薰衣草产业园、八仙浴场、青少年教育中心等景点、旅游点40余个。综合该公园的概貌,有三个特点:嶂山森林公园的南部为草坡地,平缓开阔,芳草如茵,整个山坡象一片碧绿的大海,草地里点缀着万紫千红的野花,犹如塞北草原。中部有三个高高的山丘,地形高低起伏,丘间有小溪流水般相互连接的三个小湖,湖光山色,酷似江南景色。连绵起伏的山丘上,自然生长的丛林,夹杂在嶙峋离奇的山涧峭壁之间,使人产生面对泰山、黄山美景之感。公园北部为一片缓坡地,沟壑纵横,其间山坡、河滩、竹林、果园、农舍、菜畦、农田,错落有致,风景各异,象是梦幻般的桃花源。宿迁八景中“三峰夕照”一景就在公园境内。三峰即指三台山,远望三峰如联珠,每当夕阳返照时,林壑尽染,美不胜收。窦燕客先生有《三峰夕照》一诗描写此处胜景:"马陵北望有三台,雨后浮云四面开;斜日一轮无限好,半山晴翠送将来。"

嶂山森林公园的树木古朴葱茏,与特异的山、水、沟、壑的地貌相结合,透出一派原始莽苍的气氛。有的地方,树木苍翠、密密层层;有的地方林木耸拔,蓬勃参天,宛如绿海上掀起巨浪。在一道道山梁和山坡上,长满了苍松翠柏,这些松柏有多少年,谁也不知道。由于年代悠久,树体遒劲怪异,宛如一条条虬龙盘绕林间,令人叹为观止。在6000亩辽阔的森林中,另有一片片桑、杨、榆、柳、水杉、毛竹、梨、苹果、山楂、桃树、葡萄等材木和果树。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华秋实,满园飘香。身临其境的人,不禁产生"回归原始大自然"的感受。

在园区的新水库南,三台山北侧,有宋营遗址。据史料记载: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韩世忠率军与金徐宿邳军马都统王伯龙战于邳宿间。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韩世忠与金兵元帅宗翰交战,韩军退至宿迁,金人踵其后。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韩世忠攻宿迁,都统制呼延通大败金兵,擒其将孛堇牙合。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统领刘文谦率兵攻打据守宿迁的金兵,不利而还。老营因山为垒,周围5里,四面壁立,有三峰高耸,远望如连珠。在以上战役中,常为宋兵据守,故名宋营,后又渐渐改为老营。老营以西不远处有一故垒,相传为宋军屯粮晒米处,故称晒米城。老营中间有南北大道,称老营口。

在灵赭山南麓有藏军洞。相传唐时高丽酋长盖苏文率兵入侵,唐将屡战屡败,匪寇遂深入腹地。唐将薛仁贵领兵藏于洞中伺之。寇至,仁贵突然出击,将敌人兵马斩获殆尽。此处附近尚有点将台、冷饭台。传说点将台是薛仁贵出兵打仗前点将的高台;锅框山是唐军埋锅煮饭的遗址;鏊子山是当地百姓给唐军摊煎饼的地方;冷饭台是唐军吃饭的地方。当时供唐军生活用水的水井有72口(现已发现6口,其中1口较完整)。园区北端交界处有一遗址,名曰青墩。据1963年《淮阴地区考古调查》介绍:青墩有一米多厚的汉文化层,下面有一米厚的西周文化层,面积约5000平方米。在园区东北端交界处有一座西汉古城遗址。古城北有清凉院,相传为唐代入侵者盖苏文扎营地。古城西侧曾于1996年出土一古棺,棺内有头盔、护心镜、铁剑、铜茶壶等,充分证明此处为古代兵家鏖战之地。

景区北部最著名的景点是宿北大战三台山阻击战遗址。1946年12月,我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发起宿北战役,全歼-整编六十九帅三个半旅和第一师一部,计21000余人,开创了解放战争初期全歼-正规军整编帅的先例。而发生在三台山的阻击战则是宿北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一个连的兵力,凭借三台山的有利地形,阻击敌一个整编师的5次疯狂进攻,保证宿北战役顺利进行。在阻击中歼敌近千人,成为我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其英雄史迹已载人我军军史。而三台山阻击战遗址亦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和供人游览的著名纪念地。

公园景区内,尚有许多神话传说,如八仙洞、张果老追驴遗迹、关公与三台山、白马涧现宝沙等等,这些故事不但优美生动,而且各有遗迹或实景可寻。虚虚实实,优美动人,充分反映了历代劳动人民丰富的精神世界,反映了一代代人民群众美好的憧憬。(综合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