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门当户对到底有必要吗?

选择门当户对到底有必要吗?

选择门当户对到底有必要吗?

选择门当户对到底有必要吗?

老一辈的人经常说门当户对。在现代社会婚姻中,无论你承认或者不承认,门当户对的爱情总是比较容易走一些。因为,不对等的爱情走不远,门当户对意味着两个人在思想上可能更容易沟通。

外在条件造成爱情的不平等

老一辈常说,要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可能很多人对这个说法嗤之以鼻。但是不可否认,门当户对的两个家庭出来的子女,在感情路上会更容易牵手走下去。门当户对是婚姻幸福的基础,却是爱情发生的绊脚石,如果两个家庭背景相当,财富相当,学识和能力相当,相貌相当的人在一起了不管你们多恩爱,如何厮守一生,是不会被写进书里,被当做爱情来传颂,因为这世上的人大多都是遵循这个原则,我们所认为的爱情都是要经历千辛万苦,不离不弃的,因为大家都认为真爱并没有那么容易碰到。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普天下的大多数的人,年轻时都会做“薛仁贵这样的穷小子最后娶了相府三千金”“灰姑娘这样普通的姑娘最后嫁给了集财富和权利于一身的王子”的梦。故事所呈现的重点,是要让男人正直勇敢,让女人勤劳善良,然后就会有一位相府千金嫁给你或者一位王子娶你,然后我们就会不自觉的往自己身上套,我正直勇敢,我勤劳善良,所以我一定会娶到心目中的女神,或者嫁给心目中的男神。

当然长大后,我们就发现自己被骗了,正直勇敢有担当不一定可以娶到相府千金,因为你连见到她的机会都没有,勤劳善良也不一定会有位王子来娶你,因为你压根就碰不到他。

然后我们就服从了门当户对,认为只有两个人家庭背景,学识,能力,地位等等外界因素相当,在一起才可以幸福,我们把起初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收起来,安稳的找个人过日子,当然最后不忘记感慨一句,真爱就像鬼一样吗,谁都听说过没见过。这些都是从外在条件来判断门当户对这个标准的。

门当户对也讲究精神层面

有些人说,很多家庭差异巨大的两人,在一起也很幸福埃除了在外在条件上门当户对,在其他方面,可以门当户对吗?这个故事可能在很多地方发生过很多次。一个穷小子和一个家里条件小康的女孩在一起。身边的朋友都不看好,女方家里人强烈反对。甚至连男人心里都忐忑不安。只有那个女孩,坚定地对他说,我觉得你很好,我觉得我们可以在一起,我相信你。最终,就在大家都认定他们不可能的时候,他们在一起了。

这个故事最让我感动的不是两个人差异的巨大但最后走在了一起,而是在所有人都不相信男孩的时候,女孩的父母,他的朋友,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时候,还有一个人在相信他,那就是女孩。

而且我们这些朋友看着他们一路走来,女孩从没有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从不因为自己的条件优于对方,就觉得男人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就觉得自己嫁给了男孩是自己亏了。

爱情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我们总是想要对等的爱情,你有样子,那么我就要有足够的财富来匹配你的样子,不然我就要对你足够好,把你供到天上去,来弥补我欠缺的那部分。所以很多穷小子和公主结婚以后,都不忘记补上一章,他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飞黄腾达了,终于让自己的女人过上了好日子。

其实两个人在一起,没必要和别人交代,最终两个人的物质条件怎么样或者一定要符合世俗的要求。为什么会有最后一章?那是要表明,穷小子是一个在一群丑小鸭里的白天鹅,富家女眼光独到,一下子就挑中他了。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很世俗?是的,最终,我们都不能脱离,凭借两个人或者两个家庭的外在条件评价两个人的爱情。

很多人爱上一个人,都会自动变得卑微,对方莫名其妙的就被捧到了天上,被捧的享受这种感觉,忘乎所以,觉得理所当然,捧人的短时间享受被虐待的快感,还美其名曰我这是在爱,时间长了就忍受不了,爆发出来,当最后闹到分手的一步,都不知道始作俑者是谁。其实就是长期的地位不对等造成的。

门当户对也可以是精神上的般配

梁山伯和祝英台,薛仁贵和王宝钏,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罗密欧与朱丽叶,王子与灰姑娘,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这些爱情故事其实都是一个模式,无非两人家庭背景差异巨大,被世俗的眼光所阻,他们或者打破了世俗规则,成就一段佳话,或者被世俗规则打败,成就一段凄美的爱情。那些被人们歌颂的那些爱情故事,仅仅只是两个人的家庭背景差异巨大,但他们本身却是很般配的,比方说男的可以没地位,但一定要有才华,正直勇敢有担当,女的可以不是闭月羞花,但一定要勤劳善良有气质。

张爱玲说:初见他时,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心里却是满心欢喜的,因为在尘埃里开出花来。我从来不觉得爱是卑微的,也许我条件没有你优秀,没你长的好看,没有你的学识,没有你的地位,没有你的财富,很多很多地方都不如你,但你既然选择了和我在一起,那么我们就是平等的。如果有一方一直觉得自己是施舍了某种恩惠给另外一方,这种心理,到最后只会磨损掉两人的感情。不平等的爱情,会让两个人的感情埋下隐患,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隐患会变成炸药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