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怎么提问(百度知道如何免费提问)

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季来了,志愿填报这个“高考经济”催生的典型赛道也又一次火了起来。

近年,志愿填报迅速发展,提供志愿填报服务的机构数量不断增长,也形成了“志愿服务”的细分赛道。然而,火爆发展的高考填报志愿服务作为一门生意却多次受到质疑,不少机构由于收取几万甚至十万以上的咨询费,让“花钱报志愿是否值得”成为高考季经常登上热搜的话题。

在家长们犹豫是否要给志愿咨询机构支付一笔高价的时候,百度提供免费服务,依托数据、技术、渠道等优势进场。

2021年5月11日至7月2日,百度知道旗下真人咨询产品“问一问”宣布,向考生、家长们开放高考咨询免费权限,用户可在“问一问”平台上免费向各类专家提问,获取填报志愿的建议。

5月11日至6月27日期间,“问一问”单日最高服务高考咨询400万轮次,累计为考生及家长提供2400万轮次一对一高考专业咨询服务。

“问一问”的进场,让高考志愿填报行业迎来新变数。

换思路的志愿填报

近年火起来的高考志愿填报行业,商业模式和行业格局已经非常清晰。

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共有1500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志愿填报”,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志愿填报相关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河北现有志愿填报相关企业900余家,是全国相关企业最多的省份,整体占比约62%。内蒙古和山东则分列其后,位列二、三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前,志愿填报相关企业的年度注册数量仅为个位数,志愿填报相关企业在十年内数量翻了90倍,近9成的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

另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是,2021年的前五个月,志愿填报相关企业猛增了近320家,同比增长77%。显然,这些突然在高考前才完成注册的志愿填报机构,几乎不可能花费多少时间用来打磨产品。

观察志愿填报机构的增长趋势,可以看到该领域经历了5年的发展,却依然走不出“野蛮生长”的困局。尽管自2015年起,多家投资机构、上市公司已经入局高考志愿填报赛道,发起多项投资、并购,然而依然尚未跑出规模较大的头部机构。市场准入门槛低、企业数量激增,造成了高考志愿填报行业竞争激烈、同质化较强的结果。

从创立之初,“问一问”就和传统的志愿填报行业思考的角度不同。

“问一问”脱胎于百度的知道业务。作为国内最早的中文问答社区,百度知道从免费问答开始逐步尝试付费问答业务,希望提高问答的服务质量,用激励机制促活社区,最终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问答服务。

2020年7月,百度知道内部启动“问一问”,主打付费提问、真人接单,让用户获得高质量、个性化的咨询服务。2021年4月正式上线后,“问一问”的提问入口覆盖百度搜索、百度APP、百度知道、好看视频、百度直播。用户通过百度App搜索 “问一问”,即可与专业回答者进行一对一在线实时咨询服务。在百度直播、百家号等平台,用户可通过“问一问”向内容作者提问,直播博主、百家号内容创作者,也可用“问一问”接单回答各类问题。

“问一问”上线后,每日一对一咨询量达近百万次,付费咨询量在一个季度已经实现了10倍增长,旗下答主覆盖法律、金融、心理等多个垂直领域。高考志愿,本身即是高考考生、家长在百度平台经常搜索的问题,由此衍生的咨询需求也集中到了“问一问”上。

“问一问”看到,由于高考志愿类的需求高度个性化,而这些个性化的咨询指向了各行各业的相关知识,因此,覆盖范围较广的“问一问”,或许正好契合了高考志愿咨询的需求。

“问一问”借此契机走向了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也下决心倾斜更多考生、家长需要的资源。

数据、专家之外,关键在“连接”

在产品模式上,高考志愿咨询已经跑出两大主流类型。

一类是数据自主查询服务,目前该服务客单价在数百元,常以“数据卡”、“数据库”的面貌出现。

第二类是一对一咨询,通过线下或线上提供真人咨询,收费常在数千元以上,甚至高达数万元、十万元左右。

但根据长期观察,这两类高考咨询产品经常被考生、家长们描述为“水很深”。由于数据来源、专家资质存在多重问题,目前的高考志愿咨询产品良莠不齐。

多家媒体报道,高考志愿咨询公司售卖的软件,实际上并无较大的参考价值。学生输入高考分数、全省排名、专业分类、意向地区等,这类软件会自动列出一排可以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但依据仅仅是过去几年的院校录取数据。高考志愿咨询公司推销的专家,也屡次受到媒体、考生质疑。部分机构的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招聘要求显示,一名应届生仅需培训数天即可上岗,许多“专家”实际上从未真正参与过招生工作。

坐在海量数据上的百度,在高考志愿上没有走“唯数据论”。其更强调技术能力结合人,最终做到人与人的服务、连接。

人是咨询服务背后的核心因素,“问一问”认为,用户越来越愿意寻找好的内容、好的服务、好的产品,而用户关系也在咨询上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互联网产品的形态发生何种改变,用户都更倾向于与一个自己、信赖的人进行交互。

为了确保高考志愿咨询服务能够找对人,“问一问”计划提供两重保障,确保咨询质量。

第一重保障是“权威合作”。通过与中国教育在线合作,“问一问”在平台上邀请超过1400所高校招生办入驻。学生通过AI智能答疑服务,免费向高校咨询,高校提供权威性解答。另外,超过3000名高校名师、超过500多位专业心理咨询师,也已入驻“问一问”平台,向考生提供个人的专业意见。

第二重保障是“用户评价”。在“问一问”平台,目前已有近万名重点高校在读学子,从学生视角提供报考建议。一名答题者的回答质量、数量、认证信息,均公开展示。例如一名学生答主,在“问一问”的页面显示是:兰州财经大学在读,累计帮助1040人,好评率98%。这类公开的用户评价,也有利于用户筛选出更优质、更信任的答主。

各类专家的咨询问答,也已经成为“问一问”在高考期间大热的内容。

在“问一问”首页“高考热门回答”中,排名靠前的包括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的回答。一名考生询问:“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复读?”陈志文提供了两种情况的分析:

如果考生已经努力过,陈志文建议,基本没有必要复读,他对此解释:“现在高考越来越像一个水平测试,考核的只是点与题型。相对固化,想发挥失常几乎没有可能。”对于那些成绩发挥不够理想、下决心要好好学习的同学,陈志文认为可以考虑复读,理论上提升空间很大。但是,陈志文希望这类同学认真思考——十几年都没有做到认真努力学习,凭什么能在一年时间里实现这种转变?想明白这个答案,才能更好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为了保证考生得到及时响应,“问一问”开辟了“专家在线”版块,确保早上8点至晚上11点都可安排专家为考生提供咨询服务。据透露,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新高考研究中心主任江爱萍,将于6月28日18点至22点在线回答,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将于6月28日19点至21点在线答题。考生可在“问一问”提前描述想要咨询的问题,进行专家预约。

高考过后,走向何方?

在高考志愿服务上,现在的“问一问”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服务优势。而在未来的教育服务上,“问一问”能够走多远?

目前,“问一问”提出的发展策略,是从高考季开始培养新一代用户习惯,靠此次高考志愿咨询的服务口碑拿下一城。在未来的教育、乃至更多细分领域,“问一问”需要把这批吸引来的新用户们促活,引发更高频率、更长链条的咨询服务。

在这一点上,“问一问”已开始打磨产品。内部人士透露,“问一问”近期或将发力在一次提问、多次问答的新功能。例如一名提问者在发起问题后,可与回答者进行更高频率的一对一交流,从而改善用户体验,让“问一问”社区形成较强的互动性。

另一个“问一问”可能的探索方向,是将此次高考志愿咨询的提问者们,发展为下一届高考季的回答者。这批种子用户,更有可能成长为下一批较高质量的高考类、成长类、心理类等专业答主,从而提升现有的回答质量,确保收获较稀缺的高质量教育内容创作者。

而“问一问”的出现,也用一股外力触动了志愿填报行业,找到了向前走一步的新方向。

在高考志愿填报这个刚需市场,用户实际上并不缺乏使用习惯、付费意愿,却在如何找到优质服务产品上不断受到干扰。由于用户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他们已经开始用脚投票、跳出行业划定的赛道,开始在更广阔的互联网世界寻找需要的服务。

一直靠“内部资料”、“内部专家”的志愿填报服务风向,在2021年也多了做出改变的可能。如果拥挤、分散的高考志愿填报行业,在今年高考季借鉴“问一问”的“破”与“立”,重新思考自身服务的价值,或许能够得到一些改进的启示。

本文源自蓝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