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习俗 壮族“会鼓”共有多少种表演方式
广西是世界有名的铜鼓之乡,全世界共有馆藏传世铜鼓2400多面,其中我国馆藏1400多面,而广西的馆藏量就有近1000面。马山壮族会鼓源远流长,始于宋末元初,盛行于明清两代。其最初的功能为驱鬼镇妖,外袭警报,祈求吉祥,最后逐渐演变形成壮族民间一种娱乐活动而流传至今。
马山壮族会鼓使用的套具主角是鼓,配角是锣和钹,鼓者声音洪亮、浑圆、厚重,钹和锣声则显得十分清脆。会鼓时所使用的鼓一般为牛皮鼓,这种鼓是选用生长时间长,木质较坚硬,而且粗大的樟、榕、枫等原木,锯成长约1.5米的木段,挖成空心后做成鼓壳,两头盖上牛皮,用竹篾或铁丝从四周把两头牛皮拉紧后晒干而成。
会鼓有很多打法,有混鼓打、狂欢鼓、舞龙鼓、扁担鼓、花灯鼓等 ,中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插曲鼓。敲打时,多人协作,鼓声撼动四面八方。
马山壮族会鼓与马山三声部民歌、扁担舞一起被誉为“马山三宝”,正申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这一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南宁正在做好发掘、保护和发展工作,加强人才的培养。
同时,积极组织马山壮族会鼓参加一系列活动,让这一民族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2002年10月,参加广西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荣获二等奖。
后来,又参加了东南亚旅游美食节等一系列重要活动。马山县体育中学还开设专门课程,加强少数民族体育人才的培养。今天,该校前来参加擂鼓迎圣火活动的学生就有88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